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汝均 高繪明 江智霞 蔣德玉 魏其梅 羅公印 王小鵬陳素貞
隨著當代教學多元化的發展及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各大高校紛紛將學生的學習現狀作為研究的熱點問題[1-2]。所謂的學習現狀主要是指學生學習的一種狀態和學習情況,它既包括學生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認知方面的現狀,也包括學生學習的興趣、愛好、動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現狀[3]。此外,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大學生的網絡應用能力已成為各國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互聯網作為一個日益重要而普遍的信息技術工具,如果能夠有效合理使用將會極大地促進大學生的適應和發展,而對他們的網絡應用能力的系統調查和剖析則是達到這一目標的根本保證[4-5]。為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及網絡應用能力,為后期在本校護理專業本科生中開展翻轉課堂提供理論依據,筆者于2015年4月以遵義醫學院2012級護理本科生72人為調查對象,采用自編問卷對其專業學習現狀及網絡應用能力進行調查,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采用立意抽樣方法,抽取遵義醫學院2012級護理學專業本科學生72人為研究對象。
1.2 方法 自行設計“護生專業學習現狀及網絡應用能力調查問卷”,問卷初稿形成后,邀請護理教育、護理管理、臨床護理等不同護理領域的專家審閱,根據專家意見不斷修改完善,經過多次修訂后,該問卷最終由3部分內容組成:(1)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戶籍等共6個條目;(2)專業學習現狀,此部分由課堂學習和自主學習情況兩部分內容組成,共14個條目;(3)網絡應用能力,包括網絡應用總體狀況、網絡學習及娛樂行為,共14個條目。本研究以班級為單位在教室集中發放問卷,調查前征得學生的知情同意,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對研究對象進行匿名調查,請任課老師協助,以保證問卷填寫質量及回收率,調查員及任課老師監督學生獨立完成問卷并當場收回,如有遺漏請其及時補充,填寫時間為15 min。問卷收回后進行統一編號,由2名研究者雙人將數據錄入Excel。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進行描述性分析。
2.1 一般情況 本研究共發放問卷72份,收回有效問卷72份,有效回收率為100%。其中男7人(9.7%), 女 65人(90.3%); 年 齡 20~25歲, 平均(21.72±1.10)歲;戶籍所在地為城市的有27人(37.5%),農村45人(62.5%);高中為文科、理科者均為36人。填報護理專業的原因依次為:好就業(45.8%)、家長意愿(26.4%)、調劑(13.9%)、自己喜歡(9.7%)、其他(4.3%)。
2.2 專業學習現狀
2.2.1 課堂學習 有55.6%的學生對現在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滿意,79.2%的學生期待老師改變上課形式;有27.7%的學生覺得老師的講課進度太快或太慢;75.0%的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的時間為20~30 min;學生喜歡的教學形式多樣化,排在前3位的依次為游戲、講授、討論,具體情況見圖1;在課堂上知識呈現形式選擇前3位的依次是視頻、PPT課件和游戲,見圖2;僅34.7%的學生喜歡上護理專業課;69.4%的學生認為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太多。

圖1 學生喜歡的教學形式

圖2 學生喜歡的知識呈現形式
2.2.2 自主學習 研究結果顯示,僅有4.2%的學生經常課前預習,偶爾預習者占77.8%,從不預習者占18.1%;課下經常與老師互動交流者僅占2.8%。
2.3 網絡應用能力現狀
2.3.1 網絡應用總體狀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86.1%的學生有電腦,95.8%的學生有智能手機;95.8%的同學經常上網的地方是宿舍;學生平均每天上網的時間分布不均,90.0%的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大于1 h,見圖3;學生知道的網學習工具主要有:百度等搜索引擎(48.6%)、數字圖書館(31.9%)、學習網站(11.1%)。除日常教材,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主要是網絡,見圖4;學生最主要的社交(溝通)平臺為QQ(76.4%)。

圖3 學生上網時間分布

圖4 學生的知識獲取途徑
2.3.2 網絡學習、娛樂行為 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是娛樂(65.3%),上網學習者僅占8.3%;經常(1周至少一次)使用過網絡進行學習者僅占25.0%,偶爾(1個月一次左右)和基本不用者高達75.0%;大多數學生認為網絡上可利用的護理學資源非常多或較多(67.7%);有81.9%的學生利用過網絡進行護理學相關內容的學習;沒有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網上信息太多和找不到所需要的學習資源,見圖5;有62.5%的學生希望使用網絡進行學習。

