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雯麗徐等
【摘 要】科技論文的翻譯在科技、文化等交流中起著非常重要的橋梁的作用。譯者要做到最大程度上把原文的意思用另一種語言傳達出來,并非易事。科技論文由于其專業性和嚴謹性,對于翻譯者來說更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專業間的鴻溝讓譯者往往在理解文章的具體意思上很困難,因此譯者不僅要對兩種語言有嫻熟的轉換能力,還需要對所翻譯領域有一定了解。在這里我們結合實際的翻譯工作實踐,僅對科技論文總結了一部分選詞用句相關的翻譯技巧。
【關鍵詞】科技論文;翻譯;被動句;長句
科技英語不像普通英語那樣具有感性形象思維,通常情況下不具感情色彩,不經常運用比喻、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段,其目的是準確表達客觀規律,按邏輯思維清晰地描述問題。所以科技英語的翻譯相對于其它種類的翻譯來說,更需要的是準確、客觀和簡練。本文從詞的選擇,句式分析兩個大方面分析了科技英語中的一些要點,總結了以被動句型為主的翻譯方法。
一、翻譯中的用詞
科技論文的用詞和它的文體一樣,都非常的精準,嚴謹。為了準確、科學地對這些新的進展與理論加以闡述,科技論文的作者們在遣詞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為了更加準確的翻譯出和原文意思相符的譯文,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根據上下文語境選擇合適的翻譯
詞義的準確理解是正確表達原文意義的重要前提。英語中的詞大多一詞多義,運用靈活。因此要選對合適的詞就要理解上下文的意思,選出符合語境的用詞。我們在翻譯中要借助專業知識和上下文先確定它們屬于哪一專業領域, 然后通過查字典或其他相關科技資料確定其涵義。
例:In general, liberated native gold is recovered by gravity methods as long as particle size is not too small.
譯文:在一般情況下,只要粒徑不是太小解放土生金是通過重力方法回收。(黃鐵礦型金礦的浮選動力學)
其中的“recover”有“恢復”,“重新獲得”的意思,但在本句中說的是從雜質中將有用物質分離出來的過程。屬于“重新獲得”的引申義,翻譯成“回收”更為恰當。
(二)名詞和名詞組的處理方法
《當代英語語法》(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提到大量使用名詞化結構(Nominalization)是科技英語的特點之一。英語比漢語更廣泛地使用名詞,科技英語中這種現象更為突出。因為科技文體要求行文簡潔、表達客觀,強調存在的事實,而非某種行為,因此多將應由動詞、形容詞充當的成分轉換為由名詞或名詞組充當,且避免使用第一、二人稱。我們在漢譯英時要注意這一點。
如原句為“給定的葉子的五個指標的偏差和在我們的數據庫的六類的參數進行比較如下所示”。
譯文:The comparison of the five indicators of deviation of the leaf given and the six types of parameter in our database is shown below. (無標度網絡(BA)上平均場理論的SIR模型)
其中的名詞組為“The comparison of the five indicators of deviation of the leaf given and the six types of parameter in our database”(1),日常英語中我們會說“As is shown below, we compared the five indicators of deviation of the leaf given and the six types of parameter in our database.”(2)
(1)中的名詞“comparison”代替了(2)中的謂語動詞“compare”,經過名詞化處理后使原有兩個主謂結構的復合句變成了只含一個主謂結構的簡單句,使句子結構更加簡練嚴謹。使用抽象名詞作主語也使句子更加客觀正式。
(三)書面用語的使用
科技英語除了大量使用各學科的專門術語外,還時常使用一些比較書面的用語。以體現科技英語正式、莊重的語體特征。例如,在漢譯英時可多用一些比較正式動詞(如perform,indicate,obtain等),少用短語動詞(如carry out,make up等)。
例:SIR模型表示的是染病者康復后具有終身免疫的能力。
譯文:SIR model indicates that after recovery, patients will have immunity for life. (無標度網絡(BA)上平均場理論的SIR模型)
在翻譯中,show,express,mean,indicate都有“表示”之意。但在科技論文中,表現某種事物指示,表明了什么意義,是某種事物的體現,用indicate比較正式。
二、后置定語的使用
在英語和漢語中,定語的使用方式是不同的。漢語中多前置定語,主要是用“的”把修飾語和中心詞連接起來。而在英語中,更多是運用后置定語來修飾中心語。在科技英語中,后置定語的應用是相當廣泛的,而且其種類也相當多。下面將就科技英語常使用的幾種后置定語做出研究。
(一)介詞短語作后置定語
介詞和賓語可以組成介詞短語用作后置定語。
例:Researchers at those institutes suggest that the trend will continue.
