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莉
摘 要:歷史悠久的西藏唐卡藝術,從距今四五千年的西藏卡若文化遺址的初現到公元七世紀的發展再到18到19世紀的鼎盛,一步一步,唐卡藝術經久不衰,是中國藝術史里的一枚瑰寶。為了研究唐卡藝術,采用文獻綜述的方法,總結了唐卡藝術的流派、題材、構圖方法。
關鍵詞:唐卡;起源發展;流派;題材;構圖形式
1 唐卡
1.1“唐卡”的含義
唐卡是一種畫在布或者紙上的畫像,是彩鍛裝裱后的一種卷軸畫,極具藏族特色和繪畫的技巧,此外還結合了刺繡,織錦以及貼花等多種藝術技巧,成為藏文化中一種藝術奇葩。
2 唐卡的起源于發展
2.1 唐卡的起源
在付平攝的《老唐卡》中對于唐卡的起源分析得比較全面,在四五千年前的西藏卡若文化遺址中,考古工作者發現陶器上有黑彩繪成的三角折線和三角圖案,這些簡單的紋飾可以視作藏族繪畫藝術的萌芽。公元七世紀,隨著吐蕃王朝的崛起,西藏繪畫藝術發展迅速并逐漸成熟。當時吐蕃王朝相繼修建了一些華麗的宮殿和大型寺廟,人們創作了大量的精美的壁畫來裝飾這些宏偉的宮室。唐卡可能是有吐蕃的旗幟畫演變而來,也可能是受印度便攜式的布帛畫神像的影響,逐漸將布帛畫發展為唐卡。
2.2 唐卡的發展
在《唐卡藝術》、《唐卡》、《老唐卡》、《世界最美唐卡》等書中均對唐卡的發展有所介紹??偨Y分析得出,現保存下來的唐卡大多是明清時期的作品。清朝時期,五世達賴為修建布達拉宮,選拔了一批優秀的畫工繪制壁畫。18世紀到19世紀是唐卡藝術的鼎盛時期,七世達賴直接成立了官方性質的畫院,即“拉日白吉社”,院內的畫師都是繪制唐卡的優秀人物,其中很多也熟稔佛法的高僧大德。他們不僅技藝高超,還學習漢族繪畫技巧,創造出了大量傳世佳作。
3 唐卡藝術的流派
綜合所閱讀的《唐卡》、《世界最美唐卡》、《中國民俗唐卡》以及《唐卡藝術》等書,將唐卡藝術流派的派別及特征總結如下。
3.1 尼泊爾畫派
尼泊爾畫派主要流行于11世紀至13世紀。尼泊爾的尺尊公主嫁給松贊干布,隨同公主進藏的一些杰出的尼泊爾藝術家把尼泊爾的藝術風格融入于西藏本地藝術之中,形成了唐卡中的尼泊爾流派。
3.2 齊崗畫派
齊崗畫派主要流行于13世紀的衛藏地區,由雅堆.齊烏崗巴活佛創立。在構圖上既繼承了尼泊爾畫派的構圖,又稍有變化。相對減少中央的主尊所占有的位置,仍然以暖色調的色彩為主。喜歡用卷草紋作為裝飾背景,更為生動細膩地描繪了人物的手指、腳趾等細微之處。
3.3 勉唐畫派
勉唐畫派的創始人事勉拉.頓珠嘉措。其繪畫特點是主尊身后的背景中加了漢地的青山綠水等元素,造像的法度也更為嚴謹,尤其注重線條的運用,色調更為鮮亮活潑,布局活躍多變。
3.4 欽則畫派
欽則畫派主要流行于15世紀中期以后,其創始人是貢嘎崗堆.欽則欽莫。該派的影響雖然不及勉唐派,但在畫史中卻也光彩卓越。在風景表現上開始吸收漢地的繪畫風格。與勉唐派并稱為“一文一武”。
3.5 噶赤畫派
噶赤畫派主要行成于16世紀下半葉,其創始人是南喀什扎西活佛,他的作品處處空靈、淡雅醇厚。繪畫風景和色彩運用則積極吸收明代工筆畫中的某些規律和技法,在形體結構上以印度銅佛和勉唐畫派為準則,創立了著名的“噶赤派”。
3.6 噶知畫派
噶知畫派流行于17世紀,由十世噶瑪巴.卻央多吉活佛開創。這一畫派是在勉唐畫派的畫風上以絲制的十八羅漢唐卡為范本,吸收了漢地美術中樹木、花卉、建筑的繪畫技法,在繼承勉唐派、噶赤派傳統的基礎上創立了噶知派。
4 唐卡的題材
在王學典的《唐卡藝術》中對于唐卡的題材做了比較詳盡的介紹。
4.1 造像唐卡
主要是佛、菩薩、女性尊者、羅漢、等單尊、雙尊、三尊或多尊組合造像,歌頌他們的功德成就。
