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
摘 要:本文考察了清末民初京味兒小說大家蔡友梅的十二部小說,對清末民初北京話中的減音現象和合音現象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清末民初;北京話;減音現象;合音現象
京味兒作家蔡友梅的作品如實反映了清末民初北京話的面貌,其中合音現象和減音現象很有特色,列舉如下。
1 合音現象
一)多咱
(1)父老多咱委托他來著。(《忠孝全》)
(2)銀子多咱放呀。(《鐵王三》)
“多咱”在例句中表示“什么時候”,江藍生(1994、1995)指出元代已經有了“多早晚”的用法,《燕京婦語》中的“多喒”應該是“多早晚”的合音形式。我們同意這種觀點,只不過蔡氏作品中寫作“多咱”。
二)您哪
(3)青皮連說:“辛苦您哪。”(《小額》)
(4)您納騎的不是我們這兒的馬么?(《語言自邇集·問答章第二》)
這里的“您哪”和“您納”都是“你老”的合音的產物。
2 減音現象
北京人說話語速很快,因此常出現弱讀音節脫落的情況,江藍生(1994、1995)指出“也不知是”在《小額》中曾以“也不是”和“也不”的減音形式出現,“可惜了兒”也可能減音為“可了兒”:
(5)我們姑娘他們去的那一天,也不是那一個大人的宅里的太太們還去了哪。(《小額》)
(6)吃完了藥,也不怎么就睡著啦。(同上)
(7)馮先生說可了兒你,唉,你還要吃這個呢。(同上)
蔡氏其它作品中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
一)怨得
“怨得”的完整形式是“怨不得”,相當于今天的“怪不得”或“難怪”:
(8)怨得將才大家樂呢,嗔著他逃了席啦。(《忠孝全》)
二)度量詞減音現象
(9)咱們爺兒們一千多地來到北京。(《曹二更》)
(10)一個十三歲的學生,讓老砸兒給挾了去啦,一千銀才贖回來。(《趙三黑》)
完整的形式應該是“一千多里地”、“一千兩銀子”。
三)一
(11)先喝酒,回頭一吃涮羊肉,八哥這個鍋子,我回頭必表白表白。(《忠孝全》)
(12)小靴子兒說:“你們二位沒見過呀!”當時一給引見。(《庫緞眼》)
第一句中“一”的完整形式應是“一起”,第二句中的“一”應是“一一”的減音形式。
下面是一些零星的減音現象,括號中是減音成分,請看:
(13)上我(那兒/家)吃去得了。(《曹二更》)
(14)無(論)送什么禮物,一定是不收。(《忠孝全》)
(15)我是任(何)法子沒有。(《小蝎子》)
(16)曹大也機伶,立(馬/刻)這就老師師娘不離咀。(《曹二更》)
參考文獻
[1]江藍生.《燕京婦語》所反映的清末北京話特色[J].語文研究,1994年(4),1995(1).
[2]李宇明、陳前瑞.北京話“給”字被動句的地位及其歷史發展[J].方言,2005(4).
[3]劉 云.北京話敬稱代詞“您”考源[J].北京社會科學,2009(3).
[4]呂叔湘主編.現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5]石毓智.被動標記“讓”在當代漢語中的發展[J].《語言學論叢》第三十一輯 ,商務印書館,2005.
[6]太田辰夫.中國語歷史文法[M].蔣紹愚、徐昌華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7]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