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文
筱筱:百度推出“拍照搜題,秒出答案”的作業幫對中學生來說有何影響?
顧小倩:不得不說,有時候抄作業也是無奈之舉,因為中學生作業確實很多。但是作業幫也會增加很多人的惰性,導致我們懶于思考,逃避一些需要花費精力的題目。
心蕓:這樣的手機軟件,無疑會分散學生的精力。不會的題目可以問老師,學習思路最重要,而不是只要一個答案。作業并不只是用來做的,而是用來復習知識的。
龍云飛:很多人認為作業就應該是老師布置,學生回家做,第二天交給老師批改,然后學生再總結哪些做對了哪些做錯了。但我覺得學習的最好方法應該是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在遇到疑問的時候,第一時間得到解答,效率會高很多。記得某個大師說過,最容易培養大師的方式是師徒制度,為什么?因為師徒制的教育是個性化、定制化的,是第一時間隨時答疑解惑的,作業幫從某種程度上有這樣的一點作用。
娜娜:很多同學是可以好好利用這個搜題軟件,來提升學習效率和熱情的。搜題軟件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它沒有臉色和脾氣。
風鈴:每年到父親節和母親節的時候,跟父母說“母親節快樂”“父親節快樂”或者買個康乃馨什么的總覺得做作,怎樣克服這種心理?
葵花籽:在大學時,到了母親節我也沒那么多感慨。有一次我試著說了一句,他們半天沒反應過來,然后問了一句:“是不是缺錢花了?”
韓青:作為一個中國人,由于傳統影響,用直白的語言表達情感確實讓人覺得不習慣、不自在乃至感覺做作的。只是現在年輕人身處新的時代,愛情、友情的表達在同齡人之間沒有了障礙,唯獨親情,因為隔了一代,外加上一代人成長環境的傳統味濃厚,所以相互表達起情感來尤其顯得不自然。這也不是非要克服的問題,這甚至都不算一個問題。因為就表達感情而言,最好的方式還是多交流。
明燈:不用勉強自己,愛有太多種方式可以表達。
馬老師:作為老師應該怎么和處于叛逆期的青少年相處、溝通?最近被班上幾個孩子搞得很煩惱。
李默然:中學生的心理又像是孩子,又像是大人。他們心智還未成熟,社會經驗幾乎為零,但是對自主的需求和被愛的需要卻跟我們成年人一樣強烈。在與這些充滿朝氣而又迷茫的孩子面前,我有兩點建議:
1.與他們做朋友,權威只能作為最后一張牌。青少年由于大腦的發育和身體的生長,以及荷爾蒙的飆升,他們傾向于挑戰任何權威并堅信自己是對的。這時候如果你非要針尖對鋒芒,非要告訴他:“我說的是對的,你要聽話!做個乖孩子!”那么我敢保證,大部分這個時候的孩子都會對你的話不屑一顧,這時的你已經喪失了教育的主動權。
2.多傾聽,了解他們在想什么。雖然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但也是最簡單的一點,只需要在和學生們輕松聊天的時候不隨意發表看法,多去聽他們說的,慢慢就可以做得很好了。之后再向學生分享你自己的美好愿望和積極的想法,潛移默化地去引導他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