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良



[摘 要]學會的整體發展應緊隨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學會作為國家創新體系重要力量的作用需要充分展現,學會的凝聚力、創新與服務能力以及發展活力應當持續增強。學會辦事機構和二級機構是全國學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會開展各種活動的重要依托力量。在學會組織建設中,辦事機構和二級機構的現狀及發展狀況是兩個重要的指標。本文結合2008~2013年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學會年檢數據,著重分析了全國學會辦事機構和二級機構的基本狀況及組織建設情況。對于辦事機構的組織建設,主要從全國學會辦事機構的規模、工作人員專兼職情況、學歷分布、年齡層次等方面進行分析;對于二級機構建設,主要從最近幾年二級機構的數量變化、機構負責人、工作人員狀況、舉辦活動等方面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全國學會辦事機構和二級機構發展趨勢良好,工作人員整體基本保持穩定,專職工作人員逐年增長,學會的組織建設逐步完善。
[關鍵詞]組織建設與發展 辦事機構和二級機構 全國學會 中國科協
全國學會是學術性、公益性、非營利性法人社團,是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中國科協的組成部分,是發展我國科技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學會已達200個,作為開展學術活動的重要組織形態,學會聚集了各學科領域眾多的專家學者,智力高度密集、人才薈萃,是國家創新體系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2013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提出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逐步推進與行政脫鉤,探索一業多會,引入競爭機制,科技類社會組織管理方式面臨重大變革。民政部已經取消了對全國性社會團體分支和代表機構的登記審批,學會組織管理方式和制度設計亟待重構調整,全國學會應群策群力共謀改革發展之路。
2013年,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學會(以下簡稱“學會”)的年檢在2014年12月全部完成,參加2013年民政部年檢的中國科協業務主管的188個全國學會的相關數據,充分反映出科協所屬學會辦事機構和二級機構建設的總體狀況和發展脈絡。學會的組織建設和活動狀況,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科技工作者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服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影響著科技界參與自主創新的質量和水平。辦事機構和二級機構是全國學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開展活動的重要依托力量,是學會組織建設的兩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關乎學會的生存和發展。
本文依據2008~2013年中國科協業務主管的全國學會年檢數據[1],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研究會的統計年鑒[2-7]和中國科協全國學會發展報告[8-10],著重分析了學會辦事機構的基本狀況和學會二級機構的建設情況。針對辦事機構狀況,主要從學會辦事機構的規模、工作人員專兼職情況、學歷分布、年齡層次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針對二級機構狀況,主要從最近幾年二級機構的數量變化、二級機構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培訓、舉辦相關活動等方面進行分析。
一、全國學會辦事機構
(一)辦事機構數量
根據188個中國科協業務主管的全國學會年檢資料統計,全國學會共有辦事機構479個,比上一年度增加3個。其中,7個學會擁有10個以上的辦事機構,中華醫學會擁有17個辦事機構,為最多的學會。如圖1所示,從2008~2013年,全國學會辦事機構的數量一直在變化,不同學科(類)學會辦事機構的數量和分布也逐年變化(如圖2所示)。
由此可見,學會辦事機構數量因學會每年的發展狀況及工作需要的變化而變化,辦事機構越多,說明學會工作越細致,學會發展越迅速,學會的組織建設越完善,而對于一些有問題或不需要的辦事機構,學會可以及時進行撤銷或合并。
(二)專兼職工作人員
在學會辦事機構內實行的是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用人方式。擁有高效、專業化的專兼職工作人員,對學會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而學會辦事機構工作人員的相關情況,也是最能反映當前學會發展現狀的指標之一。
學會辦事機構工作人員數量的變化情況如圖3所示,由圖可見,2008年全體工作人員數最多,2009~2013年呈現出上升趨勢;專職工作人員則是保持逐年增長的態勢,由2008年的1954人,增長到2013年的2322人。2013年學會全體工作人員數比2012年增加了94人;專職工作人員比2012年增加了60人。
雖然從2008~2013年,專職工作人員人數逐年增加,但是仍然有部分學會專職工作人員比例依然較低。在參加年檢的188個學會中,專職工作人員在10名以下的有120個學會,占總數一半以上,達63.8%,其中完全沒有專職工作人員的學會有3個,同上一年相比沒有發生變化。