圖5 學生沒有利用網絡學習的原因
3.1 學生的專業學習現狀不容樂觀 學生的專業學習現狀,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專業素養及教學質量[1],全面了解學生的專業學習現狀,然后采取相應的對策,對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質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55.6%的學生對“填鴨式”的上課方式不滿意,79.2%的學生期待老師改變上課形式,說明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學生對“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感到反感,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不能兼顧所有學生的學習進度,因此,有27.7%的學生學習進度與老師的講課進度不一致,覺得老師的講課進度太快或太慢;學生喜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和課堂上知識呈現形式,這暗示教師在上課前要認真思考、精心策劃課堂教學形式及知識呈現方式,通過多元化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及綜合能力。本研究還發現,因為自己喜歡而選擇護理專業者僅占9.7%,僅34.7%的學生喜歡上護理專業課,僅有4.2%的學生經常課前預習,69.4%的學生認為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太多,可見,多數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對護理專業課懷抵觸心理,學習興趣低下,這與張云涵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學習態度受后天教育、所處環境、學習者自身主觀努力等諸多因素影響[7]。護理教育者應擺脫傳統思維的桎梏,開拓創新,積極探索適合每個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形式,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翻轉課堂是一種將傳統學習過程翻轉過來的教學模式,原來需要教師努力灌輸的知識先讓學生主動學習,即知識傳授提前到課前;原來課后需要學生做大量練習進行知識內化的訓練放到了課中并在教師的引導和小組討論中完成,即對知識內化的過程進行優化。教學過程從重視知識傳遞、以教帶學的知識傳授模式逐步轉變為基于信息化環境的強調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為主體的整合探究模式。該教學方法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有利于學生的信息素養、自主學習能力及綜合能力的培養[8-10]。
3.2 多數學生擁有上網設備及網絡接入,但網絡學習能力較差 隨著我國經濟及信息技術的發展,電腦、iPad、智能手機等電子網絡設備已在人群中普及[11]。調查結果顯示,86.1%的學生擁有電腦,低于2010年美國高校大學生98.6%的擁有率和2006年澳大利亞大一學生99.4%的擁有率[12-13];高達95.8%的學生有智能手機,95.8%的同學經常上網的地方是宿舍,90.0%的學生平均每天上網的時間在1 h以上,這與梁林梅等[4,14]的研究結果一致,可見大學生的網絡擁有接入條件都已具備且非常便捷。調查結果顯示,除教材外,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是網絡,且他們知道通過多種途徑搜索學習資源,如百度、數字圖書館、學習網站等。此外,學生最主要的社交溝通平臺為QQ,提示筆者可以充分利用QQ覆蓋面廣的優勢開展網絡教學。
互聯網已成為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大多數學生擁有上網設備及網絡接入,但令人擔憂的是僅8.3%的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是學習,高達65.3%的學生以娛樂為主要目的,經常使用網絡進行學習者僅占25.0%,大學生的網絡應用行為呈現出多元化的傾向,娛樂性是吸引大學生使用互聯網的重要動力之一,大學生在交往娛樂和生活上對網絡的依賴要遠遠高于在學習上的依賴,網絡在大學生的學習中仍處于傳統課堂教學的輔助地位,如何將互聯網從大學生的“生活技術”轉變為“學習技術”將是一個嚴峻的挑戰[13,15-16]??上驳氖牵?1.9%的學生利用過網絡進行護理學相關內容的學習,有62.5%的學生希望使用網絡進行學習,學生沒有利用網絡學習的主要原因是網上信息太多和找不到需要的信息,說明大多數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檢索能力,但對于專業知識的檢索、篩選還存在困難,因此,應加強學生網絡應用能力的培養,提高他們對網絡資源的利用率。
綜上所述,本校護理專業學生的專業學習現狀不容樂觀,網絡電子設備持有率高,但網絡學習能力較差。因此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現狀及網絡應用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為今后開展科研與臨床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1]黃夢雪.北京地區高校大學生學習現狀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2]唐昆雄.大學生自主學習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0(4):54-57.
[3]翟尚明.蘇北學生理科學習現狀的調查與分析[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4]梁林梅,趙建民.大一學生網絡應用行為調查研究——以南京高校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3,12(1):41-46.
[5]王洪偉.吉林地區大學生網絡應用狀況的調查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2,14(18):173-174.
[6]張云涵,趙光紅,喻姣花,等.不同層次護理專業學生學習態度現狀調查[J].中華護理教育,2011,8(11):486-489.
[7]孫亞云.大學生學習態度問題研究[J].經濟師,2006,15(8):114-115.
[8] Della Ratta C B.Flipping the classroom with team-based learning in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J].Nurse Educ, 2015, 40(2): 71-74.
[9]王素敏,張立新.大學英語學習者對翻轉課堂接受度的調查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3):71-78.
[10] Jeremy F, Strayer H. How learning in an inverted classroom influences cooperation, innovation and task orientation[J]. Learning Environ Res, 2012,15(2):171-193.
[11]孔朝霞.移動閱讀時代即將全面到來[J].出版發行研究,2013,29(5):64-66.
[12]梁林梅,李逢慶.信息技術與大學經歷:北美高校的現狀及特性評述[J].遠程教育雜志,2012,30(2):77-83.
[13] Gregor E, Kennedy, Terry S, et al. First year students experiences with technology:are they really digital natives[J].Australasian J Educ Tech,2008,24(1):108-122.
[14]周強,孫洋,楊雪琪,等.大學生手機上網調查報告[J].科學導報,2015,25(23):175.
[15]劉洪波.論當代大學生移動互聯網的使用特征[J].長沙大學學報,2015,29(4):135-137,144.
[16] Steve J.The internet goes to college:how students are living in the future with todays technology.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EB/OL]:http://www.eric.ed.gov/PDFS/ED47266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