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建華,劉巖,孫春玲,烏瀾
(1.山東省醫藥衛生科技信息研究所,山東濟南 250062;2.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山東濟南 250062)
衛生管理
婦幼保健機構職工對婦幼文化建設的認知與需求調查
顏建華1,劉巖1,孫春玲2,烏瀾1
(1.山東省醫藥衛生科技信息研究所,山東濟南 250062;2.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山東濟南 250062)
[目的]了解婦幼保健機構文化建設現狀與實踐以及機構職工對于文化建設的認知與需求。[方法]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調查山東省10所婦幼保健機構的300名職工對文化建設的認知情況。[結果]90.85%的被調查者認為婦幼文化與自身有直接關系;94.90%的被調查者認為職工在日常工作中感受到的文化和婦幼機構所倡導的文化達到基本一致的水平;93.83%的被調查者認為院領導重視文化建設;95.54%的被調查者認為本單位文化建設已經達到能夠激發出員工潛能的標準。本單位最重要的價值理念體現為醫術精湛、醫患和諧、醫德高尚。[結論]婦幼保健機構在文化建設上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但是不夠全面和系統,需要在實踐基礎上進行理論研究,通過細化指標并形成相應體系來規范、指導其工作。
婦幼保健機構;職工;文化建設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黨的十八大更是將文化建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不僅表現在其提出了“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思想和目標,還表現在對文化在整個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有了更全面認識,即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國家實力的象征與體現、人民的精神家園[1]。文化建設日趨重要且勢在必行,婦幼保健機構文化建設(以下簡稱“婦幼文化建設”)亦是如此。婦幼保健機構作為專門為婦女兒童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的組織,其文化體系建設在加強組織凝聚力、增強員工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感、增強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對山東省10家二級以上婦幼保健機構進行實地調研與問卷發放,了解婦幼保健機構文化建設現狀與實踐以及機構職工對于文化建設的認知與需求。
2013年11月14-29日,對山東省10所婦幼保健機構(三級甲等婦幼保健機構5所、二級甲等婦幼保健機構5所),在考慮婦幼保健機構人員專業及技術職稱等因素的情況下,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現場抽取共計300名婦幼保健機構人員作為調查的樣本。調查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個人信息、婦幼文化建設認知、婦幼保健院文化建設現狀及對婦幼保健機構文化建設建議等四個方面,共計30題,29題為封閉性題目,1題為開放性題目。累計發放問卷300份,收回300份,回收率為100%,收回的問卷經審核剔除無效問卷3份,剔除率為1%。以297份有效問卷作為分析資料。
調查對象的年齡26~45歲者居多,工齡超過5年的人數占73.74%,臨床崗位或職務人數占67%,具有初級以上職稱人員占71.04%,詳見表1。

表1 297名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3.1 婦幼文化建設認知部分
對婦幼文化含義選擇排在前三位的選項分別是:認為婦幼文化是一種文化現象、是一種管理理論、是高層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在婦幼文化建設目前應注重的方面排在前三位的選項分別是: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提升、更新管理理念、醫患關系。在婦幼文化的作用方面,90.85%的被調查者認為婦幼文化與自身有直接關系,79.46%的被調查者認為婦幼文化對婦幼衛生工作有促進或阻礙作用,10.77%的被調查者認為對“三甲”婦幼保健院有影響,對“二甲”及以下的醫院影響不大,詳見表2。在看待婦幼機構的文化活動方面,76.22%的被調查者認為很重要,能夠增強醫院的凝聚力,22.16%的人認為對工會、婦聯等部門有重要作用,如圖1所示。

