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洪
摘 要:本文通過論述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征,闡述了地域文化資源建設的重要性,并對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了分析,提出了開發利用地域文化資源的相應措施。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信息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長。信息作為一種戰略資源和財富,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增長最重要、最活躍的因素。其中,地域文化資源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知識寶庫,具有一般文獻無法替代的文獻價值和社會作用。在圖書館工作中,地域文化資源建設是圖書館的一項重要的業務工作,對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也在某種意義上成為衡量圖書館工作質量好壞的一項重要標準。
1 地域文化資源建設的重要性
地域文化是指內容上具有地域性,同時又具有使用價值的資源,是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基礎和核心。它的產生是與某地域當時的政治、經濟、歷史、地理和文化環境密切相關的。
當今,經濟發展呈現非物質化趨勢,知識和信息是社會發展的資源和動力,其中地域文化資源對地方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上升。地域文化資源為教學科研人員了解查詢有關專業的歷史和現狀、從事專業研究提供系統的文獻資料,為地方各級領導機關和有關部門在制定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方針、政策、規劃和措施時提供可靠的依據和以資借鑒的經驗,避免決策的主觀性和盲目性,為領導決策服務;為地區經濟建設提供詳實可靠的信息資料,有利于挖掘地方資源,發揮本地區經濟優勢,推動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
地域文化資源作為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讀者利用率較高的文獻之一,體現了館藏特色標志,成為促進地方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生力軍,也肩負著沉淀地域文化,傳承歷史文明的重任。
圖書館作為文獻資源信息中心,必須結合地方區域人文特點,遵循規范、創新、實用、共享、可擴展等原則,主動的去收集、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資源,為讀者提供更深層次的特色服務,促進地域文化建設和經濟發展。
2 地域文化資源的主要特征
1、豐富性。地域文化資源的內容豐富,涉及的學科幾乎涵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主要包括自然地理資料、科技資料、生產與經濟資料、歷史與政治資料、文化藝術資料等。地域文化形式多種多樣,色彩紛呈,不拘一格,可分為圖書、報刊、期刊、圖片、縮微品、音像資料和機讀文獻等。按出版形式有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按著述形式可分為地方志、家譜、族譜、地圖、資料匯編等。
2、地方性。地域文化具有很強的地方特征。它主要以本地區為記述范圍,其發行范圍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僅限于本地區并且文獻數量有限,因此,本地區各類型圖書館收集地域文化資源就顯得格外重要。
3、時間性。時間性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同的歷史時期,地方文化的內容和形式也不相同,各具特色。主要可分為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現代文化和當代文化。就圖書館對地域文化資源的收集而言,現代、當代地域文化資源尤為重要。
4、分散性。由于地域文化資源有正式出版和非正式公開出版之分,又無專門機構系統地收集和整理,致使資料相當一部分零散地分散于內部或民間。
5、真實性。地域文化資源真實性表現在文獻內容上。其內容包括本地歷史史實,地方名人生平著述,個人論文作品以及風土人情等,其內容真實可靠,有著較大的參考使用價值。它能為當地行政領導、文史工作者、學生,科研工作者等各類型讀者提供真實的地方史實。幫助他們加深了解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事業發展與建設的歷史情況,給他們的工作、學習帶來方便。
3 地域文化資源的認定標準及范圍
關于收集的范圍的論述,傳統上一直參考以杜定友先生提出的“地方史料、地方人物著述、地方出版物”三部分論,為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在此基礎上,可將其定義為:內容涉及一個地區的一切出版物、非正式出版物以及單位及個人保存的有價值的書信、文稿、照片及各種音像資料等。只要內容記載反映該地區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歷史、地理、風土民情以及物產資源、自然災害、名勝古跡等各種文獻資料均應視為地域文化資源加以收藏、整理、保存。具體包括一些必收的文獻:(1)年鑒、年報及各種綜合性統計資料;(2)地方志、史志以及反映一個地區建置變遷、政治軍事戰爭、經濟、文化發展變化等各方面重要情況的資料;(3)本地區的正式出版物和各單位各部門各種非正式出版物,尤其本地報刊一定要力爭收全;(4)黨、政、人大、政協、工會、婦聯、共青團及民主黨派的重要活動資料。如黨代會、人代會各次代表大會的會刊、政府報告、公報、領導干部的重要講話等;(5)地方名人傳記、回憶錄;(6)對當地有過重要影響的單位資料。含政治、經濟、軍事、文教等單位的有關資料;(7)地方知名人士著作(首先確定地方知名人士標準和名單);(8)反映歷史事件及地理變遷、地名變更、自然災害的資料;(9)反映民族變遷、當地民俗、風土人情、社會人口、生態變化的資料等。
明確地域文化資源的認定標準和征集范圍,進一步明確地域文化資源的內容和工作范圍,為增加地域文化資源數量、提高地域文化資源質量以及整體工作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 開發利用地域文化資源的措施
收集文獻只是手段,目的是有效地加以開發利用,充分發揮地域文化資源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地域文化知識,提高人們對地域文化的認識。
圖書館要利用各種場合對地域文化進行宣傳,擴大地域文化資源和地域文化資源工作的影響。可以利用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對地域文化進行宣傳報道,運用社會公益廣告等形式,進行正確的輿論導向,大力宣傳地域文化資源建設的社會效益。
可定期舉辦專題書展,展示本地歷史、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名人、民俗風情等方面的地域文化資源,提高圖書館地域文化資源工作的知名度,讓社會各界了解本地歷史,了解本館的地域文化資源收藏情況,以充分發揮館藏資源的作用。
2、爭取當地政府和職能部門的支持。
要卓有成效的做好地域文化資源征集工作,必須取得當地政府和職能部門的的支持,爭取地域文化資源采購經費單列,建立地域文化資源呈繳本制度,促進地域文化資源工作的健康發展。
3、提高地域文化資源工作人員的素質。
地域文化資源工作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地域文化資源工作的優劣,因此要提高地域文化資源工作人員的入門門檻,引進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鼓勵工作人員自學,并為他們創造學習的機會。另外,可以聘請一些專業老師對工作人員進行短期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
4、上門訪求,廣尋博收。
地域文化資源有效開發利用的前提是從多種途徑對地域文化資源進行采集,采集的方法既可以是傳統的訂購、征求、交換、收集和復制,也可以利用現代化的網絡來采集信息。專題文化資源搜集與一般文化資源搜集相結合,包括接受個人捐贈。對零散、過時的資料,尤其是對珍貴資料,登門訪求才有可能獲得。
5、加強館際協作,實現資源共享。
地域文化資源,種類繁多,各館有各館藏書特點,加強館際間的協作,開展館際間的文獻互借,實現資源共享,可以有效打破各自為政、自我封閉的框框,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地域文化資源的利用率。
5 結束語
當前,有針對性地開展特色文獻資源建設,是圖書館自身發展的方向,也是提高圖書館在社會大環境中的地位與作用的必經之路。優化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的建設,利用有限的特色館藏資源,延伸圖書館特色服務在現代圖書館事業中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商洛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試論地域文化中的地方文獻資源建設》黃淑娥
[2]《圖書館界》2010年 第3期.《加強圖書館地方文化資源建設》.陳欣
[3]《河南圖書館學刊》2003年第2期.《試論公共圖書館參與地域文化建設的途徑》殷愛玲
[4]《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年8月.《地域文化、環境與地方特色文獻資源庫建設探究—以廣東地區為例》 吳力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