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宇輝
1999年入行以來,我個人在這個行業有15年了,要想談未來,我們先談談過去。過去的十年可以說是中國公共關系行業的黃金十年,我個人,包括藍色光標這家公司也是其中比較大的受益者或者是親歷者。用幾個簡單的數字來回顧一下過去的黃金十年,根據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2003年公關的行業收入是33億人民幣,而2013年這個數字是340億,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過去十年行業規模增長了10倍。
無論從從業人數還是從行業本身的普及程度來講,公關行業在過去十年里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和發展。但是放在全社會來說,公關行業仍然是比較小的行業。在5月份剛剛舉行的世界廣告大會上,公布了2013年廣告行業的產值是5000億人民幣,這是公關和廣告之間的一個很大的差異。往下說,我們也很自豪,像中國一些比較熱鬧的產業,比如中國電影產業,去年的票房總收入只有230億人民幣。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公共關系行業比中國電影行業大很多。這是過去十年,我們個人認為,中國公共關系的產業取得了一個長足的進步。
現在來看,所有人都知道數字化的沖擊,其實是給過去傳統的公關行業帶來了很多潛在的威脅和挑戰。新的未來十年,各個公關公司或者是行業從業人士是否能更好地適應這種變化和發展。我們也可以捫心自問,是不是在座的各位都能夠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時代的變革,因為不變革可能就要死。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媒體在變,受眾的閱讀習慣在變,客戶的需求在變,客戶的預算需求和分配發生明顯的變化,他們現在把30%—50%的需求分配在新媒體上,行業人士必須適應這個變化和發展。過去大家更多的是公關公司跟公關公司之間的競爭,而最近三到五年,很明顯感覺到競爭對手擴充了很多,像廣告公司、互聯網專業營銷公司、甚至包括媒體本身都已經成為過去傳統公關公司越來越強勁的競爭對手。所以如何更好地適應這種變化,我想這是所有公關從業人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未來的十年,我們是不是在能夠締造一個新的340億市場甚至更大的市場,接下來簡單跟大家分享幾個關于未來趨勢的觀點。
首先,我非常自信地認為,公共關系行業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雖然2013和2012年的增長幅度相比前幾年有所降低,但未來增長空間還是很大。我認為中國公共關系的客戶構成,未來會發生很多重大的變化。目前我們更多是服務所謂的商業客戶,而未來趨勢是越來越多非商業客戶正在考慮或已經在使用公關公司為他們提供服務。這樣的組織、機構甚至個人的數量會變得越來越多。甚至,很多的國家相關部門也在開始考慮使用公關公司來配合國家的一些相關的活動和政策進行相應的傳播。放眼未來,公關會成為像律師一樣被廣大公眾所了解的行業,不是只局限在全中國幾十萬人大家知道有這么一個行當,未來它真的成為像律師、會計師,這樣更被大家所熟知的行業。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政府部門、機構甚至個人,在需要做一些事情的時候,第一反應不僅是需要律師,還能想到要找到公關公司提供服務。如果到了那一天,這個市場份額不止340億人民幣。
我想,未來可能會在非常窄或者非常垂直的領域出現越來越多的專業性公司,規模大而且專門針對某一特定行業。舉一個簡單例子,考慮到中國目前醫患關系的緊張程度,我想未來真的有可能產生一些專門為中國三甲醫院服務的公關公司。他們的客戶就是醫院,他們去幫助醫院更好地處理與患者、媒體、政府和社區的關系。我相信一定會有,這在國外其實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也會有越來越多專業類的公關公司出現,這是第一個趨勢。
第二,未來十年,靠什么去競爭?靠什么去做大?過去大家常說一句話,人才是公關行業的核心資產,這個沒有變化,品牌和人才構成,依然是某一個公關公司或者這個行業的核心資產。但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們要再加兩個因素,一個是資本,一個是技術。我個人認為,它們會對未來公關行業的增長起到重要的驅動作用。
首先說一下資本,我們藍色光標2010年成為創業板的上市公司,是第一家上市公關公司,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藍色光標也不會在過去的三到四年產生比較大的質的飛躍。我發現最近三到五年,行業發生了很多資本并購的事件,大部分都是本土的公關公司和國外的巨頭合作或者合資。過去都說,公關公司是一個門檻特別低的公司,藍色光標今天是250億的市值,當時5萬塊錢人民幣可以開一家公關公司,現在10萬塊錢也可以做,但是做得更強更大更好更專業,資本的因素打造了未來需要的核心競爭力。
技術這個因素,很多人都有共識。隨著數字媒體的發展,我們原來這些傳統公關出身的人,確實要考慮如何補足技術上的短板。客戶會來問我,會不會做數字化的內容,會不會做一個aPP的軟件?我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才和團隊為他提供服務,用不了幾年就會在這個市場消失。從公關公司團隊核心能力競爭優勢的構成來講,技術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三,國際化是未來大勢所趨。隨著中國越來越多地融入國際社會,這種趨勢是不可避免的。就像國家領導人在多個場合都提到過的,我們要傳播中國好聲音,講述好中國的故事,公關行業就扮演一個比較重要的角色。
我來講幾個我們碰到的有代表性的例子。
最近兩三年,當我們到旅游局拜訪時,他們經常很迫切地跟我們講,馬上要在某個國家開通直航了,非常希望通過這樣的舉動促進當地入境游的客戶。花錢做廣告對他們來講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也非常容易,而他們更想利用公關的方式更好地影響海外游客到中國旅游。基本上,我們現在每到一個旅游局拜訪,他們大多都會提這樣的需求,比如要開法國直航、美國直航、英國直航、澳大利亞直航……每個直航都需要配合當地的宣傳,這是來自于政府相關部門的需求。
還有來自于商業客戶的需求。我們發現,汽車的出口量急劇增長,且主要集中在新興市場,比如俄羅斯、拉美等地區。他們明確地提出公關公司是否可以幫他們在俄羅斯做車展,或者一些相關的推廣工作。這對我們來說都是新的需求,而且類似的相關需求越來越多。
以藍色光標自身的實踐來看,我個人認為,未來的國際化應該是我們另一個300億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本土公司可能很難在全球網絡方面建立自己的競爭力,我相信在未來十年,越來越多的公司會開始考慮在國外搭建自己的全球化網絡。以藍標為例,去年在英國做了兩個并購,收購了英國的傳統公關公司和社交媒體公司,今年在美國做了一些投入同時設了自己的辦事處。我們相信這些投入終究會給我們帶來一個豐厚的回報。不僅僅是一個商業的行為,作為中國本土的公司,我們了解中國國情,有海外的資源和平臺,能夠更好地服務中國客戶,甚至助力中國更好地融入世界,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