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麗
[摘 要] 在經濟新常態下,鄉村旅游作為廣東旅游業的一種重要形式,其低碳化的發展對實現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有著重要意義。當前廣東省鄉村旅游在低碳化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低碳環保意識不足,配套設施和環境建設滯后;旅游項目缺乏規劃,導致旅游產品雷同,重復建設和盲目開發等現象嚴重;旅游法規不完善,導致環保執法不力,管理混亂;鄉村旅游缺乏專業人才等。廣東省應培養低碳理念,樹立鄉村旅游低碳環保意識;科學規劃鄉村旅游項目,防止盲目開發;配置低碳設施,實現生態環境的低碳運行;建立健全低碳旅游法律法規體系,加強低碳管理;提高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以此促進鄉村低碳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廣東省;鄉村旅游;低碳理念;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F740 [文獻標識碼] B
一、廣東鄉村旅游業開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
(一)發展低碳旅游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如何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成為社會經濟的重要課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矛盾,“綠色低碳”是唯一出路,旅游業被視為拉動經濟的“綠色”產業而備受關注,在此背景下,鄉村旅游成為很多鄉村和小城鎮發展的重要產業。但不可否認的是,旅游業及其相關的旅游交通(尤其是航空)、住宿餐飲、娛樂及相關旅游活動已經成為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重要因素,據世界旅游組織研究顯示,來自旅游業的CO2排放量在以約2.5%的年均速度增長。此外,鄉村旅游資源的不當開發和游客低碳環保意識薄弱,如農家樂餐飲和住宿業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游客隨地丟棄飲料瓶、包裝袋及其他垃圾大量堆積等等,導致人文資源和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也日益嚴重。給環境帶來的壓力遠超過其承受能力。而低碳旅游是一種提倡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旅游活動。因此,發展低碳旅游是應對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廣東鄉村旅游必須走低碳化發展的道路,才能實現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發展低碳旅游是實現鄉村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新常態經濟背景下,經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成為新方向。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為新時期鄉村旅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美麗鄉村”建設必須轉變觀念,朝綠色、低碳、健康的方向發展。2014年8月《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也中提出加大財政金融扶持,支持服務業、節能減排等專項資金,要將符合條件的旅游企業和項目納入支持范圍。因此,在經濟新常態下,廣東鄉村旅游未來的發展必須以堅持低碳經濟的發展理念,在低碳旅游中實現鄉村旅游產業升級和產品換代。
(三)發展低碳旅游是順應旅游潮流趨勢的需要
低碳旅游是當今世界旅游的發展大方向,環保概念盛行全球。隨著經濟的發展,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氣候變暖、霧霾、PM2.5等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如今,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鄉村旅游已成為城市居民休閑度假的旅游新寵,從空間來看,人們不再追求熱門景區,很多人旅游的目的只是“出去走一走”,更加強調與家人、朋友在一起的體驗和感受,至于去去什么地方,往往都會考慮去的地方環境好不好,因此,鄉村旅游低碳化發展,是順應旅游潮流趨勢所需。
二、廣東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廣東境內溫泉、溪石、古樹、山林、河流、大海、巖石,隨處可見,更有數不勝數的古村古鎮和風格各異的民風民俗,展示嶺南水鄉的獨特風情。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具有極大的旅游開發價值,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廣東鄉村旅游始于20世紀90年代,最初的形式主要是城里人到田園風光優美的農村參觀游覽,體驗鄉村生活和民俗風情。隨著鄉村旅游的“旅游扶貧”政策和“脫貧”措施的大力推展,鄉村旅游迅速發展起來,旅游參與形式日益多樣化,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廣東鄉村旅游逐漸從單一的“采摘水果、釣魚、種菜、野餐等”農家樂模式向“集觀光、參與、康體、休閑、度假、娛樂等為一體”的綜合型方向發展,將觀光度假、娛樂參與、旅游購物、商務會議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部分地區依托鄉村旅游脫貧致富,部分地方的鄉村游已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如增城白水寨(派潭鎮)、開平碉樓(自力村)等旅游鄉鎮和旅游村。
從發展現狀來看,廣東鄉村旅游發展在旅游扶貧方面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廣東鄉村旅游業的低碳化建設尚處于初始階段,發展中面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主要表現為:低碳環保意識不足,配套設施和環境建設滯后;旅游項目缺乏規劃,導致旅游產品雷同,重復建設和盲目開發等現象嚴重;旅游法規不完善,導致環保執法不力,管理混亂;鄉村旅游缺乏專業人才等。
