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意識形態有分歧,利益分配有爭端,矛盾時時處處存在,以史為鑒、管控分歧、共同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避免重蹈二戰覆轍,這是國際社會全體成員的必修課
70年前,硝煙終于散去。耗時8年多、波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奪走約5000萬生命的二戰,以舊殖民體系被摧毀,歐洲中心時代的終結,改寫了人類歷史。
70年彈指一揮間,世界大戰未再爆發,局部摩擦卻未間斷。熱戰冷戰俱為過往,但人類社會遠非一團和氣:恐怖主義猖獗、地區沖突不斷、一些國家之間齟齬連連……零星不斷的戰火時刻提醒我們:戰爭陰影從未徹底消失。
從這個意義上講,除卻曬裝備、振士氣、揚國威、聚民心以對沖西方壓力的考量,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亦為世界提供了重讀歷史、清醒頭腦的契機。
二戰因何席卷全球?其中一個原因是一些國家之間你死我活、爾虞我詐的零和思維作祟。同盟國何以最終勝利?與摒棄前嫌、共進同退的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構筑密不可分。
前車之覆轍,后車之明鑒??倲埵澜绱髣?,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主題,物資流通、人員流動、信息交互、資源交換,全球化勢不可當,國與國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意識形態有分歧,利益分配有爭端,矛盾時時處處存在,以史為鑒、管控分歧、共同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避免重蹈二戰覆轍,這是國際社會全體成員的必修課。
管控分歧須直面歷史。有誠意,才能“坐下談”。為何“歐洲原諒了德國,亞洲未原諒日本”?究其因,日本右翼政客抹殺、歪曲歷史,是公然挑戰人類良知的倒行逆施,而政治集團首領的慫恿,使日本社會一些顛倒黑白、美化戰爭的言行更加肆無忌憚。前者無恥、后者無知,都需重讀歷史,正本清源,以正視聽,以明事理。
管控分歧需增進互信。有信任,才能“談得攏”。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高度政治互信是當今國際關系中最稀缺資源。如果滿腹“戰略猜疑”,擔心別人崛起導致自己大權旁落,進而千方百計搞掣肘、搞遏制、搞圍堵,誰也辦不好事,誰也別想太平。其實,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把政治互信的幅度抻長再抻長,合作共贏的幾率就能翻番再翻番。
管控分歧需相向而行。有勁兒往一處使,才能確?!罢劤晒Α薄1车蓝Y、兵戎相見早已被二戰證明是絕路一條。各國高度依存的背景下,“地球村”里妄言戰事、輕啟戰端極危險也極愚蠢;相向而行才是和諧、共贏、互利的不二選擇。如果各國相互尊重,不同文明兼容并蓄,努力擴大各方共同利益匯合點,“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那么長久和平必將為整個人類帶來跨越發展。
“國雖大,好戰必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論及“以和為貴”。誠如我最高領導人所宣示的那樣,作為二戰戰勝國和法西斯侵略的受害者,中國堅持和平崛起,永不稱霸,既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