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摘 要:通過對老年人生理和心理主要特征的分析,闡述了習練太極拳可以給老年人的身體鍛煉、自我保健帶來多樣的好處。
關鍵詞:老年人;太極拳
太極拳作為傳統體育項目之一,成為防病治病、易學易練的鍛練方式,已顯示了其健身治病和延年益壽的作用,越來越受到廣大老年朋友的喜愛。
1 老年人的生理特點
進入老年期以后,由于人體新陳代謝的遲緩和衰退,代謝水平明顯降低,身體各個器官的結構和功能也隨之發生一系列的老年性變化:由腦細胞減少帶來的腦萎縮,導致腦功能的衰退,整個大腦的調節控制能力都降低;操作能力老化,平衡能力降低,手腳協調性差,特別是動作緩慢,不靈巧,往往容易摔跤;注意力下降,甚至呆滯,易鉆“牛角尖”;記憶力減退,表現在近期記憶、機械記憶、瞬時記憶很差,過目就忘,對遠期記憶還可以,不過有時也會卡殼。如原來很熟悉的親友、戰友、同事的名字突然記不出來,但過后偶然又想起來了。
2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
年齡的增長使老年人的軀體結構和生理功能都將發生改變,社會、家庭、政治地位、經濟的變化以及各種因素的沖擊,必然會引起心理方面的變化:衰老感一經產生,就意味著一個人的精神老化,失去生活的愿望和積極性,對老年人的健康影響很大;老年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逐漸成型,有了自己獨特的為人處事的模式,也顯得越來越“冥頑不化和固執己見”了;老年人自由支配的時間增多,如沒有新的內容來充實,缺乏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就會感到百無聊賴;老年人對舊事不忘,對老的道理和傳統文化更加情有獨鍾,自然需要不斷地去回憶和談論自己一生中所取得的那些成就和榮譽;由于精力不夠充沛,許多事情自己不能直接參與,只好通過說話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情緒,這樣他們才會覺得心理平衡。
3 太極拳對老年人生理的影響
太極拳是中國古老的一種拳術,它與導引術、吐納術相結合,加以創新的祛病健身、增強體質和延年益壽的體育活動。在習拳時全身肌肉關節都要參加運動,使脊柱得到充分的鍛煉。因此,堅持練習能使肌肉結實,關節靈活,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對延緩老年人肌肉功能衰退有明顯的作用。加上其動作緩慢、虛實分明、步法穩健,整個過程中身體的重量由腿的虛實轉換交替負擔,這樣下肢骨骼相對受力時間較長,肌肉耐力和靈活性得到提高。
練習上以養生為主,與調息有關,擴大肺活動,提高吐故納新的效果。通過深長均勻的腹式呼吸還對內臟起到不同程度的按摩作用,有利于對消化系統的提高。
太極拳邁步輕靈如貓行,虛實轉換,在動作轉換時,要單腿支撐,另一腿緩緩邁出,下肢肌肉處于緩慢而持久的半靜力工作狀態,增加下肢骨支撐力,柔韌性有明顯的提高。
練習要求“心靜體松,排除雜念”,由于太極拳套路由許多不同的單式構成,大腦高度緊張,間接的對神經系統起到了刺激,對習練者的記憶力進行了鍛煉。
4 太極拳對老年人心理的影響
太極拳強調以意識引導動作,內外結合身心并練,使人進入無憂無慮、物我兩忘的超然境界,故能消除疲勞,使人精神快樂,經常練習可以對人的性格情緒有一定的影響。
通過對太極拳的練習使老年人產生“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心態,在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通過對動作的學習、掌握、提高的過程,產生成就感,通過互相的觀摩、交流起到對衰老感心理壓力的減緩。
通過太極拳的練習老年人產生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又加上其具有保健價值,所以老年人會充分利用時間來加以習練。另外太極拳大多在戶外練習,擴大社交圈子,結交朋友,使老年人真正做到“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通過對老年人群身體機能的了解,重視心理疏導與生理運動的合理調節,能夠起到陶冶情操、修養身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