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社會,公司是最主要的市場活動主體,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不乏股東虛假出資現象。本文對股東虛假出資進行了概述,介紹了股東虛假出資的概念和主要表現形式,闡述了我國對虛假出資股東的民事責任的規定,并對此提出了改進建議。
關鍵詞:股東;虛假出資;民事責任
1 股東虛假出資概述
1.1 虛假出資的概念
我國公司法規定,虛假出資是指公司發起人或者股東違反出資義務,未交付貨幣、實物或者未轉移財產權等,欺騙債權人和社會公眾,以騙取公司登記的行為。虛假出資行為產生于公司設立時股東繳納注冊資本以及公司增資時股東認繳或認購資本或股份等環節。它的本質特征是未支付相應對價而取得公司股份,其性質屬于欺詐。
1.2 虛假出資的表現形式
(1)未實際繳付出資物。在實踐中有兩種情況:一是以貨幣出資的,勾結銀行出具不真實的資金到位證明,或在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協助下取得虛假的驗資報告,或在公司設立成功以后逾期仍不繳納資金貨幣;二是實物出資的,在公司驗資后就不交付實物或不辦理過戶交接手續。
(2)不轉移產權。這一般發生在非貨幣出資的情況下,當股東以專利權、土地使用權、注冊商標出資的,按照法律規定應經主管機關批準或備案,股東卻不按法定程序辦理手續;以非專利技術或高新技術成果出資的,不簽訂轉讓合同,保留出資物的所有權。
高估價值。由于非貨幣資產的價值不容易確定,無形財產更是難以衡量。出資者在用非貨幣財產出資時,串通收買資產評估機構操縱標的物價格,以次充好、以少充多等手段高估物品價值。
2 我國公司法對股東虛假出資民事責任的規定
2.1 虛假出資股東的民事責任
1.對其他已足額出資股東的責任
首先,虛假出資股東對已按約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公司法》對虛假出資的股東向其他股東承擔的民事責任界定為一種違約責任。股東不按約定出資,違反了發起人、股東之間的公司設立協議和章程,從這個角度來說,出資存在瑕疵的發起人、股東向守約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合情合理。
其次,虛假出資股東對已按約出資的股東同時也構成侵權,應承擔侵權責任。虛假出資行為實質上是對已經按時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的合法權益的侵犯,構成侵權。虛假出資的股東行使屬于股東的表決權等共益權,實際上是對已經按時足額繳納了出資的股東合法利益的一種變相剝奪。因此,從侵權的角度看,股東虛假出資的行為同時也構成對已按時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的侵權。
2.對公司應承擔的責任
股東虛假出資對公司來說可能導致兩種后果:因股東的虛假出資行為使公司的資本達不到法定最低注冊資本進而導致公司不能成立;另一種情形是股東雖然有虛假出資的行為,但公司的資本仍能達到法定最低注冊資本。這兩種情況都使公司的利益受到了侵害,或是直接導致公司這一實體不能存活,或是公司擁有的注冊資本不實,使其在經營活動中因實有資本受限而無法實現利益最大化等等。股東虛假出資實質上是對公司法人財產權的侵害。股東虛假出資完全符合對公司承擔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因此應當認為虛假出資股東對公司承擔侵權責任。
3.對公司債權人的責任
公司獨立人格和股東有限責任制度是股東對外負有限責任的制度基石,因此,一般而言,股東對公司外的第三人并不承擔責任。但是股東負有限責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國新《公司法》第 20 條規定了公司法人格否認制度。
當股東虛假出資為重大瑕疵時,應當運用公司法人否認制度,由公司債權人要求虛假出資的股東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當股東虛假出資為一般瑕疵時,虛假出資股東在出資差額范圍內對公司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
2.2 已足額出資的股東的民事責任
股東不僅有自己履行出資的義務,股東還有保證公司資本充足即擔保其他股東履行出資的潛在義務。如我國《公司法》第32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后,發現作為設立公司出資的非貨幣財產的實際價額顯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價額的,應當由交付該出資的股東補足其差額;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承擔連帶責任。”當然,已足額出資的股東承擔完連帶責任后,可在其承擔的責任范圍內向虛假出資的股東進行追償。
2.3 驗資機構等中介機構的民事責任
股東繳納的出資,以貨幣財產出資的必須經驗資機構驗資、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必須經評估機構評估作價等檢驗出資程序,才能依法設立。這類 “把關”機構承擔著確保公司資本充實、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重任,若其玩忽職守、疏于履行監督職責,當然應當對受到損失的公司債權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3 完善追究我國股東虛假出資責任的建議
3.1 完善制約監督機制
1.完善虛假出資股東的違約責任
我國有必要借鑒失權程序來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公司法的相關規定,這一制度設計彌補了一般違約責任方式的不足。
2.加強公司高管、董事及監事的出資監管責任
公司的董事和監事對公司有勤勉義務,他們在不損害債權人的利益前提下對公司進行增值和保值。若公司的設立資本沒有到位,可追究他們失職的責任。
3.完善發起人的資本充實責任
發起人承擔資本充實義務,負有監管出資責任,這不僅貫徹了資本充實原則,而且能減少虛假出資的發生。
4.加強中介機構在虛假出資中的責任
我國要想治理虛假出資,就應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管,擴大其承擔的法律責任。
3.2 深化立法改革與體系建立
1.繼續改革現行出資制度,完善出資的程序性規定
應就股東出資立法加以規制,完善出資的程序性規定,尤其是出資物和權利瑕疵的消除程序需要,擴大股東出資形式的范圍,進一步完善公司法體系,達到減少虛假出資現象頻發的目的。
2.建立健全商業信用體系和評估體系
中國的信用評估業實際上已有十多年的發展史,但一直表現的先天不足,后天不受重視。因此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不能形成信用體系的權威。一個缺乏信用的社會將是沒有發展后勁的,因此應借鑒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驗,盡快建立健全我的的商業信用體系和評估體系。
參考文獻
[1]范健,王建文.公司法[M].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2版.
[2]左傳衛. 股東出資法律問題研究[M]. 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5年版.
[3]魏斌.淺析股東違反出資義務的法律問題[D].2011年4月.
[4]張玉婷.股東虛假出資的民事責任研究[D].2012年4月.
作者簡介
杜曉菲(1989-),女,山東青島人,山東財經大學法學院2014級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