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騰,王 暉,李明松,楊家芳,鄭維斌
(保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保山 678000)
邊遠山區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三年死亡現狀及原因分析
張 騰,王 暉,李明松,楊家芳,鄭維斌
(保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保山 678000)
[目的]分析邊遠山區嚴重精神障礙患者3年死亡現狀及原因,為保山市提高該類患者社區居家生存質量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收集保山市社區2011-2013年內266例死亡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信息和死亡原因,結合國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數據收集分析系統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2011-2013年,保山市共死亡嚴重精神障礙患者266例,3年平均死亡率13.8‰,2012年死亡率最高(為17.3‰),60歲及以上、離婚、文盲患者死亡率最高(分別為31.6‰、33.0‰和17.5‰);軀體疾病死亡率最高(9.8‰),具體死因中腦出血最高(為3.2‰);不同性別、年齡、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的患者死亡狀況不同。[結論]邊遠山區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死亡率(13.8‰)較普通人群高(6.7‰),以軀體疾病、自殺及意外為主要死亡原因,應加強社區對患者的管理、護理措施,提高該類患者生存質量。
邊遠山區;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死因分析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及社會經濟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社會競爭不斷加劇,勞動力的重新組合,人口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原有社會支持網絡的削弱,導致了各種心理應激因素急劇增加,精神衛生問題日益突出[1]。精神疾病已經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嚴重精神障礙是指臨床表現有幻覺、妄想、嚴重思維障礙、行為紊亂等精神病性癥狀,且患者社會生活能力嚴重受損的一組精神疾病[2]。
保山市地處中國滇西南,總面積為19,637 km2,92%為山區[3],由于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精神衛生資源嚴重缺乏,導致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社區管理治療工作整體滯后。國內鮮有社區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死亡現狀分析的研究。因此,本文分析了保山市社區2011-2013年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死亡現狀及原因,及時發現社區居家管理治療的薄弱環節,為下一步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1.1 對象
收集保山市社區2011-2013年內死亡的266例精神分裂癥、分裂情感性障礙、偏執性精神病、雙相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6類嚴重精神障礙死亡患者,并分析患者信息和死亡原因。
1.2 方法
自制調查表,以入戶調查、詢問關鍵人物(村醫、村干部、鄰居、親戚等)相結合的方式回顧性調查保山市2011-2013年內死亡的全部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死亡原因。保山市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基礎信息來源于國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數據收集分析系統。
1.3 質量控制
制作統一的填表說明和標準,對調查員進行統一培訓,死亡原因按照國際疾病分類(ICD-10)進行統一規范。
1.4 相關指標
死亡率計算中,分指標死亡率均為3年平均死亡率。2010年保山市常住人口2,506,491人,死亡16,673人(來源于保山市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死亡率為6.7‰。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EXCEL 2003進行數據錄入匯總,應用SPSS 17.0對數據進行χ2檢驗及描述性分析。
2.1 死亡患者基本情況
2011-2013年,保山市共死亡嚴重精神障礙患者266人,精神分裂癥占85.0%,最大95歲,最小11歲,平均年齡(56.7±17.3)歲,60歲及以上人群占43.2%;男性占57.5%,女性占42.5%;騰沖縣死亡患者比例最高為33.8%;死亡人群中以漢族、農民、小學文化程度、已婚為主,分別占94.4%、96.6%、46.2%和63.2%。
2.2 死亡情況
2011、2012、2013年保山市嚴重精神患者的死亡率分別為10.3‰、17.3‰和13.6‰,2012年的死亡率最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074,P<0.05);3年平均死亡率13.8‰高于2010年保山市人口普查死亡率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45.84,P<0.001);男性和女性3年平均死亡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60歲以上老年人死亡率最高為31.6‰,患者死亡率隨著年齡增長成倍升高(P<0.001);5縣區當中施甸縣最高為18.0‰(χ2=11.609,P<0.05);離婚患者死亡率最高為33.0‰(P<0.05),文化程度較低患者死亡率高(P<0.05),見表1。

表1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死亡情況
2.3 死亡原因分析
2.3.1 死亡原因
調查的266名死亡患者中,死亡原因以軀體疾病為主(占71.4%),其次為自殺、意外、并發癥(分別占11.3%、10.2%和3.8%),他殺及其他所占比例較小(為3.4%)。軀體疾病為60歲及以上人群比例較高占51.1%,自殺以20~44歲人群比例高(占53.3%),意外以45~59歲人群比例高占44.4%。所有死因中軀體疾病死亡率最高(9.8‰);文盲軀體疾病、總死亡率最高,且隨著文化程度升高,死亡率有逐漸降低的趨勢;隨著年齡的增長,患者死亡率成倍升高,詳見表2。

表2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死因及死亡率
2.3.2 分類死亡原因
軀體疾病死亡190例中,腦出血所占比例最大(占32.1%)。自殺死亡30例中,服毒(主要為農藥)占70.0%,其次自縊、投河或投井分別占13.3%和10.0%。意外死亡27例中,中毒(誤食農藥或過量服用精神科藥品為主)占33.3%、跌倒占22.2%。所有分類具體死亡原因中,腦出血死亡率最高(為3.2‰)。隨著年齡增長,心肌梗死、腦出血、其他軀體疾病及服毒自殺死亡率也隨著升高;高中及以上患者服毒自殺死亡率最高,詳見表3。

