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林,楊小芝,孫樹芳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0)
高職院校醫學畢業生就業誠信問題研究
郭嘉林,楊小芝,孫樹芳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0)
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誠信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個人、集體乃至國家、社會的根本處世準則。醫生擔負著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特殊使命,因而誠信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網絡時代的到來,當代醫學生的價值觀受到強烈沖擊,導致了誠信缺失現象日益嚴重,如考試作弊、偽造求職履歷、惡意拖欠助學貸款、在實習中存在欺騙及違規行為等。這些現象既影響了學生的校園精神生活,也影響了醫學生在社會中的形象[1-3]。
本文以誠信的內涵為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上查閱文獻并發放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研究。選取某醫專2013屆不同專業(護理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畢業生為研究對象,測評分析在就業壓力下畢業生的誠信狀況,為學校學生誠信教育管理、心理干預提供依據。

表1 不同專業大學生對誠信內涵的理解[n(%),人]
通過調查分析發現,大多數大學生從內心深處對誠信是認同的,但他們只局限于個人認識,不能將誠信放大到他人乃至整個社會。在他們看來,誠信只是個人行為標準,而不能成為整個社會的普遍價值取向。
當代社會整體誠信度不高,醫療誠信事件頻發,與醫學生誠信教育成效不高有著必然聯系。通過對高職院校醫學畢業生就業誠信問題的調查發現,其存在的就業誠信缺失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4-7]。
簡歷是用人單位了解應聘人員情況的重要途徑,在簡歷的投遞與篩選過程中,用人單位很難對簡歷中的信息進行核對,其真實程度往往取決于大學生本身的誠信。調查發現,不少大學生會不同程度地在簡歷、自薦信中“添加水分”以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和關注,見表2。

表2 是否會對簡歷造假[n(%),人]
雖然隨著高校擴招,高職畢業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但還是存在著這樣一個規律:優秀的高職畢業生單位搶著要,而普通畢業生搶著讓單位要。畢業生在求職中向招聘單位提供自薦材料,在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和巨大的就業壓力下,為了能在眾多的應聘者中引起用人單位的關注,獲得面試機會,往往不同程度地在自己的自薦材料中弄虛作假。有的學生偽造本來沒有的獲獎證書、榮譽證書和資格證書等;有的學生修改學習成績;有的學生夸大自己的能力,隨心所欲地給自己安學生干部、班干部頭銜等。雖然這只是個別情況,但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畢業生在自薦材料中弄虛作假的現象。
由于用人單位的招聘時間跨度較大,一般從畢業前一年的9月到來年的7月,加上用人單位較多,有些優秀人才適合多個單位的工作,也有不少學生出于“保底”心理,出現了“騎驢找馬”的情況,對于“有更好的工作機會是否會違約”的調查結果見表3。

表3 有更好的工作機會是否會違約[n(%),人]
據有關部門統計,近幾年就業協議的違約率在持續攀升,其中畢業生主動違約的占絕大多數。當被問及違約的原因時,答案幾乎一致:“人往高處走。”面對就業壓力,受“先就業,后擇業”思想的影響,很多畢業生的求職策略是:碰到自己基本能接受的崗位,先簽下來“保底”,然后再慢慢找,如果有更好的崗位,就放棄前者。還有一些畢業生則是通過了研究生考試或公務員考試,因而選擇放棄已簽約的工作。
在應聘過程中,畢業生除了在人才網上到處投遞自己的簡歷,還到處參加高校畢業生雙選會或者社會人才機構組織的招聘會,一遇到就業機會,不認真考慮便草率簽約,既不考慮專業也不考慮是否適合自己,一味尋找薪酬高或者環境好的單位,尤其是一些自身條件較好、能力較強的畢業生,同時與幾家用人單位簽訂協議書,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從中挑選一家較為滿意的單位。另外,還有些畢業生在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時,就已經做好了違約的心理準備,一旦有更好的單位就會另謀高就,這對用人單位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同時也對學校產生了不好的影響。
高校畢業生在與用人單位簽訂協議后,如果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履行協議,只要按協議上的約定辦理好相關手續,如賠付違約金、向簽約單位說明已經考取研究生等是無可厚非的,但在現實中,不少畢業生由于怕賠付違約金,或者怕承擔責任,既不辦理相關手續,也不去簽約單位報到,甚至根本不告知簽約單位,使得用人單位一時難以應對。而有的學生不認真閱讀協議書,在對簽約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不明確的前提下就在協議書上簽名或盲目相信用人單位,對用人單位的口頭承諾深信不疑,等到發現這些單位的實力、發展前景及員工待遇和最初的承諾相去甚遠,或者書面協議與口頭承諾不一致的時候,方知“上當受騙”,最后不得不選擇違約。
通過調查發現,不少畢業生存在就業后跳槽的打算,或對用人單位隱瞞深造計劃,見表4。學校與社會的差異導致不少畢業生難以適應,而大量與所學專業無關的基礎性工作也讓不少大學生產生了心理落差,加上對自身定位的不準確,不少畢業生在就業后頻繁跳槽,給用人單位造成了巨大損失。

