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彩葉
【摘要】為了貫徹落實新課標,打造高效課堂,我校構建了“少教多學六環節”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進行了大量的實驗與研究,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現以略讀課《毛主席在花山》一課為例,談談“六環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方法。
【關鍵詞】教學方法;閱讀教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巧妙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課定下良好的基調。《毛主席在花山》是一篇寫人的課文,根據這一特點,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然后問:這一課主要寫了誰?寫了他的什么事?作者是怎樣寫的?他給我們留下了什么印象?我們學習課文以后,就能找到正確答案。這則導語抓住課文類型特點和教學重點,巧布疑陣,并明確告訴學生答案就在文中,讓學生對課文有興趣,對解疑有信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明確目標
目標既給學生提出學習任務,又給學生指明學習方向,用目標引領學習行為,才能保證有效學習。根據寫人課文的特點和教學重點,我把《毛主席在花山》一課的學習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1)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毛主席普通群眾的情懷。
(3)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件,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描寫表現人物品質。
這樣,學生學習時有目的地學,有針對性地學,學得有效。
三、自主合作
自主合作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必要途徑。學生依據學習目標和學習指導先進行自主學習,然后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時,學生借助工具書、聯系上下文進行主動、積極、獨立地思考解決問題,把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小組合作解決。小組合作學習時,互相解決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把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教師引導解決。如《毛主席在花山》一課,我是這樣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先出示學習指導(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2.快速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是按什么順序寫的?3.默讀課文,從三件事中,每人選擇一件最喜歡的事,從這件事中勾畫出描寫毛主席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的語句,從這些語句中看出毛主席是一個怎樣的人?),然后讓學生依據學習指導進行自主學習(一般10分鐘),最后小組合作學習(一般3-5分鐘)。學習時,教師巡視指導,一邊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一邊搜集學習信息,具體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為教師有針對性地教、高質量地教提供依據。
四、反饋質疑
這一環節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達成度。只有通過反饋質疑,教師才能進一步了解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有待解決,為下一環節以疑定教提供依據。如教《毛主席在花山》一課時,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處理的:先讓學生反饋學習收獲,然后要求學生提出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提出的問題,簡單的讓差生回答,較難的讓中等生回答,難的讓優等生回答,優等生回答不了的問題,有待教師引導解決。
五、以疑定教
這一環節是教師主體行為最精湛的表現,教學時,教師心中要明確“教什么”和“怎樣教”。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和了解描寫人物方法的基礎上,抓住文中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的句子,引導學生品讀體會,讀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情的共鳴,從中深刻感受人物形象,領會描寫人物的方法,從而達到少教多學這一目的。如教《毛主席在花山》一文時,我是這樣處理的:先解決學生的疑難,然后抓住描寫毛主席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的語句引導學生讀中體會、讀中欣賞,深刻感受毛主席關心群眾,熱愛群眾,一心為群眾著想的偉大形象,深刻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抓住動作、語言、神態的細節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從中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毛主席的偉大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豐滿起來。
六、遷移訓練
學習的目的為了運用。只有經過訓練,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為會學奠定基礎。如教《毛主席在花山》一課時,學生掌握了寫人類課文的閱讀方法后,首先要求學生完成(1.本文按________順序,記敘了毛主席在花山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件事,體現了毛主席_______________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2.本文抓住人物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細節描寫,表現了毛澤東一心為群眾著想的高貴品質。)這兩個練習題,然后讓學生利用學到的描寫人物的方法描寫一個小片斷。這樣把讀寫有機結合起來,長期訓練,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
總之,閱讀教學是有規律可循的,教師教學時采用“以一帶多”的教學策略,重在“一”字上下功夫,教會學生閱讀方法,以一篇課文帶動其他類似結構的課文的閱讀,舉一反三,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語文素養,最終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