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艷 馬雪艷
近年來,由于廣播電視節目播出方式的改變,節目的形式和風格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過去傳統單一的播音方式改變到現在多種形式的播音方式。特別是隨著直播形式和大量的欄目化節目進入廣播電視宣傳后,節目主持人所處的地位就更加突出了。自從實行直播節目以來,節目量不斷增加,節目內容不斷豐富,每位節目主持人都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工作挑戰,另外聽眾的欣賞水平也不斷提高。節目主持人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進一步增強節目質量。那么,作為一名主持人,應該提高哪些方面的素質呢?
一、提高政治素質
新聞工作者要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實質,夯實新聞宣傳的政治基礎,承擔和肩負起宣傳好黨的十八大精神的使命和職責。新聞單位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肩負著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要使命;節目主持人可以說是廣播電視“喉舌”中的喉舌,政治素質在主持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中毫無疑問地應該排在第一位。政治素質是節目主持人必備的根本素質,是衡量一名主持人是否合格的標準。主持人的政治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所主持的節目是否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觀點,是否弘揚了主旋律,是否收到好的宣傳效果。然而,在現實工作中,一些主持人政治素質不高的問題比較嚴重。個別的主持人在主持節目過程中,以自己的喜好、個人的意志為轉移,信口開河,隨意性很大,完全忘記了自己肩負的責任。還有一些主持人,對新聞媒體的特點和新聞事業的規律不去認真了解,又不努力學習新聞理論知識,沒有完全掌握新聞業務的技能,缺乏新聞工作者應有的社會責任感。當前社會的一些熱點問題較多,人們的價值取向各不相同,這就更需要主持人提高政治素質,站穩政治立場,只有這樣才能抓住熱點和難點問題,主持節目才能把握正確的導向,節目質量也才能進一步提高。
二、提高文化素質
主持人的文化素質如何,不僅直接關系廣播電視節目的質量,也關系著宣傳效果的好壞,更關系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筆者認為,主持人不一定是專家,但應該是雜家,必須是一個知識比較淵博的人。一名主持人,在直播節目中可能會遇到各行各業的人、形形色色的事,如果主持人成竹在胸,就會在節目中駕馭自如、妙語連珠。想要達到這一程度,就必須要有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在直播節中,豐富多彩的欄目設置、包羅萬象的傳播內容,要求節目主持人應該具有較為深厚的文化修養和知識水平。目前,各地廣播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大都來自三個方面:過去的播音員轉型為節目主持人;過去編輯、記者拿起話筒,成為主持人;在社會上招聘的來自各行各業、有一定語言基礎和文化修養的人員。節目主持人構成的這一現狀,造成主持人的學歷文憑普遍不高,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再加上節目主持人工作量大,體力、腦力和心里每天都要承受一定的壓力,使主持人很少有時間有機會增加知識,充實自己。這一狀況必然會導致知識與經驗的“光出不入”或“多出少入”形成惡性循環,最后知識枯竭,江郎才盡。現在一些主持人不讀書、不看報,全靠耍小聰明和吃以前的知識老本兒來主持節目、維持工作,結果主持的節目內容平淡、錯誤不斷。比如目前各臺都開辦了談話類節目,在這類節目中,主持人大都能耐心地傾聽聽眾的心聲,體諒他們的難處,但等到主持人發表觀點、看法的時候,一些主持人的回答含糊其辭、不得要領,或者意見膚淺、議論偏激。這樣的主持人如果還不加強學習、豐富自我的話,恐怕就會掉隊和落伍了。所以作為節目主持人,不斷增加知識庫存的容量,更新知識的內容及品種,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在當前就顯得格外重要。文化知識的積累,也是一項艱苦的勞動,只有腳踏實地一步步前進,象海綿吸水那樣不斷地吸吮知識營養,才能成為一名有文化底蘊、魅力十足的主持人,使節目備受歡迎,不同凡響。
三、提高業務素質
節目主持人的業務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語言能力的培養和采編能力的培養。我們先來說說節目主持人的語言。廣播是一門語言藝術,而節目主持的藝術也是語言藝術的一種。語言是人們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節目主持人傳播信息、交流情感的主要工具。對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要求應該有這樣幾點:首先就是語音準確、發音清晰,主持人必須要講普通話,這是最基本的一個條件。其次,主持人與聽眾的語言交流是靠不同的詞組合而成的,在運用詞語的時候必須要語義精確、用詞恰當。最后一點要求是主持人的語言要語流順暢、干凈利落,主持人在主持節目中,如果結結巴巴、斷斷續續,即使內容十分精彩、用詞特別豐富,節目仍然會顯得支離破碎,不能吸引聽眾。主持人直播節目之所以受到聽眾的普遍歡迎就是因為主持人語言的口語化。主持人的語言脫離了播音腔,打破了一些正統規范的局限,具有了生動、親切、自然、通俗等特點;然而,有些主持人在追求口語化的同時,忽視甚至破壞了語言的純潔性和規范性。如有的主持人把口語化搞成了土語化,在主持節目中,發普通話的音,用本地的方言詞,像把“收拾”說成“搞吃”,“絮煩”說成“磨嘰”等等。還有的主持人把口語化變成了港臺腔,在主持節目中時不時來上一兩句“哇!好開心啦!”“好可愛好可愛呦!”自己感覺這樣說很時髦、很甜美,但他忘記了自己的職業重擔和社會責任。更有甚者,個別節目主持人把口語化等同于語病化,隨意亂加“嗯、哈、呢、啊”這些嘆詞和語氣助詞,還有的“那么”不斷,一句話中竟然有幾個“那么”。這些主持人語言上的毛病,應該在主持節目中努力克服,完全避免,這也是提高主持人業務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
采編能力的培養是提高主持人業務素質的另一方面。一個廣播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必須掌握采訪、編輯、播音技巧,這三方面的技巧構成了主持人的業務素質,節目主持人應該是采編播全才。然而,一些節目主持人存在“輕編重說”的傾向,認為做好工作的關鍵是能說會道、臨場發揮,編不編稿關系不大;在這些主持人編排的播出稿件上,只是一些現成的文字材料的簡單羅列,根本沒有或者很少有編輯的痕跡;更有甚者,臨上節目才匆匆翻雜志、剪報紙。這樣的現炒現賣,必然會導致編輯能力的下降,更為嚴重的是導致節目質量的下降。主持人要說得好,節目做得好,必須要在編輯上下功夫,因為編輯的過程,是對材料進行調整和取舍的過程,也是理順文字、查糾補錯的過程。
四、提高綜合素質
節目主持人素質的內涵,實際上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除了以上談到的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和業務素質以外,還包括很多方面,節目主持人的應變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節目主持人在話筒前無時無刻都要準備應對直播過程中瞬息萬變的種種“不測”,面對尷尬的場面,意外的事件,要及時作出相應的對策,善于以巧妙的辭令“圓場”,遮掩“紕漏”。節目主持人的應變能力主要表現在直播節目當中,雖然主持人在正常情況下有稿件可以遵循,但在直播節目或熱線時常常會遇到難以預料的情況,這就需要節目主持人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只有頭腦靈活、反應迅速、遇事沉著,才能穩妥巧妙地處理突發事件。另外,作為一名節目主持人要謙恭平和,節目主持人不能遠離群眾、居高臨下,而是要深入生活、深入群眾,把聽眾當成自己真正的朋友。當然,節目主持人這些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是不斷學習、積極進取的結果。
(作者單位:撫順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