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防滲墻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完善,被人們廣泛運用于建筑工程中,其施工技術同樣受到了建筑企業的重視。文章探討了建筑工程中防滲墻的施工技術,并提出了有效控制施工質量的措施,以期能夠進一步確保工程的經濟以及社會效益。
關鍵詞:建筑工程;防滲墻;施工技術;質量控制;建筑企業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U761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17-0132-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7.067
1 概述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的生活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人們對于建筑工程中的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員應加強自身的技術水平,學習新的防滲墻技術,簡化其施工難度,高效率地建造防滲墻,這樣不僅能夠減少施工人員的工作量,而且還能有效縮短工期,間接增加企業收益。
2 建筑工程中的防滲墻施工技術
2.1 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深層攪拌樁的連續造墻技術
深層攪拌的防滲墻技術主要是通過深層攪拌鉆機鉆出一定深度的孔眼,然后往孔眼里加注水泥漿。在攪拌過程中,盡量使用螺旋棒攪拌,這是由于螺旋形鉆頭棒在攪拌過程中,能夠使泥土和水泥漿均勻地融合在一起,
從而凝固形成泥土柱子,進而發揮其防滲漏的功效。
2.1.1 雙動力三頭的深層攪拌樁機。在應用攪拌樁機定位防滲墻的軸線時,要參照攪拌樁機設備上的連通管來對平機座進行調節,確保軸線的斜率<平機座的5%,其偏差不大于樁位對中的50mm。
雙動力三頭深層攪拌樁機的施工方法:(1)在進行水泥漿液制備系統安裝時,應在攪拌機和集料斗前各設一個過濾網,對水泥漿進行嚴格的過濾程序。(2)在灰漿泵出口和深層攪拌機的送漿管進口處采用壓力膠管連接,其中攪拌的速度應小于或等于規定值的10%;提升攪拌速度時,應按規定控制攪拌機的速度,同時還要保持送漿管和水管的通暢。(3)檢查儀器能不能正常運行,并測算數據的準確性;然后啟動漿泵器,在鉆頭噴出水泥漿液后啟動主機,同時按下鉆頭的向下推進檔,鉆至施工要求的深度便可;當鉆進至施工要求的深度時,應關掉鉆機,向鉆孔內注入水泥漿時間應控制在30秒內,看見鉆孔水泥漿溢出便反向旋轉,提升鉆桿,繼續注漿,保持孔口微微返漿。(4)為了確保樁頭的密實度和均勻度,可在攪拌頭高度達到施工要求樁頂時開始攪拌工作以及噴漿,其攪拌及噴漿時間數秒即可。隨后,將攪拌機的頭部正向轉動,使其向下推進并到達設計的深度,再將其反向轉動后提到樁頂的位置。這時應控制注入的水泥漿量,避免水泥漿過量而堵塞管道。其次在進行管道的清理時,將清水灌進集料斗中后啟動灰漿泵,對管路中遺留下來的水泥漿進行清洗,待拌頭的出漿孔處涌出清水為止,對于攪拌頭上粘附的軟土可進行人工清除,清除后移機,開展下一個樁基工作。
2.1.2 單頭深層的攪拌樁機。單頭深層的攪拌樁機與多頭深層的攪拌樁機操作的步驟大致相同,但在進行樁機成墻后,單頭深層的攪拌樁機比多頭深層的攪拌樁機多了一個循環,且該循環未進行分序;因此,每次移機約44cm,會造成成墻加厚32cm。
2.1.3 深層攪拌法防滲墻的技術特點。深層攪拌法防滲墻的技術是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方法,其一臺機器一個小時的速度可達13m,而且此方法造墻的成本僅是高噴的0.2倍、混凝土防滲墻的0.3倍,其施工技術方便快捷,無需開槽。最重要的一點是這種技術不僅不會對堤壩造成嚴重的破壞,而且成墻的效果較為理想,墻體的厚度均勻,并能夠達到防滲漏、無污染以及噪音低等要求。
2.2 液壓開槽機的施工技術
2.2.1 開槽機也稱鋸槽機,主要由6部分組成,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在液壓缸的作用下,帶動刀桿(裝有切削刀排)做由上到下再由下到上的往復運動,在往復運動過程中,泥土會被刀桿切削成小部分,沉渣在槽底內,通過排渣系統將其排出。
