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姿含
生活中,不論是行走、上下樓梯還是運動時,腳扭傷是最常遇到的外傷。對于同一個人來說,跑跳時比行走時速度快、沖力大,受傷也就會更嚴重。對不同個體來說,相同的外力造成的損傷可能差別巨大。運動員與老人同樣是在下樓梯時扭了腳,運動員可能休息一下、貼塊膏藥就活動如常了;可老人卻可能會“傷筋動骨”,甚至臥床數月都難以康復。
如果在速度不快的情況下扭傷了腳,腳不腫,也不是很疼,那可能只是軟組織扭傷,并未傷及韌帶;如果在跑跳中扭傷了腳,腳馬上腫了起來,疼得不能站立行走,那可能是扭傷了韌帶,傷情會比較嚴重,要去看醫生了。若是輕度損傷,通常可以按RICE原則處理:即休息、冷敷、加壓包扎、抬高患肢。通常,在兩周內是可以復原的,年輕人則康復得更快,往往休息一兩天就又可跑跳了。在恢復期間,如果疼痛很久不消,不能下地走路,那損傷一定比較嚴重,不能輕視。
如果是急性損傷,醫生可能會進行B超或MR檢查。B超或MR對于診斷韌帶或軟組織損傷是較好的無創性手段。
如果在扭傷腳后并沒有得到及時的診療;拖了一段時間后,可能傷處也不是很疼了,你也能慢慢地走路了;再過一段時間,你能跑跳了,只是在走不平坦的路時覺得腳發軟,那很可能還會再扭傷。這時,有人往往認為傷已經好了,沒事了,不必去看醫生了。殊不知,這種情況往往就是韌帶損傷的繼發表現——踝關節不穩。如果不治療,踝關節周圍的韌帶與關節軟骨將較快出現磨損與退變。這就好比,當機器的皮帶松動后不予以處理,軸承及發動機可能也會較快出現問題。
診斷慢性踝關節不穩的方法有很多種,簡單易行的是理學檢查與X光。當醫生發現患足比健足更容易內翻或如抽屜般(小腿固定下)被前移時,可能踝關節外側韌帶已斷裂了。同理,也可據此標準判斷內側韌帶是否損傷。對待急性韌帶損傷,與所有的急性運動損傷一樣,初步處理原則是上述的RICE原則;在判斷損傷的嚴重程度、病人的職業與要求后,可分別進行康復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慢性損傷時,必須到醫院去做相關的檢查,準確診斷后及時治療。
通常,韌帶斷裂按韌帶損傷的嚴重程度,可分為三度:Ⅰ度和Ⅱ度損傷,進行康復治療后可好轉;Ⅲ度損傷,在保守治療無效時,可采取手術治療。
韌帶、肌腱就是我們常說的“傷筋動骨”中的筋。如果韌帶或肌腱斷裂,手術修補后,需要三個月才能完全康復。在這三個月中,康復可按三個階段進行:在急性期,踝關節的出血腫脹還在繼續,此時,按RICE原則處理;在康復前期,血腫正在機化,需要的是逐漸使韌帶牢固的連接,在保護韌帶等長的前提下有序鍛煉,逐步消除腫脹;在康復期,韌帶間已被成纖維細胞連接,比較牢固,需要積極地進行康復鍛煉。在一個半月后,患者往往可借助支具或在支具保護下下地行走,三個月后應可恢復到基本正常的活動水平。
韌帶損傷患者在康復后,是完全可以進行體育運動的。如巴西的羅納爾多,在股四頭肌腱斷裂后,經手術治療與康復鍛煉,很快又恢復到世界頂級運動員的運動水平。這類運動員或運動愛好者,在比賽或運動前,熱身準備必須充分,初次運動必須量力而行,不可太過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