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威
【摘要】讓學生明確閱讀的意義,讓他們帶著興趣走進閱讀,并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還要善于引導(dǎo)學生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來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有效閱讀。
【關(guān)鍵詞】有效閱讀;興趣閱讀;品味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我們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通過閱讀可以更便捷更深厚的積累和提升我們的知識和能力。然而,在當今社會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真正能夠沉下心來進行有效閱讀的人是越來越少了。所以,作為閱讀的主陣地——學校應(yīng)主動承擔起教育和引導(dǎo)學生進行有效閱讀的責任。那么,如何引導(dǎo)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呢?我認為作為語文教師應(yīng)注意以下幾點:
一、讓學生明確閱讀的意義
今天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獲得知識的途徑可以說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所以,有人認為閱讀已經(jīng)成為遙遠的學生時代,早已不適應(yīng)快節(jié)奏的信息網(wǎng)絡(luò)社會。甚至有人懷疑書店設(shè)置的必要性。但作為教師必須要對學生說的是:我們離不開閱讀。中國人幾千年的閱讀習慣早已烙進我們每一個人的每一個細胞。從《詩經(jīng)》到《離騷》,從《唐詩》到《宋詞》,我們一代代匍匐在書本中,渴飲著中華的精髓。而到了我們這一代,突然要改變生活方式,就像離家的游子,沒了家,沒了根,如浮萍而不長久。只有心中裝著家,才能走得更遠更踏實。在閱讀中我們?nèi)チ私鈿v史,反思歷史;了解人性,反思人性;了解自我,反思自我。在閱讀中我們?nèi)ジ惺苊溃瑢W習美,創(chuàng)造美。如果生活中少了一份閱讀,心里就會多一份浮躁,精神就會多一份迷惘,人本也就少了一份厚重。讓學生明確這些閱讀的意義,是打好有效閱讀的基礎(chǔ)。
二、引導(dǎo)學生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
優(yōu)秀作品的選擇是進行有效閱讀的保障。每一天都有大量的書籍作品出版問世,如果將這些作品都閱讀完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師要善于運用自己的“慧眼”去“淘”出有價值的作品介紹給學生。否則,學生閱讀可能浪費精力,浪費時間,甚至起到負面作用。如何“淘出”有價值的作品呢? 經(jīng)過歷史長河積淀下來的傳統(tǒng)著作,是文化之源,我們不得不去閱讀。名家的作品高屋建瓴,是我們汲取精髓的捷徑。獲獎作品更是經(jīng)過專業(yè)的洗滌,脫穎而出,成為我們閱讀的大餐。當然,作品的有無價值還是要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看是否對自己的知識積累與能力的提升起一定的作用。如果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遠遠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水平范圍,而強迫自己去閱讀接受,不但不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還有可能起到消極的反作用。總之,只要我們選對了作品,在有效閱讀中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讓學生明白興趣是閱讀的最好老師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我們帶著興趣去做都會做的很好。閱讀同樣如此,學生只要明白了閱讀的興趣,就會在閱讀中找到無限樂趣。一篇“鳥語花香”、“青山綠水”就是一片徜徉心靈的天地。一部“氣勢磅礴”、“熱血肝膽”就是一首讓人蕩氣回腸的壯歌。在興趣中收獲,那是一種享受。寂靜的夜晚,捧一本書在燈下,與男女主人公一起去感受人世滄桑。然后,合上書,閉上眼,帶著回味進入夢鄉(xiāng)。清晨,散步在林間田頭,讀一讀徐志摩,品一品戴望舒,神清氣爽。興趣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同時,也造就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不管是對閱讀方法技巧的把握,還是對閱讀精神狀態(tài)的調(diào)整,都將在興趣中成為學生受益終身的習慣。
四、教會學生在“品”中提高閱讀效果
優(yōu)秀的作品是一道營養(yǎng)豐富的精神大餐。如果想將這套大餐咀嚼到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就需要反復(fù)的去品味。讓學生讀的作品多并不意味著學生收獲的就多,如果一味的給學生閱讀定一個量,把閱讀當成一種任務(wù)去完成,閱讀就很難起到積極的意義。相反,如果引導(dǎo)學生將一部作品當做一道美味佳肴。從色、香、味等角度去感受它,先從各種角度賞它的色,再輕急舒緩的去嗅它的香,最后再細細品嚼它入口時每一瞬間的味。這樣的作品一定會讓學生回味無窮,讀完還想再讀,在反復(fù)誦讀中,品味出越來越深的味道。比如,在閱讀《紅樓夢》這部著作時,林黛玉和王熙鳳這兩個人物形象就可以很好的引導(dǎo)學生去注意。從眉毛、眼睛、精神狀態(tài)等角度對她們的外貌描寫進行了反復(fù)的誦讀品味。在品味中去感受她們不同的人物性格。這也能讓學生學到一定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水滸傳》中,宋江是一位值得爭議的人物形象。為了對他有一個準確的把握,可引導(dǎo)學生反復(fù)閱讀《水滸傳》,每一遍都讓學生仔細的去品味有關(guān)宋江的描寫。自然,學生每一遍都會對宋江有一個更深的理解。在理解中,最終深深地感受到宋江身上所流露出的時代性格以及作者施耐庵探索社會的無限迷惘與無奈。總之,品讀是提高學生閱讀效果的法寶。
五、做好讀書筆記是學生進行有效閱讀的最佳手段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眼過十遍不如筆過一遍。善于閱讀的人都懂得如何去做好讀書筆記。讀書筆記主要由兩部分組成:摘內(nèi)容,寫感受。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在情節(jié)安排、思想挖掘、人物描寫等方面都有值得稱道的地方。這些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技巧的幫助是很大的。引導(dǎo)學生在筆記本上適當?shù)膶⑦@些優(yōu)秀的東西記錄下來,在今后的閱讀和寫作訓(xùn)練中加以運用和鞏固。對學生的閱讀效果定會有質(zhì)的提升。寫感受既是對閱讀效果的自我檢驗,又是實踐有效閱讀目的的最有意義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效閱讀得以升華。如果讓學生真正做到將寫感受貫穿于有效閱讀的始終,有效閱讀定能放射出奪人光彩。做讀書筆記的過程,同時也是享受收獲的過程。一篇讀書筆記就如在閱讀之路上踏出的一步腳印,就是靠這些腳印攀登出了閱讀之巔峰。
當然,引導(dǎo)有效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取得明顯的效果。所以,教師要始終保持長久的恒心和毅力,相信學生,相信自己。
參考文獻
[1]鐘建才.論對初中語文閱讀能力的探究[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02).
[2]林玲.加強課外閱讀指導(dǎo) 提高學生語文素質(zhì)[J].成才之
路,2013(21).
[3]田澤生.試談主體性閱讀教學[J].中學語文教學參
考,2013(04).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