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丙葉


隨著《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頒布,新一輪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更加深入和展開。歷史新課標越來越重視歷史地圖、圖片和圖表等內容的應用,要求學生“了解多種歷史呈現方式,包括文獻材料、圖片、圖表……提高歷史的閱讀能力和觀察能力”。同時,圖文并茂的習題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能夠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感知歷史的能力”,進而達到新課標中規定的歷史課程目標。
圖文習題歷史教學歷史地圖歷史課程標準隨著歷史基礎教育課程的變革,歷史地圖、圖片和圖表在歷史教學之中被廣泛的應用,成為學生學習歷史的重要工具。近年來,歷史教材中的地圖、圖片和圖表大量使用,考試中的圖文習題比重不斷增加。因此,運用圖文習題進行歷史教學日益提到日程上來。
一、圖文習題的作用
首先,圖文習題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目前,大量反映歷史史實的圖片、地圖和圖表等形象化的資料,逐漸成為人們了解歷史的重要“載體”。此類資料與單純的文字相比,更加形象直觀、生動活潑,蘊涵著豐富的歷史信息,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
其次,圖文習題能夠促進歷史教學觀念的轉變。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中,不僅要注重文字的運用,更要發揮圖片、圖表和地圖的作用,形象揭示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系,啟發和引導學生探究歷史問題。
再次,圖文習題適應學生心理規律和認知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經驗的豐富,中學生的好奇心大,求知欲強,思想活躍,觀察細致,注意力集中,想象力豐富,邏輯思維水平提高。圖文習題引人入勝、形式多樣,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
最后,圖文習題符合推行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素質教育要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培育具有創造性的人才。圖文習題以歷史地圖、圖片、圖表為基礎進行命題,立意新穎,視角獨特,答案靈活,便于發掘學生的潛能,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創造能力。
二、圖文習題的特點
第一,典型性。圖文習題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圍繞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出題,應區別于單純的文字習題,選取有代表性的歷史地圖、圖片和圖表為“載體”命題,以圖釋文,培養學生讀圖用圖、掌握空間定位、獲取歷史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等技能與能力,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平臺,成為學生擴展視野的工具。
第二,多樣性。圖文習題除了根據知識點的不同,參照文字習題的方式,采用填空、選擇、填表、連線、判斷和問答等題型,還可以結合地圖、圖片和圖表的特點,采用填充、繪圖、描圖和剪圖等方式,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掌握情況。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無論采取何種題型和方式,圖文習題都要以圖為切入點,充分發掘圖的作用和價值。
第三,形象性。圖文習題主要利用歷史地圖、圖片和圖表等生動形象、立體感強和簡潔直觀等特點,輔以言簡意賅、啟迪思考和通俗易懂的說明文字,最大限度地彌補了單純文字習題描述問題過于簡略、單調的缺陷,拓展了歷史習題的廣度和深度,有利于創設歷史情景和激發學生探究歷史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第四,層次性。圖文習題綜合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規律、心理特征和學習水平等因素,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盡量做到科學精煉、深入淺出和難度適宜,既要有助于學生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又要有助于學生歷史基本能力的提升。如果圖文習題有多個設問,應該遵循由易到難的順序編排,切不可盲目追求習題難度,加重學生的負擔。
第五,探究性。圖文習題應讓學生在讀圖識圖的過程中,逐步學會用圖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初步理解歷史問題的價值和意義,并嘗試體驗探究歷史問題的過程,通過細致觀察、分析歸納和獨立思考,初步學會對歷史事物進行分析和評價,逐漸掌握讀圖識圖的技能和方法,并在探究歷史的過程中反思歷史,汲取歷史的經驗教訓。
第六,教學性。圖文習題貼近歷史教學和社會生活,既依托于教科書,又不拘泥于教科書,較好地利用了歷史地圖、圖片和圖表等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呈現方式,聯系學生日常生活中關心的問題,通過精心的設問、巧妙的引導,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考查學生的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歷史問題的思維能力,真正做到便教利學。
三、圖文習題的編制
為了貫徹歷史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達到歷史課程目標的需求,圖文習題的題型可根據自身的特點,設計成讀圖填空、讀圖連線、讀圖判斷、讀圖選擇和讀圖解析等不同類型。下面僅以“讀圖選擇”和“讀圖解析”為例,探討圖文習題的編制原則。
“讀圖選擇”要求學生通過閱讀題干,選出唯一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此類題型設計思路寬泛,既可以考查學生對某一歷史知識點的認識,也可以考查學生對某類歷史現象的理解。當然,“讀圖選擇”也有自身特點,即習題以圖片、圖表和地圖為主體,設置不同的選項(通常為A、B、C、D四項)。
例如:為了考查學生對“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掌握情況,我們在中國古代史“綜合圖文習題”中可以設計以下題目:
小明是集郵愛好者,想在班上舉辦一期郵票展覽,展現“中國古代輝煌科技成就”。下列郵票不可能出現在展覽之中的是()
學生結合所學歷史知識,經過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思維過程,可以發現張衡、祖沖之和徐光啟是科學家,而李白是文學家,與其他三項不同,進而選出正確的答案B。此題以郵票為“載體”,貼近現實生活,形式形象生動,能夠培養學生通過閱讀和識別歷史圖片,獲取歷史信息和認知歷史的基本能力。
“讀圖解析”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幾則不同的圖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依據材料所提出的習題。此類題型所選材料靈活,圖片、地圖和圖表等內容均可入選,問題設置多樣,而且富有層次,能夠提升學生對某類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的理解力。
例如:為了考查學生對“我國改革開放”的掌握情況,我們在中國近代史“綜合圖文習題”中可以設計以下題目:
鴉片戰爭的炮火打開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從此,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日益頻繁,逐步融入到世界體系之中。閱讀下面地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圖A中①②③④⑤是我國近代最早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寫出它們的名稱。(2)圖B中①②③④⑤是我國的經濟特區,寫出它們的名稱。(3)對比圖A和圖B,說一說我國近代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和我國對外開放的地區,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相似點?為何出現這一現象?(4)聯系著兩幅地圖中我國實行的不同政策和結果,談談你從中得到的啟示。
學生通過閱讀歷史地圖,循序漸進地解答問題,不但能掌握開放通商口岸和經濟特區的名稱,還能根據它們的地理位置,分析這些地區最先開放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被動挨打”和“獨立自主開放才能富強”的道理,從而“認識歷史發展的時代特征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進而“感悟近代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進行的英勇奮斗和艱辛探索”,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總之,圖文習題形式新穎,獨辟蹊徑,在歷史教學中運用恰當,會活躍課堂氣氛,啟迪學生思考,起到畫龍點睛和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圖文習題的跨度和難度較大,運用時還要根據教學實際靈活處理,避免流于形式和圖文相離等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