表3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主要具體死亡原因死亡率
3.1 社區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死亡危險大于一般人群
保山市3年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平均死亡率(13.8‰)明顯高于普通人群(6.7‰)、院內治療嚴重精神障礙患者[4-6],死亡原因以軀體疾病為主,其次為自殺、意外,社區死亡構成模式與院內治療患者死亡一致[5,7-8]。調查中發現,軀體疾病仍然是該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其中死亡率較高的是腦出血、心肌梗死、其它軀體疾病。精神障礙患者多伴軀體疾病,有報道稱,其共患率達81.7%[9]。這些患者由于精神障礙,多種相關因素及自我因素的影響,使疾病的病程呈現長期化、復雜化,又由于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影響,患者的感受閾值下降[10],往往造成診治延誤,以致死亡。本次調查結果與其它研究相互印證,精神障礙一旦與軀體病合并存在,其病死率可增加3.6~10倍[11]。同時,自殺、意外死亡率較高,與林良棟[12]、劉玲等[13]報道的結果一致。
3.2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治療工作滯后
調查結果發現軀體疾病、自殺、意外死亡率高于一般人群,提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過程中患者的病情控制率低、規律服藥率低、健康體檢率低等問題尚未得到很好的落實解決,使該類患者精神癥狀、軀體疾病沒有及時得到控制和發現,最終導致該類患者死亡風險大于普通人群,從而影響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效果和群眾對服務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應該進一步完善社區管理措施:①在社區加強精神衛生的宣傳,讓人民群眾了解精神障礙預防的措施和方法,摒除偏見和歧視,營造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的良好氛圍。②結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患者管理,加強患者的健康體檢的頻度,注重患者精神癥狀的控制;同時,關注軀體疾病,強化精神科與臨床醫師對患者的共同管理治療,提高鄉村醫生、患者監護人護理及發現軀體疾病的能力,建立良好的藥物不良反應及病情控制反饋機制。讓精神科、內外科臨床醫師能及時掌握患者精神癥狀及軀體疾病進展狀況,及時制定調整治療方案。③加強監護人、鄉鎮府、村委會(居委會)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和關注,提高周圍設施的安全性,特別加強水井、水池、水庫周圍的防護設施,強化精神類藥品、農藥、滅鼠藥等有毒物品的監管,盡量減少患者自殺或發生意外的可能性。④加強精神衛生知識、技能在社區的培訓力度,鄉鎮府牽頭,組成公安、民政、殘聯、衛生等多部門組成的“關愛小組”,吸納志愿者參與到其中,對轄區內精神障礙患者給予更多關心和幫助,讓患者能夠回歸社會,從事一般的生產勞動和生活。
[1] 閆 莉,謝 冰,姚 燕,等.精神障礙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征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 37(2):375-378.
[2] 秦懷金,陳博文.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技術規范[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3] 李加全.保山市2003-2008年瘧疾疫情分析[J].熱帶醫學雜志, 2010,10(4):483.
[4] 劉 佳,蔡亞平.2002-2009年中國大陸城鄉居民死因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2,29(4):510-513.
[5] 熊 輝,李沛亨,羅 明,等.65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臨床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2):213-214.
[6] 李艷紅,吳 強.近30年來精神科住院患者死因變遷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14(5):544-544.
[7] 王繼禹,段媛卿.9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長治醫學院學報,2007,21(2):112-113.
[8] 金鳴鳳,金德蓉.132例社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預措施[J].2013,34(23):3560-3561.
[9] 張亞文.精神病綜合醫院會診分析[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2,12(3):187-187.
[10] 余俊玲,李睿,張玉娟.精神病伴軀體疾病交互存在時診斷中的思考[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2):215.252.
[11] 王義方.住院老年期精神病人126例死亡原因分析[J].上海精神醫學.1988,(2):5-9.
[12] 林良棟.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殺調查[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2,12(3):165-165.
[13] 劉 玲,郭秀芳,張玉霞. 2010年壽光市居民意外死亡資料分析[J].預防醫學論壇,2011,17(8):731-732.
(本文編輯:何慶節)
Analysis on death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severe mental in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ZHANG T eng, WANG Hui, LI Ming-song, Yang Jia-fang, ZHENG Wei-bin
(Baosh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aoshan Yunnan 678000, China)
Objective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life quality through analyzing death situation and causes in three years of severe mental in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MethodsCollected 266 cases information death causes of severe mental from 2011 to 2013 in Baoshan. Statistic analysis combined with national severe mental basic data.ResultsFrom 2011 to 2013, 266 severe mental was died, 3-years average mortality rate was 13.8‰, the highest of mortality rate was in 2012. The highest of mortality rate in aged 60 above or divorced or illiterate patients( 31.6‰、33.0‰、17.5‰).The mortality rate of physical illness was highest to 9.8‰, 3.2‰ was died in hematencephaion. The death status wa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sex, age, nationality, education and marital status.ConclusionsThe mortality rate of severe mental(13.8‰) was higher than normal population(6.7‰) in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Main death causes was physical illness, suicide and accidents. So we must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to the patients in community, so as to improve life quality to these patients.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severe mental, analysis of death causes
R181.3+7、R749
:A
:1003-2800(2015)05-0318-04
2014-11-17
張 騰(1983-),男,云南保山人,碩士研究生,主管醫師,主要從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