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身心健康出發,提高素質教育,教師要給學生灌輸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思維意識,教學方法及時更新。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不斷拓展發展空間的深度,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必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所以,這就需要教師集體的努力,科學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素質教育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和時代的不斷進步,人才的競爭越加激烈,而培養人才的關鍵就是對人才的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創新精神對于一個民族來說就是它的靈魂,能夠保證一個國家的興旺和發達。教育的發展也需要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育的本質就是為了提高其創新精神和能力,現代教育最高目標也是如此。我國傳統的模式使教師和學生都受到了束縛。為了使我國能夠更好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必須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進行培養,而培養學生的重任又落在了教師的肩上,因此,筆者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教師提高自身的能力,樹立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意識
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必須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因而教師隊伍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以及創新的理念。但是,絕大部分教師都缺少創新教育的意識,教師的教育方式較為落后,過于死板,以灌輸式教學模式把知識灌輸給學生,使學生學習的方式處于被動的地位,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要改善教師原來傳統的教育方式。這樣給學生制造富有創新精神的環境氣氛,為學生提供最大限度的思考空間,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且自己積極探索,激發創新的精神以及實踐的能力。
二、創新教學方法
創新教育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要途徑。在教學課堂中教學方法占有很高的地位,良好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教師完成教學的內容和目標,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善于發現問題是創新精神的一種表現形式。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傳統教育教學方式已經明顯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因此,迫切地需要創新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發展,做到與時俱進。
三、教師自主發展
以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主,新課標要求課堂需具有充分的活力,需要教師做到以人為主,給學生一種相互平等的氛圍,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夠自主地研究其所學的知識,并發現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這樣既可以獲得經驗,又可以培養學生們的創新精神。課堂模式要做到平等,課堂氣氛要和諧,做到尊重學生,關注學生以何種學習方式學習,爭取建立新型師生之間合作的關系。
四、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只有對學習有一定的熱情才能夠學習好,必須對學習有著極高的興趣,才能夠具有創新的精神,課堂教學中可以加入多樣的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小學乘法口訣時,可利用趣味的方法,把乘法口訣做成多彩的小卡片,給學生視覺的感受,并且可以把乘法口訣做成順口溜的形式方便于學生的記憶。這樣更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想要培養學生的興趣不是短時間可以實現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五、給學生制造社會實踐的機會
所謂社會實踐,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加社會實踐的活動,直接獲得經驗,形成社會實踐能力,并且發展社會實踐能力,人的每項能力的成長,都是通過積累經驗形成的。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走向社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教師應該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
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合力
如今世界科技日新月異,創新精神在一個國家發展中的地位日益突顯,這也就要求我國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多功能人才,大多數教師都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重點的研究對象。新課程的宗旨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觀念上的轉變,改變教學的方式方法,認真的思考所選擇的教育方式。素質教育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一步的發展和延伸,素質教育的核心也就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合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實現了素質教育的最高表現形式。
七、結束語
學生的成長成才,都離不開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要求我們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高度的重視。需要教師根據新課標教育理念研究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并結合學生本身的特點來進行教學。為我國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做出一份貢獻,以適應國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陽.中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對比[J].北方經貿,2011,(05).
[2]和學新.面向生活的教育教學活動與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01).
[3]李蓉蓉,唐亞軍.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思考[J].科教導刊,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