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圖書館是高校的文獻信息中心,在利用職業信息指導大學生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充分挖掘高校圖書館職業信息為大學生就業服務,在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降低用人單位和大學生相互搜尋信息的成本、提高大學生就業率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但目前高校圖書館的潛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對職業信息采集和利用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筆者認為在分析職業信息采集與利用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高校圖書館自身的優勢,探尋出高校圖書館完善的職業信息采集與利用渠道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職業信息采集與利用;高校圖書館;就業指導
1。高校圖書館參與指導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意義
1。1 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在高校處于起步和摸索階段,表現有: 在對就業指導內涵的認識上,一般定位于指導就業,以致前松后緊,甚至最后一學期或最后一學年突擊完成; 指導內容單一,以提供就業信息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就業程序指導為主; 指導形式單一,以校內各級領導和相關教師進行大會報告和大課輔導為主; 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人員不僅數量不足,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普遍較低。上述問題的存在使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基本成為一般信息發布會和基本程序指導會,其應有的職能得不到充分發揮,難以全面實現就業指導目標。 明確就業方向強化就業意識做好職業規劃,如何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有效性,更好地發揮其對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的促進作用,已經成為高校工作研究的重要課題, 要提高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有效性策略,必須創新思維,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1]。
1。2 高校圖書館可以彌補高校就業機構的種種不足
高校圖書館正在從傳統意義的實體圖書館向虛擬圖書館數字圖書館轉變,尤其是目前圖書館已進入到E時代,大多數高校圖書館已將社交網運用于圖書館的參考咨詢服務中,圖書館軟硬件的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大學生,使他們足不出戶就能相互交流,實現信息共享,迅速及時地了解就業動態就業政策職場現狀與招聘信息,避免就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高校圖書館同時還擁有高素質的專業化管理隊伍高校圖書館的參考咨詢員,一般來說他們都具有較強的信息能力,這種信息資源和人力資源優勢使圖書館對大學生提出的某一專題問題能迅速地尋找組織相關資料,同時還能及時進行信息抽取,通過分類加工對有效信息進行主動推送,這種優勢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信息保障[2]。
目前職業信息的采集以“請進來的方式”,即邀請用人單位參加校園招聘會或者用人單位宣講會等方式,這樣的方式比較單一,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職業信息需求,請進校園的用人單位主要針對該校師范類主流專業進行招聘,對其他專業類學生的吸引力就大大地降低了。指導學生就業的機構一般是學校的招生就業辦公室,沒有專門建立學生就業供給信息數據庫,用人單位信息數據庫。圖書館可以完善職業信息采集渠道,將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與大學生的供給信息集中整合、分析、發布,能夠幫助大學生制定更清晰、成功率更高的就業目標。而搜集到的職業需求信息中用人單位的崗位要求,可以促使大學生在學習期間做好求職準備,以用人單位員工的標準提升素質、鍛煉能力、學習技能等。而圖書館就業指導教育在大學階段可以全程化展開。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培養計劃。實現由擇業指導向生涯輔導的轉變。因為用人單位在選拔員工的過程中需要對應聘者的綜合素質、能力素質以及個人興趣進行考核,只有那些對用人單位較為了解、對用人單位文化較為認同、熱愛將要從事的崗位,并具備履行崗位職責能力的人才能勝出。同時,還有助于降低用人單位與大學生相互搜尋的成本,快捷地實現“人職匹配”
2 高校圖書館為大學生就業當好參謀的具體措施
2。1。 加大信息采集的力度
建立大學生信息數據庫,在職業信息采集的過程中增加職業供給信息的采集,注重大學生求職信息的開發與挖掘,通過求職登記表的形式建立大學生職業供給信息數據庫。如用人單位有緊急需要的時候即可通過登錄學生網站將用人單位的特殊需求輸入,與之對應的大學生的供給情況信息就可以羅列出來,用人單位就可以根據需求與學生聯系,促使雙方盡快達成就業意向。
2。2。 創新圖書館職業信息采集的完善渠道
以單一渠道獲取職業供給信息,已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生對職業信息的需求,只有千方百計地開發獲取信息的新渠道,才能更好地為大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職業信息,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開展。高校圖書館應采取上門服務的方法,利用媒體、網絡等手段,主動獲取職業需求信息,為求職者提供充足的就業信息,即滿足主流專業學生的職業信息需求,又滿足個性化的職業信息需求。
2。3。 創新職業信息采集的平臺建設,注重互動性與體驗性的信息采集方式建設。
第一,建立校友互動交流平臺。通過校友傳遞用人單位需求信息,不僅可以提高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及時性和針對性,同時通過互動交流形式,對就業信息有更為深入的了解,比如傳統的就業信息平臺在就業信息發布上僅停留在用人單位的崗位要求、技能要求、以及能力素質,通過互動交流平臺則可以了解用人單位的工資福利、用人單位文化、用人單位選拔的程序,甚至面試官的人格特點、用人單位的內部制度等。這些信息對大學生職業選擇、成功求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第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企業實踐平臺,增加大學生獲取體驗式職業需求信息的機會。傳統的就業信息采集主要是將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反饋給大學生,這種方式不利于大學生對就業需求信息的理解,研究表明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面臨的一個主要困難就是缺乏經驗,對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缺乏體驗性的認識,圖書館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企業實習與實踐的機會,增加畢業生對就業需求信息的理解,從而為其順利就業提供保障。
2。4。做好對大學生從“進高校”到“出高校”的全程就業指導服務
對于大學生的就業信息服務,從傳統來看其服務對象只是針對畢業生,從目前狀況來看,其實最好在大學生剛進校時就幫助他們認清專業范疇。認清畢業時要面臨的就業壓力,將壓力轉化為整個大學階段的學習動力。讓學生能清楚的認識到,社會需要越來越多的復合型人才。大學生應該不斷更新和完善知識結構,根據社會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擴大就業范圍,只有把自己的成長與社會需要相匹配,才能獲得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高校圖書館要利用好巨大的信息資源,豐富的館藏文獻資源以及專業的網絡資源開展就業教育工作,讓大學生逐步了解 和掌握就業的途徑,方式,方法。同時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的配備工作也應配合就業教育逐次進行和開展。如為低年級的學生配備和提供大學生就業觀念,大學生就業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學生應具備的能力與素質等文獻數字信息等;為高年級學生提供有關求職禮儀,面試技巧的培訓;就業心理輔導;開展職場模擬訓練活動等。幫助學生在整個大學學習過程中,圍繞實現社會價值這一目的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和相關的信息的學習,提升自我素質[3]。
參考文獻
[1]郭變英。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策略分析[J]。山西師大學報( 社會科學版) 研究生論文專刊,2012,(11)。
[2]沈 嶸。高校圖書館參與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策略分析[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1,(5)。
[3]盧國盛,楊曉玲。高校圖書館就業指導服務的現狀與建議[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0,(11)。
作者簡介
張康康(1963-),女,本科,綿陽師范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