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杰
現階段,建設一支具有良好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整體改革順利進行的根本保證。廣大人民教師身在學校,心系祖國,他們愛崗敬業,辛勤耕耘。然而,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遷,先進的教育思想在逐漸地取代傳統教育思想。如果停止了學習,停止了攀登,整日坐兵養息,也許,終將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而被社會所淘汰。我們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加強自身素質,提高師德修養,努力鉆研業務,敬業愛崗,為人師表,我們就一定能夠成長為一位高素質的優秀教師,一名受學生愛戴的好教師,從而完成社會賦予我們的使命。
教師師德綜合能力回顧近年來教育整體改革的發展歷程,我們深深體會到,建設一支具有良好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整體改革順利進行的根本保證。廣大人民教師身在學校,心系祖國,他們愛崗敬業,辛勤耕耘。然而,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遷,先進的教育思想在逐漸的取代傳統教育思想。如果停止了學習,停止了攀登,整日坐兵養息,也許,終將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而被社會所淘汰。為此,我認為教師除需要具有合格教師必備的基本條件外,還必須具備以下素質。
一、教師要有正確的思想
學校教育整體改革的最終目的在于增強學校教育的整體功能,提高育人功效。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端正教育思想,明確為什么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等問題。從重智輕德、重知輕能、重教輕學、重課內輕課外、重考分輕過程的片面教育觀轉變到全面育人的教育觀上來,增強教書育人的整體意識,提高教學的整體效益,全面完成教學任務,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師,必須具備全面育人的教育觀與教育能力,才能承擔并完成教書育入的任務。
二、要有高尚的師德
教師要有高尚的師德,是教師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只有熱愛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的教師,才能得到學生的尊敬和信賴。也只有師德崇高的教師,才能真正稱得上為人師表,才能真正做到熱愛學生,愛護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因素,是提高教師各項素質的基礎。只有具備了高尚的師德,才能把教書育人當作畢生的事業,用自己畢生的精力盡心盡力地去教好每一位學生。
三、要具有教育的綜合能力
在整體改革中,重要的是綜合整體的課堂結構和教法改革,其基本路子是各科教學內容互相滲透,教學方法互相借鑒,智、能訓練統一協作,思想教育互相溝通,學習能力綜合提高,良好習慣共同培養,課業負擔整體調控,各學科之間橫向聯系,知識之間相互滲透,各科教學相得益彰,學生素質綜合提高。教學過程不僅要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而且還要發展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進行科學實驗的興趣。這樣的教學,教師必須具備綜合的、整體的駕馭能力,才能使各科知識有機地給合起來。
四、教師必須具備組織和使用教材的能力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內容。教師善于把教材組織好,使用好,這就為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提供了重要的條件。教師組織和使用教材的能力,主要取決于專業知識淵博,透徹理解教材的內容,熟練運用教育科學的理論、熟悉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狀況和智力發展的水平能力。教師根據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對教材進行分析總結,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使學生能夠理解掌握基本的概念、原理、法則等,從而掌握最本質的本西。教師把教材組織好,有利于學生保持記憶,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去獲得新知識。要合理地、妥善地組織教材,教師必須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和教育科學的知識。
五、要有選擇教學方法的能力
善于使用啟發式教學方法是教師應該具有的能力之一。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通過自己的智力活動,取得了成績,從而受到鼓舞。教師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能力,是與他們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對學生實際的了解,對教材進行分析和綜合的能力分不開的。選擇教學方法的能力,還包括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的能力。現代教育技術介入課堂教學過程,是課堂現代化的重要特色,它必將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現代化,從而極大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現代教育中的多媒體技術介入課堂,徹底打破了封閉式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變得靈活多樣、豐富多彩、更為開放、富有創造活力,從而使課堂教學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因此,適時、適量地運用多媒體組合技術,使整個教學過程得到全面優化,是教師選擇教學方法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面對層出不窮的、科學的教育觀,每位教師在完成自己教書育人的職責的同時,還要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務必“勤奮學習,勇于探索”。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要求教師“不斷提高科學文化和教育理論水平,鉆研業務,精益求精,實事求是,勇于探索。”指明了教師應有的科學文化素質、專業知識素質和開拓創新的品質。
正如加里寧所說:“一方面,教師們要貢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綿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學中吸取一切優良的東西,然后把這些優良的東西貢獻給學生。”俗話說得好,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本身應該有一桶水。陶行知先生也說過:“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眾所周知,教師主要職責是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的能力,使他們成為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社會主義一代新人。因此,教師要勤奮學習,嚴謹治學,不斷提高自身科學文化、教育理論和業務水平,以擔負起黨和國家、人民交給自己培育下一代的重任。試想,一位教師如不勤奮學習,沒有淵博的知識,又怎能傳道授業?如果教師不嚴謹治學,不能以嚴肅認真的態度鉆研學問和高度負責的精神傳授知識,又怎能為學生解惑?
總之,我們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加強自身素質,提高師德修養,努力鉆研業務,敬業愛崗,為人師表,我們就一定能夠成長為一位高素質的優秀教師,一名受學生愛戴的好教師,從而完成國家賦予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