譯文:這些協會中的研究者認為這種趨勢將會繼續下去。
其中介詞短語“at those institutes”作“researchers”的后置定語。
(二)形容詞作后置定語
例: For example, in an alkaline medium applicable to flotation circuits, a ferric dihydroxy ethyl xanthate can form.
譯文:例如,在一種適合浮選回路的堿性介質中可以形成一個鐵二羥乙基黃原酸。
該句中形容詞“applicable”作“medium”的后置定語,表示特征、屬性。
(三)分詞短語作后置定語
分詞有現在分詞和過去分詞兩種,二者皆可作后置定語,通常放在被修飾詞后。
例:Joint drug research conducted by multiple companies can effectively lower costs and risk…
譯文:由多個企業管理的聯合藥物科研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和風險……
本句中過去分詞“conducted”作后置定語,修飾“research”。
(四)動詞不定式短語作后置定語
動詞不定式短語可作后置定語來修飾名詞或代詞。
例:And the simplest way to do this would be to offer prizes for new drugs.
譯文:做這件事的最簡單辦法是為新藥品提供獎勵。
句中的不定式短語“to do this”修飾名詞“way”。
三、常見句型的譯法
科技文章中經常使用一些體現科技文嚴謹,清晰的句型,這是科技論文區別于其它類型文章的特點之一。
(一)“it”做形式主語
在漢譯英時,如果出現人做主語表達看法觀點,通常省略真正主語,用it做形式主語。
It is asserted that …據主張
It has been shown that … 據證明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一般認為
例如我們翻譯一篇文章出現“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存在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我們將其后半句翻譯成“I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following aspects.”就運用了it充當形式主語這一結構,是比較得體的。
(二)被動態結構句型
在英譯漢時,英語科技論文中出現闡述客觀事實的被動態結構,通常情況下我們將其譯成“……是……的”這一判斷句結構,因為我們漢語中通常運用這一句式來形容和描述客觀情況,這樣和英語中的被動語態是相聯系的。
例:The traditional areas of the mathematical sciences are certainly included.
譯文:數學科學的傳統領域很確定是包括在內的。
四、被動句譯法
英國利茲大學John Swales曾統計指出,科技英語中的謂語至少三分之一是被動語態。而在現代漢語的表達中,我們多習慣應用主動語態,這是因為在歷史上,漢語中的被動句主要用來表達對于主語來說是如意或者不希望發生的事情。通常情況下,即使我們想表達被動的含義,通過一些形式上的變化我們仍可應用主動句。由此可見,被動語句字漢語中的使用范圍比在英語中小得多。因此,被動句和主動句的轉換,成為翻譯科技論文的一個重點技巧。甚至可以毫不夸張的說,被動語態的使用不得體直接可以影響到翻譯文檔的質量。
為什么科技英語廣泛使用被動句呢?
