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全,張虎祥,楊建文,田 宇
(蘭州理工大學,甘肅 蘭州 730050)
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運動處方”對大學生體質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
馬國全,張虎祥,楊建文,田 宇
(蘭州理工大學,甘肅 蘭州 730050)
運用文獻資料法、實驗對比法、數理統計法,在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結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依據大學生體質的具體情況為其開具“運動處方”并進行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實施“運動處方”對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具有顯著效果。
大學生;陽光體育;體質健康“;運動處方”
2006年12月23日,國務委員陳至立在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上提出了“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口號,并要求全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健康觀,讓“健康第一”在學校教育中真正得到貫徹和落實[1]。從2007年開始,結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全面實施,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聯合發文,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啟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并要求提高認識、精心組織、統一時間、全面啟動,吸引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形成青少年體育鍛煉的熱潮[1]。
陽光體育的提出源于我國青少年體質水平下降而產生的對民族未來的擔憂,其決策出自于國家層面,關注的是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和生活方式問題,培養的是青少年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著眼于未來國民整體素質的提升。它不僅注重短期健身目標的實現,更注重健身效果的累積,是長遠的戰略舉措[2-3]。而學校無疑是實施陽光體育的主要戰場,也是陽光體育運動質量評估的主體。怎樣評估學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情況,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能產生什么樣的實際效果,這是事關陽光體育長效運行的重大實踐命題[4]。本課題在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依據大學生體質的具體情況為其開具“運動處方”并進行實驗研究,最終得出結論與建議,以期為陽光體育在高校中能夠順利長效地運行提供理論和實踐的科學依據。
隨機抽取蘭州理工大學2013級籃球選項班女生120人(隨機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各60人),2013級田徑選項班男生120人(隨機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各60人),共計240人。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中國知網(CNKI)、萬方、維普等文獻數據庫進行檢索,查閱、收集與本研究相關的資料,為本課題提供理論支撐。
1.2.2 實驗對比法 以240名在校大學生為實驗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觀察以“運動處方”為手段的實驗干預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方面的影響,從而驗證“運動處方”與體質健康水平的關系。
1.2.3 數理統計法 對實驗前后測得的數據結果進行數理統計和比較分析。
實驗于2014年3月—6月進行,結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驗前后對實驗者分別進行測試。
(1)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驗前對各個班分別進行基礎水平測試。
(2)對照班仍按照常規的體育教學計劃進行教學,學生自主選擇、安排課后的鍛煉項目和方法。
(3)實驗班在體育教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實施“運動處方”,學生在課后按照要求自行完成鍛煉任務?!斑\動處方”按照科學性、趣味性、實用性的原則制訂。具體內容包括: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網球、體育舞蹈、變速跑等。運動強度:最大心率的60%~80%,一般控制在120~140次/分鐘。
(4)根據學生各階段完成情況和鍛煉效果定期、及時對“運動處方”進行修改和調整,使學生達到更好的鍛煉效果。
在實驗前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進行了基礎水平測試,并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前專項綜合考核成績進行了比較,結果見表1~3。結果顯示,學生各項測試指標(身高、體重、肺活量、握力、50米跑、臺階指數)及專項綜合考核指標(田徑實驗班和對照班考核100米跑、鉛球,籃球實驗班和對照班考核三步上籃、14×4m往返運球跑)的測試結果、通過率等比較,均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因此,本實驗研究是在同等條件下的對比分析,具有較高的信效度。

表1 實驗前各班基礎水平測試各項指標的平均值

表2 實驗前各班專項綜合考核指標不同成績人數分布[n(%),人]

表3 實驗班與對照班實驗前專項綜合考核成績比較
大學生實驗后各項測試指標的平均值及專項綜合考核指標不同成績人數分布見表4~5。

表4 實驗后各班基礎水平測試各項指標的平均值

表5 實驗后各班專項綜合考核成績人數分布[n(%),人]
對表1、表4的測試數據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實驗后各項測試指標中,男、女生的肺活量、握力、50米跑、臺階指數4項指標的測試結果均優于實驗前(P<0.05),且男、女生的體重均輕于實驗前(P<0.05);身高指標由于實驗周期短及年齡原因,實驗前后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對照班雖然實驗后除身高外的其他測試數據都優于實驗前(P<0.05),但沒有實驗班的變化顯著。
另外,表2、表5中的測試數據統計結果顯示,通過對實驗班學生實施“運動處方”,實驗班專項綜合考核通過率顯著提高(P<0.05)。實驗后籃球2班(實驗班)的優秀率和良好率分別是16.67%和46.67%,高出籃球1班(對照班)1.67%和10.00%;實驗后田徑2班(實驗班)的優秀率和良好率分別為21.67%和50.00%,高出田徑1班(對照班)5.00%和8.33%。
通過對以上實驗數據的比較分析得出,對實驗班學生有計劃地實施“運動處方”后,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進行的各項體育測試成績顯著提高。
在一個周期的教學實驗后,經過不同的教學輔導和課外鍛煉,對籃球實驗班、對照班進行相同內容的專項考核(三步上籃、14×4m往返運球跑);田徑實驗班、對照班也進行相同專項考核(100米跑、鉛球),結果見表6。

表6 實驗班與對照班實驗后專項綜合考核成績比較
從表6可以看出,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專項綜合考核平均成績分別為86.50分和82.68分,實驗班高出對照班3.82分(P<0.05);而實驗班的優秀率、良好率、通過率分別是19.17%、48.33%、100.00%,高出對照班3.34%、9.16%和1.67%(P<0.05)。
由于對照班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采用常規的體育教學模式,教師沒有依據學生的薄弱項目開具合理的“運動處方”,導致學生體育鍛煉目標不明確,沒有針對性,對自身體質缺乏了解。因此,相對實驗班學生,對照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幅度較小,專項綜合考核成績在實驗結束后顯著低于實驗班(P<0.05)。
(1)在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結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大學生開具“運動處方”,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明顯改善,體育綜合考核成績亦顯著提高。說明“運動處方”對大學生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2)在實施“運動處方”過程中,體育教師應當對學生的體育鍛煉進行觀察和監督,并依據學生體質變化的實際情況及時更改、調整“運動處方”,使學生逐漸從中獲得體育鍛煉的樂趣和成就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3)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調動基層學校的積極性,出臺相應政策,建立陽光體育運動長效運行機制,及時解決體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學校要注重將陽光體育與體育課程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充分發揮體育教師的作用,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健全陽光體育的監督機制,確保陽光體育運動持續有效發展[5-6]。
[1]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S].教體藝[2006]6號.
[2]徐學慧.陽光體育研究述評[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37(3):70-73.
[3]李霞,袁宏,周小敏.中小學“陽光體育”運行機制影響因素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2):83-87.
[4]秦勇,魯飛,李小剛,等.構建學校陽光體育工程質量評估體系的研究——以四川省中學為研究對象[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6(1):102-104.
[5]朱書祥,張玉蘭.陽光體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師的角色扮演[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0,24(4):106-108.
[6]張輝,徐英微.論現行“陽光體育”實施中的形式主義傾向及其系統應對策略[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9,23(4):106-111.
G526.5
B
1671-1246(2015)12-0101-02
甘肅省體育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項目(GST201450);蘭州理工大學科研發展基金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