表4 是否會隱瞞深造計劃[n(%),人]
引起大學生就業誠信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學校、家庭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又有用人單位和高校畢業生自身的原因。
從制度層面來說,我國還沒有形成完備的個人信用體系,無法用制度使個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種誠信危機的大環境對大學生造成了十分嚴重的負面影響,一些自身修養不高、自律能力不強的學生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
誠信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來約束。構建誠信體系不能僅停留在道德層面上,還要上升到法律和經濟層面上。構建一個誠信的社會不僅需要道德的規范,更需要法律制度的約束。建立健全社會信用制度是構建誠信社會的有力保障。
學校是誠信教育的主陣地,大學生誠信缺失與學校教育有很大的關系。我國傳統的教育體制強調應試教育,學校教育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知識的灌輸和智力的培養,誠信等品德教育在無形中被忽視。隨著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增大,高校對學生的教育以解決就業為第一目標,對誠信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有所忽略。針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就業率成為衡量高校辦學質量和擴大招生的一項重要指標,一些畢業生對成績、證書等“添加水分”,有的學校出于提高就業率的目的,對這些學生的行為采取了縱容態度。高校針對學生道德行為的考核機制不健全,更沒有建立誠信檔案。學生在思想上對誠實守信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校對畢業生就業行為的監督制度不健全、政策執行力度不夠,這些為畢業生就業過程中出現誠信問題提供了客觀條件。
高校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誠信問題,實際上是與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要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誠信問題,就必須加強學生在校期間的思想道德教育。高校應積極發揮“兩課”的主渠道與主陣地作用,對畢業生采取多種形式的形勢教育、政策教育、國情教育、職業教育、道德教育等。通過思想道德教育,讓畢業生懂得個人的遠大抱負不可能孤立實現,只有把它同時代和人民的要求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自身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從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招聘過程中,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了解往往僅限于個人提供的材料及自我介紹,很多用人單位不考慮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不切實際地對畢業生素質提出了過高要求。有的畢業生為了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不得不對自己的簡歷進行加工。因此,用人單位招聘的不科學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畢業生弄虛作假的情況。有的用人單位為了吸引人才,對大學畢業生做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虛假承諾;有的用人單位則是在招聘宣傳時過分夸大自身優點或隱藏自身缺點,所承諾的工資福利待遇和環境條件與實際情況大相徑庭,一旦承諾的條件難于兌現,就會促使大學畢業生違約。
高校畢業生就業誠信問題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付出與回報存在極大差異。要扭轉高校畢業生的違約現象,關鍵是用人單位要轉變人才意識和用人機制,不應把人才當作成本,而應作為資產對待,只有給予人才應有的待遇,發揮人才應有的作用,高校畢業生才會更安心地為用人單位服務。同時,用人單位應優化員工的人才結構,注重考察畢業生從事某一崗位工作的能力,摒棄學歷越高越好、學校名氣越大越好、證書越多越好的選才觀念,不拘一格選錄人才。
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組織,是塑造人的靈魂和品格的第一場所。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品德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產生的影響也將會伴隨大學生一生。因此,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大學生道德發展的水平、速度和方向。作為家長,要和學校及社會密切配合,為大學生誠信道德行為做出表率。
培養合格的醫療人才,使其服務社會,是醫學教育的最終目標。醫學人才的培養包括醫療技能和人文素質的培養,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今天,技術的重要性已被人們充分認識,而人文素質的培養卻很容易被忽視。醫學院校應加強醫學生誠信教育,通過誠信教育,改善醫療誠信缺失現狀,從而使醫學生成為一名醫德高尚的醫生。
[1]宋玉靜.高職學生就業誠信問題探析[J].遼寧高職學報,2007(12):111-112.
[2]段偉偉.當代高校畢業生就業誠信教育問題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2(22):12-15.
[3]李雅琴,李書林.談高校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誠信缺失問題[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5):106-107.
[4]孫曉麗,戚毅,薛朝東.大學生就業誠信問題的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8):54-55.
[5]張丹萍.對高職生就業過程中誠信問題的思考與對策[J].職教通訊,2012(29):57-60.
[6]路遙,仲偉偉.大學生就業誠信缺失原因分析及對策淺析[J].現代企業教育,2009(18):200-201.
[7]修景會.淺談高校畢業生誠信就業問題及其對策[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97-100.
G526.5
B
1671-1246(2015)12-0097-03
河南省教育廳2013年度全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研究立項課題(JYB201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