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輝
(黑龍江省高速公路局)
?
隧道工程中坍方處理及施工技術
徐 輝
(黑龍江省高速公路局)
將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坍方作為研究對象,在細致的分析工程及地質概況、施工工藝、坍方基本情況以及坍方產生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有效的綜合處理辦法管棚法融合坍腔注漿,通過一系列的施工處理,該路段坍方情況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可以在后續的施工過程中進行推廣,具有較高的綜合效益。
隧道施工;坍方;管棚法;坍腔注漿
(1) 坍腔回填。
充分利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泥渣對坍腔進行回填,回填的高度需控制在地表一下1m處,留有1m空隙的目的在于為植物生長留有一定空間,從而利用腐殖土進行全部回填。
(2) 腔內注漿。
在完成回填3 m之后,就需要對腔內的回填土進行注漿,保證完成回填以后的土渣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足夠的強度與承載力。
(3) 拆除頂端設施。
將建在隧道頂端的蓄水池和空壓機房進行拆除,從根本上消除誘發坍方的間接原因,也就是來源于機械和設備的持續振動。
(4) 引排水。
采取相應的措施,比如設置截水溝渠等方法,對地表上的積水進行引排,防止其深入地層。
(5) 超前支護。
支護結構圍為長管棚,按照I類圍巖的相關要求架設鋼結構支撐,從而保證圍巖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2.1 腔內回填體注漿
腔內回填體注漿導管型號為φ423.5 mm,注漿漿液選用雙漿液,注漿過程詳細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腔內回填體注漿參數
2.2 地表注漿
由于坍方段位于F3斷裂帶,周圍圍巖極其破碎,由多種碎石結構和松軟巖土構成,所以該斷裂帶幾乎不具備任何承載力,受壓就會發生形變。此外,地面覆蓋黃土,偏壓程度嚴重,為有效避免開挖過程中出現滑坡等事故,需對地表進行加固,加固方法為注漿。地表注漿導管為φ423.5 mm無縫有孔型鋼管,按照梅花型進行布置,必將選用雙液漿,具體的注漿參數與上述腔內回填體注漿基本相同,具體內容見表1。
2.3 管棚超前支護
在對該隧道進行二次開挖之前,需使用兩種類型的鋼管進行交錯布局,鋼管的類型為無縫和無縫有孔,從而完成長管棚超前支護。鉆孔的仰角需控制在1°~3°之間,管棚之間的距離為30 cm,管棚實際長度為30 m,布局完成以后使用水泥砂漿進行充填。
2.4 導管注漿補強
在發生坍方的隧道巖壁上安裝鋼筋制成的網片,鋼筋類型為6,規格為1 515(cm),與此同時,施加注漿導管,其型號與上述注漿過程相同,導管之間的距離為60 cm,漿液選用單漿液,具體注漿參數如表2所示。

表2 導管注漿補強參數
2.5 開挖及初期支護
隧道二次開挖與注漿應在一定程度上穿插完成,開挖過程中,上半部分斷層應使用預留核心土法進行環形開挖,而下部分斷層則需使用馬口型施工法進行開挖,在下半部分斷層開挖完成之后,還需設立仰拱,保證初期支護能夠在段時間內實現封閉,確保開挖施工的安全性。初期支護體系為:錨桿+鋼筋片(雙層)+混凝土噴射層,其中錨桿的間距為50 cm,鋼筋片呈1 515(cm)分布,混凝土噴射層的厚度為15 cm。
在管棚法完成之后,由于效果顯著,隧道坍方開挖只用了20 d,處理坍方的過程較為順利,結合相關單位提供的監控數據得知,形變最大值僅為5 mm。由本次案例可知,在對隧道施工進行設計時,應綜合考慮各個方面有可能誘發坍方的原因,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并制定一套完善的坍方應對策略,確實隧道開挖安全、高效。
[1] 關寶樹.隧道工程施工要點集[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15-16.
[2] 黃成光.公路隧道施工[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2:10-11.
[3] 賈寶林.青蘭高速公路鼓山隧道施工技術[J].重慶建筑,2012,(7):35-36.
[4] 王坤.某高速公路雙連拱隧道施工技術[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4):31-32.
[5] 劉尚雨.高速公路隧道路面調查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2,(9):11-14.
[6] 萬云.論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2,(8):10-12.
2015-05-15
U445
C
1008-3383(2015)09-0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