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張玉芹 付 琳 _弓克敵 李 靖

盛從兵
1月9日,周五,是個有著冬日暖陽的大晴天。上午11點,在濮陽市西部距離生態公園3公里處的一塊麥田上,有一群身穿藍色工作服的國家電網人。其中,七八個人正在對麥田上方的220千伏濮陽線進行帶電消缺,而另外四人先是操控著一臺四旋翼無人飛機將軟梯引繩順利地拋搭在目標導線上,接著又起飛了一架載有高清攝像機的八旋翼無人飛機,對帶電作業過程進行全程監控。
在銀線上方盤旋的無人飛機,吸引了路過的兩名年輕人,停車走進麥田瞧新鮮。第一次看到有人在帶電的高壓電線上“舞刀弄槍”,第一次看到傳說中的“八爪魚”無人機在眼前起飛、降落,兩人看得目不轉睛。得知是電網員工在開展帶電作業、利用無人飛機保電網安全時,他們敬佩地豎起了大拇指。
輸電線路帶電作業與無人飛機,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事物。有這么一個人,卻把它們連在了一起,開創了濮陽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專業嶄新的工作局面。他,就是1月16日被國家電網公司授予勞模榮譽的濮陽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檢修一班班長盛從兵。
上天入地,總能給人類帶來很多幻想空間。無人飛機最早因軍事而出現,現已廣泛應用于農業、林業、測繪、石油、傳媒等行業,帶來了全新的智能化作業方式。

盛從兵釋放無人機
作為一名軍事愛好者,盛從兵敏銳地覺察到了無人飛機在輸電線路工作中的應用前景,施展“吸星大法”,使其“為我所用”。在輸電運檢專業領導的支持下,2014年夏天,他開始依托所在的團隊進行無人機應用研究?!澳壳?,我們已經開發應用了無人機在線路巡視和維護方面的功能。去年10月以來,我們對各等級線路實施有效巡檢28條次,總長227千米,發現隱患68項,起降116架次,總飛行時間21小時,相當于完成了458小時的巡檢量,提升巡視效率21倍。”盛從兵介紹說,“輸電線路桿塔越來越高、規模越來越大,傳統的巡線方式面臨勞動強度大、工作人員老齡化等各種困難,而且勞動效率低。搭載相應設備的無人機可以精密地巡視線路,且不受地理環境限制,能大幅降低巡線勞動強度、提高巡線效率?!?/p>
現在,盛從兵與同事正在研究無人機在線路隱患處理、智慧巡檢管理系統建設等更多方面的功能,陸續開展了復合絕緣子憎水性無人機檢測、無人機去除導線異物等實驗?!皩砀鞣矫婕夹g成熟以后,無人機可能帶來線路運維革命,工作人員坐在室內就能操控無人機巡視、維護輸電線路,就像變電運行人員在集控站對無人值班變電站進行遠程運維一樣?!笔谋嬖V筆者。
如果你跟濮陽公司的員工提起盛從兵,他們的第一反應幾乎都是“這個人很聰明,特別善于發明創造,是個創新高手。”
1996年,23歲的線路工盛從兵研制了第一項發明——桿塔接地防盜螺栓。從此,他一發而不可收,先后發明了輸電線路地線檢修架、腳扣防脫保護帶、高壓線路導線檢修專用梯、復合絕緣子防鳥啄保護罩、電力線路絕緣故障預警裝置等40多項成果,僅國家專利就獲得了32項。
每一項發明創造背后,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也都帶來了輸電工作效率效益的提升。他牽頭發明的高壓輸電線路跨越錯層塔,巧妙地解決了高壓輸電線路跨越高速公路、鐵路的遷改難題,不僅大大節約施工時間,而且造價低、占地面積小。2014年3月,該成果獲得全國電力行業設備管理創新一等獎,目前已累計為濮陽公司節約經費近200萬元。
在濮陽公司甚至省電力公司系統,盛從兵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身份——濮陽公司“1+4”勞模工作室負責人。
盛從兵原來是啟明星創新工作室的負責人。2011年,啟明星工作室剛成立時只有8個人,但隨著一項項發明專利問世、一個個科技難題被破解,工作室成了香餑餑,其他科室的技術精英也紛紛“投誠”,成為骨干分子。兩年后,啟明星工作室成員已經達到28人,專業涵蓋輸電、配電、變電、安監等多個領域,有42項技術發明先后獲得國家專利。
在此基礎上,2013年6月,濮陽公司成立“1+4”勞模工作室,進一步發揮典型集群效應,激勵員工創新創效。作為負責人,盛從兵成了300多名成員的“領頭雁”。他激發大家的創新夢想,雕琢成員的發明靈感,帶領大伙兒進行課題研究、科研攻關;他健全工作室日常管理、激勵和業績考評制度,并帶頭組織勞模講堂、技術沙龍等活動,使勞模工作室在創新創效方面蒸蒸日上,被評為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