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婷
[摘 要] 通過對上海市殘疾人這個較為特殊的社會群體的考察,發現殘疾人就業困難、專業知識和技能匱乏等一系列的問題。上海市政府對于殘疾人的生活以及就業等方面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并且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對殘疾人群體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培訓和教育,只有培訓與就業有機結合才能真正幫助殘疾人解決就業問題,從而拓展新領域。要用科學調查來消除企業及用人單位的疑慮,幫助企業發掘殘疾人就業崗位,分析企業已有崗位和特點,為殘疾人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做好宣傳工作,分散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同時,幫助殘疾人建立起培訓與就業的聯系。
[關鍵詞] 上海市;殘疾人;就業培訓指導;研究
[中圖分類號] F241.4 [文獻標識碼] B
殘疾人作為我們社會中的一個部分,在我們的小范圍調查中發現僅有極少數的人真正的關注過殘疾人生活。因而鑒于殘疾人自身的特殊性,我們認為應該盡量幫助他們像普通人一樣生活,讓社會大眾真正認識到他們的價值。而培訓就業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希望通過對于調查社會人對殘疾人就業的態度,了解殘疾人就業的現狀,搜索殘疾人近年來就業的比例以及相關幫扶政策等方面,找到能提高殘疾人培訓就業可能性的方式方法。
一、上海市政府對于殘疾人提供的相關政策
殘疾人,相對來說,在我們整個社會的大群體中并沒有占據非常大的比重。從我們查詢到的數據看,上海市政府對于殘疾人的生活以及就業等方面還是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并且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
就我們研究的培訓方面來說,上海市政府就專門創建了上海市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來專門管理殘疾人培訓與就業這方面的內容。上海市殘疾人勞動服務中心于2005年起創建了上海市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中心來作為上海市殘疾人職業培訓的業務支撐平臺和殘疾人技能培訓體系的載體。在中心的培訓項目中,“盲人計算機培訓”以及“培訓就業一體化”這兩個項目被作為了重點的扶持對象。寶山區為了貫徹市殘聯《關于落實上海市“十二五”盲人計算機培訓工作的通知》(滬殘勞服[2012]14號)文件精神,在2012年對于寶山全區的視力殘疾人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走訪調查,并于2013年開展了第一期的盲人電腦培訓班,共招募了21位視力殘疾的學員參與培訓。對于因一期報名學員均為非就業年齡段而無法參加國家資格鑒定考核等問題,寶山區殘聯及人保局培訓部門也作出了相應的對策,即決定采用社會化運作的方式。而“培訓就業一體化”這個項目,上海市為了進一步加強就業與培訓之間的順利銜接,提高殘疾人整體的就業與技術水平,于2013年上海市正式啟動了“殘疾人培訓就業管理體系構建與試點研究”這個新項目。在項目的啟動儀式上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首先,要擴大行業協會范圍,讓更多行業參與到試點中來,形成規模效應。其次,要加強理論研究,提煉研究成果,加大理論指導實踐的力度。最后,要持續探索一體化的研究,做好相應的宣傳工作,并動員各方力量的參與。在項目的執行過程中,第二期的殘疾人初級鐘表維修工培訓班作為試點項目有了些許成效。在13個區的40位報名者中38位通過了面試,并參加為期20課時的培訓。