2013年年檢材料統計顯示(見表1~表3),2013年全國學會辦事機構的全體人員和專職工作人員都在發生變化。在各類別學會中,全體工作人員變化較為顯著的是委托管理類學會,比上一年增加13.8%;專職工作人員變化較為顯著的是交叉學科類學會,比上一年增加12.4%;醫科類學會全體工作人員、專職工作人員同上一年相比,出現了負增長。
隨著學會及辦事機構工作人員職業化的發展,更多年輕的專業化人才進入學會工作,使得學會辦事機構的工作人員素質逐步提高。由表1可以看出,學會辦事機構全體工作人員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有2280人,占全體工作人員數的78.8%;專職工作人員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有1842人,占專職工作人員總數的79.3%。上述統計數據表明,學會辦事機構工作人員普遍具有較高的學歷,學會工作人員數量保持逐年增長的態勢。
2013年年檢數據統計分析顯示,98.4%的學會建立了印章保管及使用制度;95.2%的學會建立了檔案管理制度;86.2%的學會有辦事機構人員的考核制度;71.8%的學會有業務培訓制度,學會對專職工作人員進行培訓的渠道日益廣泛,培訓的主要渠道包括中國科協、各大高校和黨校等有關單位和部門。
二、全國學會二級機構endprint
學會的二級機構是學會根據業務活動范圍、會員組成特點等而設立的專門從事本學會某項業務活動的機構,是學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會為了自身發展的需要或學會發展到一定階段自然分化出來的組織機構,也是學會開展學術交流、科普、科技咨詢等活動的重要依托力量。
(一)二級機構分類和數量變化
學會二級機構包括分支機構、代表機構。而分支機構又分為工作委員會、專業委員會、專項基金管理機構。據2013年檢數據統計,在參加年檢的188個學會中,有172個學會設置了二級機構,占學會總數的91.5%,共有二級機構3366個,其中代表機構4個,分支機構3362個,包括8個專項基金管理機構,平均每個學會18個二級機構。
隨著學會的發展,學會二級機構從2006年的3010個,增加到2013年的3366個,增長11.8%。如圖4所示,2006~2013年學會二級機構的數量逐年遞增。
通過統計,比較各學科類別的學會二級機構近年來的變化情況可以看出(見表4),各科類別學會的二級機構數每年均有變化,理科類學會在7年中增長了22.4%;委托管理類學會在7年中下降了31.7%。其中委托管理類學會二級機構數量由2008年的78個,減少到2009年的48個,降幅較大。
依據年檢材料顯示,全國學會二級機構遍布28個省、市、自治區,有利于各個地區的學術發展及科技服務群眾活動的開展,但是70%以上的二級機構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說明二級機構的發展與所在城市的科技力量等綜合實力有一定的關系。
(二)二級機構負責人基本狀況
學會二級機構的負責人通常都是由各個專業領域的優秀科技工作者擔任,而在二級機構中構建合理的年齡、學歷結構對促進二級機構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由表5(由于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的6個二級機構沒有相關情況的具體數據,故以下數據情況統計分析只涉及3360個二級機構的情況)可以看出,二級機構負責人的年齡主要集中在41~70歲,有369個二級機構的負責人年齡超過70周歲,任職年齡較大。
根據年檢數據統計,在學會二級機構中負責人學歷在碩士以上的有2199個,占總二級機構數的65.3%,可見擁有高學歷負責人的二級機構所占比重較高。
(三)二級機構規章制度及工作人員
2013年檢數據信息顯示,有158個全國學會擁有獨立的分支(代表)機構管理制度,占有二級機構學會總數的91.9%,其余14個有二級機構的學會依據章程中的相關規定管理二級機構。
學會二級機構的工作人員狀況是反映二級機構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依據2013年檢數據,學會二級機構工作人員狀況如表6所示,在172個學會設置的3360個二級機構中,有工作人員13672名,其中專職工作人員1926名,占工作人員總數的14.1%。在3360個二級機構中,有專職工作人員的二級機構782個,只占23.3%,有近76%的二級機構沒有專職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本科以上學歷的有12707人,占工作人員總數的92.9%;專職工作人員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有1705人,占專職工作人員總數的88.5%。
(四)二級機構開展活動情況
根據2013年檢材料統計,本年度內舉辦活動的二級機構有3207個,占二級機構總數的95.4%(見表7),有153個二級機構沒有舉辦任何活動。在各學科類學會中,二級機構是學會開展各種學術活動的重要力量,也是學會舉辦活動的主要力量,學會二級機構的活躍程度對學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三、結論與建議
學會的發展應該緊隨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學會作為國家創新體系重要力量的作用仍需充分展現,學會的凝聚力、創新力與服務能力有待加強,學會持續發展的活力有待增強。從近幾年的年檢數據看,學會辦事機構建設以及發展狀況總體良好,學會辦事機構人員中專職工作人員逐年增長,學會干部普遍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學會辦事機構工作人員整體保持穩定,學會的組織建設正逐步完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學會辦事機構的數量相差較大,一個學會辦事機構最少有1個,最多有17個;學會辦事機構的設置各有不同,并且逐年變化,說明學會辦事機構的設置是隨著學會的發展而變化的;不同辦事機構的工作人員數量差異明顯,特別是專職工作人員的擁有量有待增加。截至2013年,有3個學會沒有專職工作人員,顯示學會的發展狀況參差不齊,為此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一)建設高素質、穩定的學會工作隊伍