2.2.2 具體成墻過程應嚴格按照先放線測量→平整場地→對鋼軌進行鋪設→鉆導槽和井孔→挖槽孔并對槽板進行支護→調試開槽機淸槽的器械→開槽施工→清槽→隔離體的安裝和澆筑→墻體澆筑完成這樣的順序開展,而造孔及清孔的質量標準,如表1、表2所示:
3 建筑工程中的防滲墻質量控制
3.1 導墻施工平臺質量控制
3.1.1 嚴格把控導墻原材料的質量:在對導墻進行澆筑時,需確保混凝土的標號、鋼筋的等級等,是否與實際情況相符合,若達不到相關要求無法承載拔管機工作強度,具體混凝土的強度應為15MPa≤fcuk<20MPa,而鋼筋多采用的是圓鋼,且不銹鋼成分≥¢8。
3.1.2 確保導墻的尺寸:對導墻進行施工時,其厚度應符合拔管機設備的承載力,其高度控制在0.8~2m之間,墻頂的高度應大于或等于地面高度的50mm,高于原地面≥50mm,墻的內部距離應大于墻體厚度的40mm或100mm。
3.1.3 控制導墻軸線的質量:導墻的軸線要和防滲墻的軸線呈平行狀態,之間的偏差應控制在±15mm
以內。
3.2 鉆孔質量控制
3.2.1 孔的深度質量控制:鉆孔的深度應按照施工要求進行,比如,某項工程中要求鉆孔深度必須為水層下大于或等于10m,則施工人員就必須鉆至水層下10m或10.5m,才符合相關要求。
3.2.2 控制孔型的質量:孔型的質量包括孔徑的寬度、孔位的偏差以及孔的傾斜率;其中孔位的偏差,即在進行施工時,孔的軸心和導墻的軸心之間允許偏差±3cm左右,孔的傾斜率允許偏差的范圍應在0.4%。為確保孔型的質量,建槽時應把握好抓頭的位置,進而保證孔型的質量。施工人員應將抓斗與防滲墻的軸線相互平行或垂直,只有這樣,才能控制好孔型的質量。在下抓過程中,應安排專業人員進行抓斗位置的調整,確保孔位偏差和孔位斜率都在標準范圍內;當抓斗的深度大于10m時,每隔兩個小時需采用鋼絲繩檢測孔內居中處,若之間出現偏差,應在允許的范圍內及時調整,而在終孔后,還應對孔位的偏差以及孔的傾斜率再次進行檢測。
3.3 接頭管下設質量控制
通常情況下,接頭管的直徑與墻體厚度的偏差控制在2~4m之間為宜。為了防止澆筑施工中產生偏差,下設位置和接頭管之間不宜有間隙,所以下設位置應緊貼槽孔并且垂直接頭管,這樣一來,施工過程中便不會影響防滲墻連續工作。導管下設孔徑應大于或等200mm,導管和孔之間的距離控制在5m之內,導管和一期槽兩端的距離為2m左右,和二期槽的距離在1m以內,距離孔底部30m左右。
3.4 混凝土拌合及澆筑質量控制
在選購原材料時,應檢查原材料是否符合施工要求,比如在選購水泥時,應檢測其稠密度、強度、凝結度等;對膨潤土的檢測則需檢測其結構的組成部分,如顆粒的組成以及黏粒的含量等;而對石子的檢測主要是檢測其含泥的量以及針片狀顆粒含量。攪拌過后的混凝土,其性能標準:確保擴散度在34~40cm之間,塌落度在18~252cm之間。料場砂石應定期或不定期對其含水率進行檢測,當含水率低于1%時,應立即加水,從而確保墻體的質量,避免出現墻體材料的塌落。
4 結語
防滲墻的建造過程中會受到施工技術、地質情況以及施工設備的影響,導致施工難度增加。為了保證工程效率和工程質量,應該選擇一種適合本工程特性的技術進行防滲墻的施工。同時在施工過程中,應進行嚴格的操作,控制施工質量,比如泥漿的灌注、鑿孔、導墻的制造、導管的下設接頭的設置以及混凝土的攪拌過程都是重要的工序,只有保證其工序的準確無誤,防滲墻施工才能順利完成。除此之外,在施工前,企業應對施工人員進行嚴格的培訓,確保施工各個環節的質量處于受控的狀態,進而保障工程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辛德勇,劉本金.淺談建筑工程中地下防滲墻的質量控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9(14).
[2] 張克力,王宇.防滲墻施工質量控制[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3,7(10).
[3] 謝志金.淺談建筑工程中的防滲墻施工技術[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9(36).
作者簡介:呂廣陽(1976-),男,浙江東陽人,浙江海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師,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責任編輯:蔣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