表2 婦幼文化建設認知調查情況

圖1 對婦幼保健機構文化活動的認識
3.2 婦幼文化建設現狀部分
63.02%的被調查者認為院領導在講話中經常提及文化建設方面的工作且內容很豐富,23.47%的人選擇院領導曾專題發表過婦幼文化建設方面的見解,13.9%的人選擇有時提及過,但內容比較單一;0.32%的人選擇很少或幾乎沒有提及。93.87%的被調查者同意本單位發展目標有利于個人發展的觀點。94.9%的被調查者認為職工在日常工作中感受到的文化和婦幼機構所倡導的文化達到基本一致的水平。93.83%的被調查者認為院領導對文化建設達到了重視程度。45.21%的被調查者認為領導經常與下屬溝通并采納意見,51.71%的被調查者認為此種情況偶爾發生。95.54%的被調查者認為本單位文化建設已經達到能夠激發出員工潛能的標準。92.44%的被調查者認為本單位各項規章制度達到比較具體的程度。79.87%的被調查者認為原來的制度和政策會根據實際情況定期修訂,18.46%的人認為偶爾有修訂。
89.12%被調查者認為本單位標志設計評價達到比較理想程度以上。93.94%的被調查者對本單位的價值觀、宗旨、發展目標等情況達到了基本了解的程度。獲知婦幼保健機構精神和經營發展信息的途徑排在前三位的選項是:會議傳達、機構活動、文件傳達。被調查者認為婦幼保健機構最具有特色的精神排在前三位的選項是:團結協作、服務至上、以人為本。被調查者認為婦幼保健機構最缺乏的精神排在前三位的選項是:勇于創新、公平民主、艱苦奮斗。關于本單位的文化活動應該加強的方面排在前三位的選項是:內容豐富性、公益性、教育性。對于醫療服務的改善重點排在前三位的選項是:醫患溝通技巧、醫療糾紛處理技巧、醫患溝通制度。目前本單位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排在前三位的選項是:部門間協調不順暢、院內關系網絡錯綜復雜、院內決策不民主,權力過于集中。詳見表3。

表3 婦幼保健機構職工對本單位文化建設認知情況調查
3.3 婦幼文化建設意見部分
在本單位最重要的價值理念體現方面,排在前三位的選項為:醫術精湛;醫患和諧;醫德高尚。在本單位文化建設著重點方面,排在前三位的選項為:加強文化方面的組織隊伍建設、改進員工工作與生活滿意度、改善醫患關系。詳見表4。

表4 婦幼保健機構職工對單位文化建設的建議調查
4.1 職工對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但缺乏系統性認識
從調查研究中可以了解到,在婦幼保健機構中無論是個人還是整個單位都對文化建設的作用表示認可和重視,尤其是院領導在講話中也經常提及或發表一些對文化建設方面工作的看法和認識。但是調研對象對文化建設的具體內容、如何實施等具體問題缺乏細節的認識,部分二甲婦幼機構人員認為婦幼文化建設應該讓三甲婦幼機構多加承擔,這些問題造成了文化建設逐步發展成了“空談”和“口號”。文化建設本身是一項“大且雜”的工程,所以系統性的了解,增加對其關鍵點的認識是十分必要的。針對婦幼文化的研究,中華醫院管理協會的宋嵐琴將婦幼文化概括為包括保健院全體員工的價值觀、道德觀、使命感、文化水平、道德修養和思維方法,也包括院領導和管理人員的意志、心態、經營理念和領導藝術,還包括文化氛圍和環境設施[2]。馬建英則認為婦幼文化是指婦幼機構在謀求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過程中,長期形成并為職工所認同的群體意識,是婦幼機構及全體職工的精神風貌、價值取向、奮斗目標、職業道德、機構形象、制度建設、環境建設及文化活動等方面的總和[3]。筆者認為,婦幼保健機構文化是在一定時期內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婦幼保健機構在自身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制度及由職工整體意識所輻射出來的一切物質與精神活動的總和。其中,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婦女兒童服務是婦幼文化的核心;營造與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文化氛圍是婦幼文化發展的基礎;改善機構形象,使醫療保健對象和機構職工滿意,最終形成機構凝聚力與約束力,是婦幼文化的出發點和根本歸宿。
4.2 婦幼保健機構文化建設現狀總體良好但仍需不斷改善創新