要提高對學會辦事機構工作人員職業化建設的認識,努力開展從業人員培訓和繼續教育,提高全國學會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技能。要建設高素質穩定的學會工作隊伍,對沒有專職工作人員的學會,應該盡快地招募專職工作人員,完善學會的辦事機構。
(二)繼續完善辦事機構的規章制度
全國學會需“有家有業”,即有能力滿足工作需要的辦公場所,推進辦事機構職業化,建立健全辦事機構管理的規章制度,改革用人機制,健全考核獎勵機制,做好社會保障工作。有條件的學會還應該試行辦事機構人員向全社會招聘,提高從業人員職業化水平。
(三)積極探索合作共建模式
應依托學會優勢與特色增強學會自身能力,提高學會的社會公信力,主動承接政府職能轉變中的公共服務職能,拓展工作領域和工作內容。應理順學會與相關單位的關系,明確權利和義務。應加強與業務主管單位、被承接政府職能單位的合作,探索學會改革發展的新模式。應逐步完善學會辦事機構的規模和功能,發揮學會辦事機構作為學會發展中重要的專業力量。
學會二級機構雖然數量逐年增加,規模日益擴大,但是學會二級機構發展不均衡,70%以上的二級機構集中在少數幾個大城市,部分二級機構活躍程度較低,如2013年就有153個二級機構沒有舉辦任何活動;二級機構負責人年齡偏大,有10.9%的二級機構負責人超過70周歲,這些都是制約學會健康發展的因素。為此,筆者建議:endprint
第一,根據學會的實際情況加強二級機構管理制度建設,完善二級機構的管理辦法,使學會對二級機構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新成立的分支機構要能帶動地區學科發展,擴大本學科知識的普及。二級機構要依托總會發展壯大,開拓科技新思路,發揮專業作用,為學會發展做貢獻。
第二,要對二級機構的人員配置、活動程度等相關情況做到心里有數。學會要建立、完善二級機構獎懲制度,對發展較好的二級機構定期給予通報獎勵,對于長期不開展活動的二級機構要及時了解情況,找出未開展活動的原因,對癥下藥,及時解決二級機構不活躍的問題,使二級機構能充分發揮作用。對于長期處于“睡眠狀態”的二級機構要進行通報批評,甚至撤銷。
第三,二級機構要挑選具有較強能力,且熱心學會工作的負責人,并在換屆時按照相關的管理辦法逐步加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擔任二級機構負責人的比例。二級機構的領導人年齡不得超過70周歲,這樣將有利于二級機構的發展壯大,更有利于學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民間組織管理局. 年度工作報告書[EB/OL]. http://www.chinanpo.gov.cn/npowork/platform/shetuan/npo.do?ca
tlog=s02,2013-01-26.
[2]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協會研究會統計年鑒2008[M].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2009.
[3]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協會研究會統計年鑒2009[M].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0.
[4]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協會研究會統計年鑒2010[M].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2011.
[5]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協會研究會統計年鑒2011[M].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2012.
[6]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協會研究會統計年鑒2012[M].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2013.
[7]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協會研究會統計年鑒2013[M].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2013.
[8]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科協全國學會發展報告(2009)[M].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9.
[9]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科協全國學會發展報告(2011)[M].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1.
[10]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科協全國學會發展報告(2013)[M].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