首先,主動結構多為一、二人稱,給讀者以主觀臆斷的感覺,帶有著更多的主觀色彩。眾所周知,科技論文注重強調客觀事實,強調準確性,因此傾向于使用第三人稱被動語態。例如在
其次,被動結構更能突出要說明的強調的事物,或者當賓語比主語更為重要時,置于主語的位置則起到讓讀者一目了然的作用,更便于抓住重點。再或者主語不明時都可以使用被動結構。例如在翻譯一篇有關教育的論文時出現這樣一句話,“因此,在計算機、網絡、多媒體、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推動下,高校網絡教育迅速發展。”很明顯地,這里作者想要突出強調高效教育迅速發展的原因,因此我們運用被動結構將其做如下翻譯:Therefore, driven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multimedi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network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quickly developed. 這樣使強調部分一目了然。
此外,大多數情況下,相比于主動結構,被動結構更為簡短。而簡潔明了也符合科技論文的一大特點。
五、長句翻譯分析
由于科技英語本身具有表達客觀準確、邏輯性強、結構嚴謹這三個重要特點,在科技英語中必不可少地存在著一些結構復雜、層次繁多的長句。這些長句大量使用各類短語和從句對主要內容進行修飾限制和補充說明, 同時也造成了句子結構復雜、層次繁多, 使得科技英語長句的翻譯成了一個比較復雜、棘手的難題。針對科技英語中長句的翻譯,采用以下的“三步走戰略”會使得翻譯的過程思路清晰,簡單易行:
(1)首先理清句子結構層次,分析清語法和邏輯關系,準確理解句子的原意。
(2)其次,根據第一步中的分析,從最常用的拆句法、順序法、逆序法和綜合法等翻譯技巧與方法中優先選擇出比較合適的一種或幾種。
(3)最后一步,靈活變通,具體句子具體分析。在表達句子原意時,不要過多地受原句中的結構形式的束縛,在保持原意的基礎上結合漢語的表達習慣對原句的結構層次做出適當的調整,使得譯出的句子既與原文意義契合,又流暢可讀,通俗易懂。
例:The enormous task of processing and assessing the images from multiple closed-circuit recordings is sometimes done by mathematical tools that automatically analyze movement patterns to determine which people are likely to be carrying hidden weapons or explosives.
分析:翻譯這個長句時,第一步先去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系動詞“is”之前為句子的主語部分,主語的中心詞為“task”, 介詞“of”后邊為較長的修飾限定語。句中的“that”引導了一個定語從句對先行詞“tools”進行限定性的說明。第二步,基于對句子結構的分析,選擇一種適合的翻譯方法。針對結構并非特別復雜的例句,我們暫選用順譯法,這樣譯出的漢語為:“這個處理與反饋來自于多閉路記錄的圖像的艱巨任務有時也由可以自動分析運動模式去判定哪個人可能攜帶了隱藏著的武器或爆炸物的數學工具來處理?!钡谌剑ㄟ^進一步結合漢語的表達習慣,會發現譯文為一個簡單句,但里面的修飾成分較多,使得表述有些混亂,不便于讀者理解。因此在保持原文層次和語義關系的基礎上,我們可按照漢語多用短句的習慣,把長句中的從句或短語化為句子,分開來敘述,這樣就使得譯文更加通暢連貫。
最終的譯文為:“處理與反饋來自于多閉路記錄的圖像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這樣的艱巨任務有時候可以由數學工具來完成。這些數學工具可以通過自動分析運動模式去判定哪個人可能攜帶了隱藏著的武器或爆炸物?!?/p>
六、結語
科技論文的翻譯是與其它類型翻譯一樣需要譯者的熟練和知識儲備,不同之處在于它需要譯者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譯者需要加強對語言的掌控能力,對所翻譯專業的一定了解,并積累掌握一定的翻譯規律和技巧,這樣有助于我們更加理解原文,并更加準確,規范的將論文翻譯出來。
【參考文獻】
[1]劉源甫,科技論文摘要英譯技巧[J].中國科技翻譯,2003.
[2]李丙午,燕靜敏.科技英語的名詞化結構及其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2.
[3]科技英語翻譯技巧之淺見.
[4]于建平.科技英語長句的分析及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0.
[5]戴浩中.科技英語句子結構[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6]張培基等.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7]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153883/155491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