文化氛圍有“有形”和“無形”之分,“無形”的文化氛圍其實是理念、意識的養成,最終指導實際工作。根據調查結果,絕大部分受調查者認為團結協作、服務至上及以人為本等是婦幼保健機構最具特色的精神。可見,雖然婦幼保健機構由于自身歷史原因、政府資金投入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在醫療資源、學術環境等方面和一些同級別綜合醫院相比確實存在差距,但也形成了特殊的婦幼文化。婦幼機構職工也認為婦幼保健機構今后的文化建設還需要創新、公平民主、艱苦奮斗等精神體現,同時還應豐富活動內容、注重公益性和教育性,加強醫療服務中醫患溝通文化建設,理順部門工作流程等。可見,婦幼保健機構在舉辦文化活動方面應該增強創新意識,迎合“80后”、“90后”互聯網一代的需求,尤其在公平民主、艱苦奮斗等方面,要善于利用各種媒介如微博、微信等宣傳自我,開展多元文化建設活動。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通過調動職工積極性,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即可達到機構文化的傳播,又可增加職工的主人翁意識,而不是僅依靠傳統的會議或文件傳達。如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新華TV工作組,其成員均由非新聞專業的醫院員工組成,利用業余時間報道醫院新聞,不定期地拍攝制作如醫護文明服務規范片、建黨90周年先進黨員宣傳片、新華醫院春晚集錦等專題片,為醫院視覺文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4]。還有一些機構創新開展社會公益電影節活動、召開趣味運動會、舉辦新年音樂會活動、建立醫院文化墻等[5-8]活動,對文化建設都有很好的成效。另外,創新開展各類婦幼健康公益活動,如免費建立婦女兒童健康檔案、舉辦孕婦學校、走“一對一服務之路”等方式[9],從側面向受眾展示外化了的婦幼保健機構價值觀和服務宗旨等。最后,在文化建設視覺體驗方面,要堅持審美原則,一方面,建筑物、自然物等應盡量按“藝術精品”的標準來建設;院標、院徽、院服、網絡、宣傳欄、畫冊、指示牌、信封、稿紙以及交通工具上的標識都應力求精致、美觀、有品位;色彩運用、字體選擇、圖形創意等方面均要確保具有審美價值,全面展示機構形象[10]。
4.3 婦幼保健機構文化建設應注重醫德、醫術并建立透明的制度程序
根據調查結果,婦幼保健機構人員認為醫德、醫術應是文化建設最應體現的價值理念,同時還需要完善制度程序,如針對醫療服務的改善重點、本單位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等問題調查中都體現了這點。醫德、醫術對醫院發展的重要性不需贅述。制度文化的規范無論在婦幼機構醫療服務的改善重點或者保證婦幼機構整體文化氛圍的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制度文化建設中最能夠體現“文化”的方面就是制度程序。尤其在工作流程中,要在充分考慮變量因素的前提下,明確各環節的責權,解決部門、跨部門制度在銜接、配合上存在障礙的問題,保證跨部門工作銜接的關鍵節點對條件變化的適應性,使組織在配置資源、解決問題等方面滿足客觀情況變化,避免出現“個人無責、組織有錯”的事件發生[11]。例如,無家屬陪伴的危重產婦的搶救執行先救治還是先收費的問題,有了明確的制度規范,就可減少職工的后顧之憂。其次,雖然大多數的婦幼保健機構領導層是在法制和制度的軌道上運用管理權,逐步形成了依靠制度管人、依靠制度管事的良性機制,但是在決策權和監督權方面,仍然需要持續改進[12]。如,棗莊市婦幼保健院遇到關系職工利益的問題時多由17~25人組成的職工代表大會參與的形式進行決策,如果職工代表大會投票不能通過,領導層則不能執行。對于違法亂紀事件的監督固然需要加強,但是領導層在日常工作中更重要的是具有和醫療保健、后勤部門同樣的被監督機制,把監督權交給職工,讓干部習慣在監督的環境下工作。例如,泰安市寧陽縣婦幼保健院專門在院辦公室外邊設立監督欄,對領導是否到院、離院去向都有了詳細的記錄并對外公開。在制度制定過程中要進行公平民主的考量,公平性的原則可以讓人們在制度的約束下能夠有明確的可預期性,能夠在合理的范圍內爭取與維護自身的某些權益并在這種可能的范圍內抵制不正義[13]。與企業的領導方式不同,以提供公益服務為主的婦幼保健機構關于非原則性問題可以將決策權交給集體,讓權力運行過程透明化,也是公平民主的體現。同時,還要保證連貫性,每一年或每幾年持續推進、細化、完善一項制度,不過分追求速度,讓制度真正被人接受并自覺遵守,才能成為一種有力量的制度文化,才能使婦幼保健機構成為制度共守、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大家庭[14]。
總之,根據本次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婦幼保健機構在文化建設上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但是不夠全面和系統,需要在實踐基礎上進行理論研究,通過細化指標并形成相應體系來規范、指導其工作。
[1]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2-11-09(2).