4.2 傳記唐卡
以佛、贊普王、教派祖師、歷世班禪、高僧、大德、譯師、圣賢的傳記畫像,主要用獨幅、數十幅或上百幅的連續畫面來表現一個連續性的主題。
4.3 故事唐卡
以獨幅或多幅唐卡表現一個完整的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說故事。《拉龍百多行刺朗達瑪》,屬于典型的歷史故事類題材唐卡。當時,朗達瑪贊普進行了一系列禁佛活動,如封閉寺院、燒毀佛經、鎮壓佛教僧人等,史稱“朗達瑪滅佛”。這些舉措激起了信眾的反抗,在拉薩附近修行的拉龍白多決定用箭殺死朗達瑪。
4.4 曼茶羅唐卡
曼茶羅是梵語的音譯,是指藏傳佛教特有的宗教文化產物——壇城,一種呈外圓內方的圖案形式。這類唐卡在藏傳佛教修行密法的時候要供奉起來,是一種宗教活動用具。
4.5 知識唐卡
知識唐卡是一種實用性極強的掛圖,包括醫藥、天文歷算、古建筑唐卡等。這類唐卡是隨著藏族社會的進步和唐卡藝術的興盛發展,在題材內容上的拓寬和向實用發展而出現的藝術奇葩。
5 唐卡的構圖形式
通過閱讀分析《藏傳噶瑪嘎孜畫派唐卡藝術》以及李新的《中國民俗——唐卡》等書,總結得出唐卡的幾種構圖形式。
5.1 三界構圖法
三界構圖法一般是把畫面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中間的部位一般是信眾所供養膜拜的對象,上方是空界,居于空界最中的是一尊佛像,稱之為“頂嚴”,下部為陰間。界限區分并不是十分的嚴格但是形式相對穩定。
5.2 中心構圖法
如圖四所示,中心構圖法即以人物為中心,上下左右展開故事情節,畫面內容主次分明,結構飽滿勻稱。
5.3 五壇構圖法
五壇構圖法與中心構圖法一樣,都是以主尊為中心。只是五壇構圖法連同主尊共計五壇,所以又稱“五壇”聚會,具體是中央主尊為“一壇”主尊的上下左右四周各為一壇。
5.4 風俗畫構圖法
常用于故事類別或者傳記的唐卡中,不受時間、空間以及透視的影響,將一個故事或者幾個故事集中于一個畫面。
6 唐卡的上色
在和靖的《美善唐卡》中詳盡的介紹的唐卡的上色過程。先刷出底色和背景,確定色彩基調。然后畫景色,現在水泊、巖石、山丘等景物上涂上相應的顏色,先淺色后深色,這是一個分色渲染的過程,是整個畫面層次分明、醒目。
參考文獻
[1] 王學典.唐卡藝術[M].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12.08:42—66.
[2] 付平攝.老唐卡 [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11:1-2.
[3] 王瑞.唐卡收集與鑒賞[M].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43.
[4] 帕森斯.布洛克,李忠澤.美學與藝術教育[M].I圖)11人民出版社,1998,29(1):15.
[5] 吉布.世界最美唐卡[M].陜西師大出版社,2013:18..
[6] 王玉.造像唐卡[M].文物出版社,2011:3—10.
[7] 李新.中國民俗——唐卡[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16—25.
[8] 藏傳噶瑪嘎孜畫派唐卡藝術[M].四川:四川美術出版社,2012:23—33.
[9] 和靖.唐卡元素[M].西藏人民出版社,2013.12(1):18—26.
[10] 王文章.美善唐卡[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