在就業方面,上海市政府也提供了一系列加強殘疾人職業技術水平,提供殘疾人就業崗位補貼的福利性政策。同時也是為了提高殘疾人就業的可能性,上海市還對于給殘疾人提供工作崗位的單位與企業給予了一定的補貼政策。例如,2014年6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就向下屬各區縣的殘疾人工作委員會發布了《關于調整超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單位獎勵標準的通知》。即對于在上一年度里,殘疾人在本單位內占比超過1.6%的分散安排殘疾人用人單位,或者殘疾人在本單位內所占比重超過25%的集中安排殘疾人就業單位,給予一定標準(每多安排1名殘疾人崗位,就按上一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與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單位繳費比例之積的3倍給予獎勵,超比例人數按實計算)的補貼。由此可見,上海市人民政府對殘疾人培訓與就業方面的問題非常重視,他們考慮到了殘疾人就業問題的難點,并通過政策上的鼓勵予以一定程度的緩解,尤其是對于安排殘疾人就業企業的相關政策,確實從一定程度上對殘疾人就業問題提供了促進的作用。
二、殘疾人就業情況及生活現狀
殘疾人是社會中較為特殊的一個群體,而我們本次研究上海市殘疾人就業與培訓這個內容的初衷就是盡量讓殘疾人這個特殊的群體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因此,我們也查找了部分殘疾人生活的現狀的資料,研究就業與非就業這兩種情形下生活中的不同點。在我們的調查中,現以下幾個不同點。
第一,參與就業的殘疾人相對于非就業的那部分殘疾人來說能學到更多的技能。例如,上海在2012年開設的“陽光之家”網店和城市愛心超市這個項目就向我們很好的展示了殘疾人們在工作時狀態。“陽光之家”的這個銷售平臺上面銷售的產品都是由參與到其中的殘疾人士制作的,有水晶串珠、編織、刺繡、陶藝、布藝、裝飾畫、剪紙等10個大類50多個品種。在這樣的一個工作環境中,他們體驗到了樂趣,同時也學會了不少的技能。
第二,作為就業的殘疾人士相對而言對生活更加的樂觀向上,更加敢于與其他人交流。陜西的袁某因小兒麻痹癥導致了雙腿的殘疾,但是他卻并沒有因此而停下生活的腳步。從十五歲開始,他人生第一次掙得了45元的布鞋制作機器,23歲創辦了電器修理部,34歲承包了一片土地用于種植和開礦,并于2007年創建了屬于自己的公司。他一路上也有過失敗,有過喪氣,但是他卻沒有像普通人那樣放棄,或許是身體的殘疾讓他感受到了擁有工作的不容易。所以,他總結經驗教訓,用僅剩的部分資金度過了危機。現在,他資助了四位孤兒的學費,并且他說“雖然我是個殘疾人,但我仍要回報社會,幫助其他殘疾人,帶著他們一起創業。”這句話并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但是卻讓我們聽出了他內心中的樂觀與堅定,他并沒有因為身體上的殘疾而自卑,這或許就是因為工作讓他有了這份希望回報社會的自豪感。正是在比較了就業了的殘疾人與非就業殘疾人生活中的不同狀態,我們更加堅定的認識到幫助殘疾人就業的必要性。endprint
三、開展殘疾人士特殊培訓的重要性
殘疾人這個特殊的群體雖然整體占比不重,但是由于殘疾人也是社會中重要的一部分,而社會環境也造就了殘疾人在擇業和就業方面面臨著極大的障礙的窘境。一方面,由于他們身體機能的部分缺失或缺陷,而另一方面則是社會大部分人群對這個群體能力的誤解以及不認同。但是對于大部分殘疾人來說,沒有工作,意味著其基本生活難以保障,個人及社會價值的難以實現。因此,我們這個項目的初衷就是幫助殘疾人尋求以及開辟其就業的新領域,從而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提高社會地位,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巨大貢獻。
上海市殘聯近期發布2014年上半年本市新增持證殘疾人數據分析報告,上半年新增持證殘疾人14248人,在這個群體中,肢體殘疾人7093人,占50%;視力殘疾人2897,占20%;聽力殘疾人1865人,占13%;精神殘疾人1050,占5%;多重殘疾人451,占3%;言語殘疾人142人,占1%。總體趨勢與以往相同。各區縣前三位殘疾類型基本都是肢體殘疾,聽力殘疾和視力殘疾合計65%以上,其中遠郊的松江,青浦,奉賢3區高達80%以上。據調查城市和農村殘疾人的比重相當。而新增持證人中60-69歲年齡段的為4451人,占總數的31.24%,其次50-59歲年齡段為3717人,占總數的26.09%,可以看出社會上殘疾人數增加部分原因之一就是老齡化日趨廣泛。而對于這些老年殘疾人群體,社會確實應當對其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