[2]宋嵐琴.構建婦幼保健院特色文化營造高層次的服務理念和管理模式[J].中國婦幼保健,2003,18(3):132-133.
[3]馬建英.區級婦幼保健機構文化建設芻議[J].臨床醫藥實踐,2009,18(7):559-561.
[4]施敏.借雙“慧眼”為醫院文化點睛[N].健康報,2013-03-29(6).
[5]趙匯.甘肅省婦幼保健院舉辦首屆公益電影節[N].蘭州晨報,2012-12-29.
[6]郭丹.(撫順)市婦幼保健院舉行首屆職工趣味運動會[EB/OL].(2012-10-29)[2013-04-20].http://www.mxwz.com/ gdmx/view.aspx?ID=1360288.
[7]山西視聽網.太原市婦幼保健院舉辦準媽媽新年音樂會[EB/OL].(2009-12-20)[2013-04-20].ht tp://news.sxrtv. com/shtml/0/417/content417698.shtml.
[8]佚名.內蒙古婦幼保健院建立醫院文化墻[EB/OL].(2012-08-15) [2013-04-20].http://www.nmgfybjy.com/xwdt/201208/ld_2 745.html.
[9]王翠元.WTO形勢下對基層婦幼保健院發展的幾點建議[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5,(3):172-172.
[10]劉會勛.視覺識別系統與醫院品牌建設研究[J].中國防偽報道,2012,(8):57-59.
[11]趙仁祥.淺析企業制度文化建設[J].經營管理者,2013,(1): 340-341.
[12]周正躍.關于打造制度文化培養“兩個習慣”的實踐[J].經濟研究導刊,2013,(5):166-167.
[13]葛亞明,戈亦剛.制度倫理在醫院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2,25(5):676-676.
[14]趙國林.論應用型大學校園文化體系中的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建設—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為例[J].吉林教育學院學報, 2013,29(10):45-47.
(本文編輯:謝碧鈺)
Survey on the cognition and requirementsofwomen and children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MCH institutions
YAN Jian-hua1,LIU Yan1,SUNChun-ling2,WU Lan1
(1.Shandong Institute ofMedicaland Health Information,Jinan Shandong 250062,China2.Shandong Academy ofmedicalsciences,Jinan Shandong250062,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ognition and requirementsofwomen and children culture construction inmaternaland child health(MCH)institutions.Methods With random samplingmethod,we surveyed 300 staffs from 10 MCH organs in Shandong province.Results 90.85%of respondents thoughtMCH culture wa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mselves.94.90%of them thought the culturewhich they feltin theirdailyworkswere thesameas theMCH organsadvocated.93.83%of them believed their leadership pay greatattention to culturalconstruction.95.54%of them thought that the culturalconstruction of theirunithad reached the standard of inspiring staffspotentialability.Themostimportantvalue ideaof theunitis reflected asmedicalskills,the harmony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medical ethics.Conclusions Although the MCH organs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i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it’snotcomprehensive and system.Itneeds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basic of practice,regulate and guide theworks through detailed index and thesystem formation.
MCH organs,staffs,culture construction
R19-0;R172
A
1003-2800(2015)12-0745-05
2015-09-21
山東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013RKC03016)
顏建華(1983-),女,山東寧陽人,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衛生政策、婦幼保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