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市國土資源局 趙力強
初探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信息系統建設的“麗水模式”
麗水市國土資源局 趙力強

公廳印發《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中明確要求,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妥善解決農戶承包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等問題。在工作中,從實際出發,以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為基礎,以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為依據,采用符合標準規范、農民群眾認可的技術方法。本文就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信息系統在麗水國土資源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建設管理平臺,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開始之際,開展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與集體土地登記系統一體化建設,實行數據同步、數據互通、數據交互,在“互聯互通、共建共享”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麗水模式”,為實現今后不動產登記工作相關數據的無縫對接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已基本完成,實現了市、縣、鄉三級聯網,在景寧、遂昌、青田、松陽等縣(市)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前期試點工作中,系統實現了市、縣、鄉三級數據共享與交換,做到了數據同步、數據互通、數據交互,保證了數據的唯一性與現勢性。2014年12月25日,由浙江大學劉仁義教授擔任組長的專家組一致認為《麗水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數據庫標準》具有一定科學性和創新性,符合當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實際,建立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數據庫標準,對國家現有行業標準進行了細化、擴展,能夠滿足當地確權登記工作需要,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麗水模式”。
不動產統一登記面臨的一大難題是現有不同部門登記信息的統一與整合。由于國土、農業執行的行業標準不同,各自掌握的土地信息有所差異,以往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息均以紙質文檔為主,已確權的承包地塊存在著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空間位置不明、登記簿不全等諸多問題,迫切需要采用新技術手段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為此,麗水市國土、農業等部門委托浙江臻善科技公司聯合進行了積極探索,共同開發信息管理系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部門協同配合,做到共建共享
由國土資源部門配合農業部門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管理信息系統安裝部署工作,并提供相應的硬件支撐和運行環境。由國土部門無償提供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成果、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土地規劃和基本農田保護劃區定界資料以及已有高精度航測圖或衛星圖片等成果資料;在統一空間定位的基礎上,由農業部門組織力量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調查確權登記工作。
2.加強網絡建設,信息互聯互通
建設全市農村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業務內網,在國土部門原有保密業務內網的基礎上,通過擴展建立起農業與國土部門之間的專用網絡,統一開發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管理信息平臺,實現了市、縣、鄉三級聯網、國土與農業信息共享,實現市、縣、鄉三級試點數據的互聯互通。
由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相關信息,特別是地籍信息屬于涉密資料,不能在公共網絡上進行傳輸,考慮快速高效、節省資金的情況,網絡部署:一是縱向網絡,借用國土骨干網,采用網絡專線與國土骨干網聯接,實現農業部門市、縣、鄉專網互聯互通。二是橫向網絡,與現有國土部門系統數據基礎,通過專線,實現農業部門與國土部門信息數據中心互連互通,為不動產統一登記創造條件。
3.統一規范標準,數據無縫結合
數據標準是信息化建設實施的重要基礎,有利于開展資源整合,避免重復建設,為最大限度地實現各業務系統互聯互通和建立順暢的信息渠道提供技術依據和指導。在本項目建設過程中對農業部《農業土地承包經營權調查規程》《農業土地承包經營權要素編碼規則》《農業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規范》和國土部《城鎮地籍數據庫標準》《基本農田數據庫標準》進行細化、擴展,制定符合麗水實際的《麗水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數據庫標準》,開創性實現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與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等相關數據的無縫對接。
1.避免財政重復投入
目前建設模式是農業部門租用網絡專線與國土骨干網進行互聯互通,借助國土部門現有的硬件支撐,極大節省了財政投入。據初步估計,如果農業部門另起鍋灶建設整個信息系統,僅縣級農業部門建設一個信息中心(包括硬件配置、軟件購買、人員配備等)就需230多萬元,全市可節約投資2000多萬元。
2.現有成果得到充分利用
由國土部門配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可充分利用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成果、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高精度航測圖或衛星圖片等。比如在前期外業調查工作中,以國土部門提供的高精度影像作為工作底圖進行判讀,再輔以現場實測,既節省投入又提高工作效率。
3.為不動產統一登記打下基礎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管理信息系統利用國土數據成果,采用統一的工作底圖、統一的坐標系,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數據與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數據及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保持一致性,確保數據無縫對接。初步實現了農業、國土等部門農用地、建設用地等基礎性數據的惟一性和現勢性,如承包地(田)塊的四至、面積等數據避免出現交叉重疊,避免出現爭議與糾紛,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和不動產統一登記打下堅實基礎。
1.理念前瞻是工作開展的前提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2015年3月1日起施行,已明確要求建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各級登記機構信息納入統一基礎平臺,實現信息實時共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國土部門提前介入,以“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方式建設管理信息系統。
2.部門協同是工作推進的關鍵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雖然由農業部門負責,但是國土部門工作靠前一步、積極配合,通過兩個部門的有效溝通,軟硬件配置充分利用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已有的資源,采用共建共享的方式構建共享平臺,有助于實現政府各部門及社會機構資源統籌、服務協同,降低資源浪費,助推效能型、服務型政府建設。
3.技術創新是系統建設的基礎
系統在設計上充分考慮利用現有國土資源和技術平臺,在技術上選擇成熟先進的架構體系。數據庫建設融合照農業部、國土部標準規范,又結合麗水本地實際,具有高度兼容性和規范化。同時,系統界面友好、易于使用、響應性能高、便于管理維護、數據更新快捷,具有優化的系統結構和完善的數據庫系統,具有與其他系統數據共享、協同工作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