徐顥瑞
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其性質、地位和作用都決定了人大新聞宣傳報道的特殊性和嚴肅性。如何在遵守人大工作的政治性、程序性和法律性的基礎上,做活、做精人大新聞宣傳報道,使人大新聞宣傳工作能夠把握規律性,體現時代性,富于創造性,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一、加強政治學習,做到政治素養與業務素養兼備
負責人大新聞宣傳報道的記者,除了具有較強的新聞業務素質外,還要注重提升政治素養,開闊政治視野。一方面,要學習掌握黨的方針政策,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強學習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各項法律法規和人大工作制度。同時,還要密切關注各級人大刊物,瀏覽相關網站,注重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寫作方法。
政治理論學習是人大記者的必修課,正確認識人大的地位和性質是做好人大新聞宣傳工作的前提,只有做足這門功課,才能避免在采訪中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失誤。比如,人大記者要牢記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的最高權力機關,人大及其常委會具有立法權、監督權、重大事項決定權和人事任免權四項職能,要了解人大代表的選舉產生方式、他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發揮的作用等基本常識。由于人大新聞報道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法律性和程序性,因此在報道中要特別注意準確性和嚴謹性。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人大程序、法律知識和政治常識,才能避免在新聞報道中出現“硬傷”,做到在人大新聞報道中有的放矢,準確無誤。
二、立足人大常規工作宣傳,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報道經驗
做好人大新聞宣傳工作首先要從人大常規工作的宣傳報道入手,人大的職能和性質決定了人大的主要活動方式是視察和調研,其行使權力的直接表現方式就是召開會議。一般來講,對于這類新聞報道,記者往往習慣于套用“公式”,形式呆板單一,讓受眾看了味同嚼蠟。要提升人大新聞報道質量,就要“破舊立新”,打破原有的“套路”,在宣傳報道中“活化”素材,以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信息傳遞出去。此外,負責人大新聞報道的記者還要加強與人大的溝通聯系,掌握人大工作的安排,相關議題和開展視察、調研活動的情況及其目的,從中篩選出最具新聞價值的內容,將之呈現給受眾。
人大新聞記者要善于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捕捉新聞。做到新經驗早總結,新情況早發現。例如,在閉會期間,宣傳報道要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尋找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們是如何積極參與中心工作的,進而挖掘新聞宣傳題材;在人大常委會的工作要點和日常開展的調研、視察、代表議案、批評、建議、意見辦理等工作中,善于發現反映人大創新工作思路的新聞題材;還可以從人大常委會的實際工作中,發掘備受社會關注,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的新聞宣傳題材等等,從而,寫出思想深刻又能吸引受眾眼球的好文章。
三、 尋找新聞亮點,挖掘人大新聞“富礦”
“人大是個新聞‘富礦”。這是著名報人、《人民日報》原總編范敬宜提出的觀點。如何看待人大這個新聞“富礦”?如何深入挖掘人大新聞?筆者認為,不僅要開啟“慧眼”,能夠發現“礦脈”、深挖“好料”,更要長出巧手,將“好料”打磨成金,這樣才能采寫生動鮮活、貼近民生的好作品。
首先,要在新聞素材中找出“新聞眼”,增強文章的可讀性。例如,在會議報道中,“跳出會議”寫新聞。無論是在每年年初的“人代會”上,還是在人大的常規會議上,要善于變換角度,挖掘新聞素材,報道一些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履職為民、建言謀策的積極狀態,關注會議背后的有效信息,讓群眾充分了解人大工作。其次,要用心深挖“好料”。以新穎的主題和富于個性化的語言打動受眾,與之產生共鳴。稿件完成后,作者還要注意文章中語言表述是否準確,語句是否順暢,通篇結構是否需要調整等等,通過反復推敲將文章“打磨成金”,制成“精品”。
綜上所述,做好人大新聞宣傳報道工作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宣傳報道的新途徑,開動腦筋研究報道方式方法,在常規報道中尋找新聞亮點,發掘有價值的報道內容和線索。通過新聞宣傳,把黨的主張和人民的心聲反映出來,把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與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從而實現人大新聞宣傳的價值目標。
(作者單位:撫順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