三、廣東鄉村旅游業低碳化發展的對策
(一)培養低碳理念,樹立鄉村旅游低碳環保意識
通過走訪調查發現,鄉村旅游游客和從業人員參與低碳旅游的積極性普遍偏低,很多游客認為旅游是為了欣賞當地的自然風光、感受民間生活,而未考慮過低碳旅游的重要意義,而從業者則認為低碳旅游對提高自身收入的意義不大。因此發展鄉村低碳旅游的首要任務是讓廣大人民群眾樹立低碳環保的意識。為此,政府必須發揮主導和帶頭作用,加強宣傳,引導并監督旅游從業人員和游客踐行低碳旅游。一方面,對當地的旅游從業人員要進行低碳理念教育,使其認識到發展低碳旅游不僅可以為其帶來可觀收益,同時也是其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可以通過展覽、推介會等形式向旅游企業宣傳低碳旅游的優勢所在,并可適當的給予一定補助,鼓勵他們采用環保建筑材料、對垃圾進行循環處理、使用新能源環保交通工具等。另一方面,引導游客樹立健康、低碳、環保的消費觀念,通過網絡、電視、報刊、城市標語、低碳旅游宣傳手冊等多種形式向游客宣傳低碳旅游的理念,并且每天對旅游人數進行限制,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二)科學規劃鄉村旅游項目,防止盲目開發endprint
廣東省很多鄉村古鎮的旅游項目在開發前都缺乏科學的規劃和技術指導,產品雷同、重復建設、無序競爭現象非常嚴重,在對鄉村旅游沒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一哄而上”,盲目模仿、開發旅游項目,造成資源的浪費。例如,江西婺源的“油菜花”在科學的規劃和指導下,已然發展成當地的旅游精品項目,看油菜花海、住徽派古宅,體驗鄉間“慢生活”已經成為此地的旅游新寵。然而,類似“精品項目”在廣東開平的推展并不樂觀。無法否認,碉樓對對開平印象的重要意義,它是開平的“旅游名片”。2015年2月14日,開平自力村舉行以“浪漫花海碉樓月”為主題的開平碉樓油菜花,成片的油菜花搭配錯落有致散落在阡陌間的碉樓,鄉村美景相映成趣,但稀疏的游客仍然無法掩飾油菜花節的尷尬。而同期舉行的江門鶴山雙合油菜花節、中山南朗百畝油菜田也沒有收到理想效果。因此,廣東鄉村旅游必須突破觀光型旅游方式的局限,滿足游客旅游方式多元化的需求。到2015年底,國家旅游局將在全國創建1000個旅游小鎮,建設1萬個旅游特色村,帶動和促進全國鄉村旅游的發展。在此大好機遇下,廣東各鄉村旅游項目的開展,必須在對市場需求和自身條件進行充分調研分析的基礎上,進行詳細的項目論證和指導規劃,避免鄉村旅游項目的盲目開發。
(三)配置低碳設施,踐行低碳旅游,實現生態環境的低碳運行
廣東鄉村旅游在“旅游扶貧”政策的推行下實現了飛速發展,因此鄉村旅游開發中“利益當頭”的錯誤思想彌漫業界,很多旅游經營者實行粗放式的經營,例如餐飲、旅館等住宿設施設備老化,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違背了酒店運營的低碳標準和準則;也有很多商販大量使用非環保材料包裝土特產和旅游紀念品,造成資源浪費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嚴重污染。另外,公眾環保意識差,各種垃圾隨處亂丟,也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因此,鄉村旅游低碳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政府、農戶、游客等多方面的協調與配合,建設低碳環境,配置低碳設施(包括交通、衛生和水電等基礎配套設施設備),如使用新能源游覽車,建設生態廁所,配置低碳娛樂康體設施、低碳住宿設備用品,以及利用太陽能、水能等可更新能源技術建設能源供應系統等;同時,積極創造低碳旅游產品,包括低碳生態美食、綠色低碳客棧或家庭旅館、低碳交通工具等,讓低碳旅游不是被當作一種形式,而是成為游客踐行低碳旅游的一種真真切切的體驗。
(四)建立健全低碳旅游法律法規體系,加強低碳管理
鄉村旅游要想真正實現低碳旅游,各級政府管理部門還應該建立健全相關的法規體系,將發展低碳環保的鄉村旅游業納入到法制體系中,通過法規制度對廣大旅游者以及從業人員的行為進行切實有效的約束。不僅要制定與低碳旅游相關產業的法律法規,旅游管理部門也應該制定出臺相應的法規或標準,嚴格規定旅游企業的碳排放標準和相應的評價體系。另外,公平競爭體系的構建也非常重要,促使鄉村旅游發展走向法制化、正規化。
(五)提高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促進鄉村低碳旅游業的發展
人才是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是旅游發展的關鍵因素。目前,廣東鄉村旅游從業隊伍整體素質偏低,而農村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吸引低碳旅游的專業人才更是難上加難,嚴重制約了廣東鄉村旅游低碳化的發展。因此,一方面,急需強化現有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通過聘請專家對其進行在崗專項培訓,或選拔各類旅游人才到外地考察學習、取經研討等形式,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另一方面,加強人才引進,可以與境內外旅游院校合作,實行定向招生,吸收高等專業人才,也可參加其他形式的招聘活動,多渠道吸引人才,不斷優化人才結構,促進鄉村低碳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 考 文 獻]
[1]楊銘,李玉鳳.低碳時代我國鄉村旅游業發展戰略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3)
[2]劉戰慧.韶關市鄉村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與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2012(3)
[3]張鐘元,鄭向敏,蘭曉原.國外低碳旅游發展動向及其啟示[J].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1(1)
[4]范智軍.廣東鄉村生態旅游開發探討[J].廣東農業科學,2010(12)
[責任編輯:潘洪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