據統計年齡段為20-49可勞動殘疾人占新增總體的16.84%,但是勞動年齡殘疾人口就業率比重高達70%以上,因此開拓殘疾人就業發展的新領域有重大的意義。然而,據調查,殘疾人中受過大專以上高等教育人非常少,只占新增總人數5.07%;受過初高中教育及中專等中等教育的也不足40%,只有小學教育程度及不識字或識字不多的殘疾人比例達到了55%以上的比例,未接受教育的殘疾人接近28.24%,因此造成了殘疾人面臨“廣就業、薄收入”就業現狀。面對殘疾人受教育程度偏低這一問題,2011年3月以來,上海殘聯與上海開放大學合作成立了殘疾人教育學院,進而為殘疾人接受繼續教育,提高學歷層次和職業能力,進一步提高就業層次提供一個非常好的平臺。我們得出結論,對于殘疾人群體一定要針對性的進行培訓和教育,只有培訓與就業有機結合才能真正幫助殘疾人解決就業問題,從而拓展新領域。同時也要用科學調查來消除企業及用人單位的疑慮,幫助企業發掘殘疾人就業崗位,分析企業已有崗位和特點,為殘疾人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做好宣傳工作。分散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一是它有利于殘疾人就近就業;二是它較容易從社會各單位中選擇一些適合殘疾人就業的工作崗位;三是它避免了因福利企業舉辦不足,而無法接納更多殘疾人就業所帶來的就業安置壓力問題。就業的發展要做到和經濟的發展相符合。
四、如何幫助殘疾人建立起培訓與就業的聯系
現在互聯網時代越來越發達,對于殘疾人的培訓來說,可以采用網絡視頻教學的方式,只要有計算機的地方就可以做到自主培訓。同時建立與殘疾人的聯系,做到“有問必答”。但是同樣還需要考量到殘疾人自身的意愿及興趣愛好從而使我們的研究更有實質性的意義。
我們對于一部分殘疾人的就業提出了以下的假設;對于聾啞人來說,聽不到說不出是他們天生的劣勢,但是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內心更加細膩,而且他們還有健全的身體。由于面對面溝通的障礙,我們認為相對來說,通過互聯網進行工作的方式或許更加適合他們,而淘寶網店客服就是很好的資源。而這樣一來,我們不可避免的就會提到計算機的培訓。就像上海市殘聯舉辦的計算機培訓一樣,對于這些聾啞人我們可以提供相關的計算機技能培訓,并與一部分網店店主取得聯系,讓互聯網上的購物客服真正成為一個殘疾人選擇就業的方向。
對于肢體殘缺的殘疾人來說,我們就需要發揮他們其他方面的優勢,可以對于他們進行一些配音或者解說這樣的培訓工作。我們可以與一些工作室建立合作關系,這樣就能夠為對于這方面有興趣,同時也有實力的殘疾人提供另一個就業的可能性。此外,我們認為也可以專門建設一個有殘疾人組建的配音工作團隊,這樣的模式相對穩定,而且這樣特殊的團隊更加能夠提高社會對于殘疾人的了解與關心。
對于智力殘疾人,大力開展定向培訓,從事一些糕點烘焙餐飲行業或者手工作業的工作,由培訓教師進入“陽光之家”現場教授并培訓技能,傳授給這些學員,進而打開智障殘疾人就業的新局面。在培訓期間,以企業的生產要求作為考核學員合格的標準,培養出他們的興趣和熱情。
對于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殘疾人大學生,為了盡量發揮他們的知識優勢,針對他們的技能特點和實踐經歷,進行針對性的職業指導,幫助殘疾人大學生認清自己的優勢,并最終明確職業發展方向。因此,我們需要經過從職業評估到職業指導再到現場招聘的過程。第一步職業評估,主要采取座談會的形式,通過詳細了解每個大學生的專業、技能、求職觀念甚至包括性格,對他們適合的職業類型大致進行一個評估。第二步,根據評估結果對每個大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職業指導,包括正確求職觀的樹立、職業生涯的規劃、求職面試的技巧以及建立和改善人際關系的一些方法等。第三步是現場招聘,根據企業的要求初選出合適的候選人,再請企業人事進行專場招聘,并在之后的復試階段、試用階段甚至上崗之后進行長期的跟蹤。讓社會真正做到輕度殘疾人進入市場推薦就業,中度殘疾人崗位培訓扶持就業,重度殘疾人落實幫困補助的就業保障。
[責任編輯:王鳳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