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艷
吉林省遼源礦業集團總醫院呼吸內科,吉林遼源 136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臨床中常見的疾病,急性加重期表明病情比較危重,多合并有呼吸衰竭,臨床治療效果很差[1]。無創通氣已被認為是治療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不過其預后效果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2]。另外,COPD通常與氣流受限、肺部對各種有害氣體或者顆粒所產生的異常炎性反應相關,且通常會形成骨骼肌萎縮、體重指數降低等全身效應[3-4]。早期肺康復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穩定疾病過程或逆轉疾病的系統表現從而減輕患者癥狀,增加患者參與的意識,改善患者的預后[5]。本研究探討無創通氣聯合早期肺康復護理在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應用效果。
選擇2013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進行診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納入標準:符合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取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權。排除標準:患者存在呼吸抑制或呼吸停止等現象;吞咽反射不正常,上消化道嚴重出血;患者存在低血壓或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統功能失衡癥狀。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齡46~83歲,平均(66.52±13.23)歲;病程 1 個月~46 年,平均(15.92±4.63)年;合并高血壓患者26例,冠心病患者19例,糖尿病患者6例,陳舊性腦梗死患者11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50例,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合并疾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采取常規氧療、抗感染以及通暢氣道等內科基礎治療方法,在無創通氣治療中,通氣參數:S/T;吸氣壓力(IPAP)從最初的 10~12 cmH2O,緩慢上調至 12~20 cmH2O;呼氣壓力(EPAP)調整為 4~8 cmH2O;備用呼吸頻率為12~16/min。在此基礎上治療組加用積極的早期肺康復護理,為患者提供COPD宣教手冊,進行健康宣教3 d/次,時間為30 min/次;飲食上建議患者多食水果、蔬菜和一些魚類食物;積極指導COPD患者進行呼吸康復,提高或促進運動和活動能力,讓患者保持現有的個體社會功能和獨立生活能力;教會患者正確使用情緒釋放或疏泄的方法,耐心聽取患者的訴說,給予患者必要的暗示,適當地給予解釋指導,維護患者的自尊心。兩組患者均干預14 d后進行預后觀察。
通過肺功能儀對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用力肺活量(FVC)以及一秒率(FEV1/FVC)肺功能指標進行測定和分析。同時觀察與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的動脈血氣分析的差異性,包括心率與呼吸頻率等。
采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治療組的FVC與FEV1/FVC值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 1)。
表1 兩組干預后呼吸功能的比較

表1 兩組干預后呼吸功能的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P<0.05
?
干預后,兩組心率和呼吸頻率值均呈現明顯下降趨勢,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明顯(P<0.05),但兩組干預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 2)。
表2 兩組心率和呼吸頻率的比較(/min,

表2 兩組心率和呼吸頻率的比較(/min,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COPD是呼吸系統的常見病和危重病,特別是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給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的壓力[6-8]。機械通氣在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療中較為常見,效果明顯,其中無創通氣能顯著改善患者的呼吸衰竭癥狀,減少氣管插管率及病死率[9-10]。
COPD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并發氣胸,給治療與護理增加了很大難度,而肺康復的基本目的是通過幫助患者學習更多的疾病知識,從而使患者自身機體盡最大可能來恢復,包括營養干預、心理支持、運動訓練、健康教育等[11-12],也需要積極對患者進行關照,通過患者教育、家屬參與、家庭病床的建立使護理效果明顯。肺功能是判斷COPD患者疾病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隨著病情地加劇,患者的肺功能也呈現下降趨勢。本研究中,干預后治療組的FVC與FEV1/FVC值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早期肺康復的主要目的是緩解或控制癥狀,減少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礙和心理影響,讓患者保持與提高現有的個體社會功能和獨立生活能力[13]。此外,COPD患者因呼吸道阻力相對較大,肺彈性減弱,需消耗大量的氧量,且因各種因素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等,對于護理的要求更高[14-16]。本研究中,干預后兩組的心率和呼吸頻率值都呈現明顯下降的趨勢,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明顯(P<0.05),不過兩組干預后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無創通氣聯合早期肺康復在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治療中的應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狀況,提高肺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全志豪,劉建紅,謝宇萍,等.吸煙與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相關性[J].中華醫學雜志,2014,94(10):99-101.
[2]王婧,陳銳,彭萬達,等.肥胖對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48):45-46.
[3]巫翠華,蔡安季,杜秀芳,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呼出氣冷凝液中內皮素-1水平及臨床意義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29):3446-3449.
[4]馬真,卓宋明.體重指數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關性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2):2417-2418.
[5]裴晶,齊志剛,高燕.持續氣道正壓通氣對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心血管合并癥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12):202-203.
[6]陸以佳,徐翠霞.現代護理學[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75-76.
[7]Bang KM,Mazurek JM,Wood JM,et al.Silicosis mortality trends and new exposures to respirable crystalline silica-United States,2001-2010[J].MMWRMorb Mortal Wkly Rep,2015,64(5):117-120.
[8]康炳玲.霧化氧療護理干預對Ⅲ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刊,2014,41(22):84-86.
[9]范敏娟.體重指數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困難的研究[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雜志,2011,9(1):6-7.
[10]陳志鵬,張清,劉素彥,等.肺康復聯合家庭無創通氣治療穩定期COPD患者的效果觀察[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24):1-5.
[11]陳銀花.無創通氣治療COPD慢性呼吸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6):78-80.
[12]周偉雄,許婷,劉丹.家庭無創通氣長期治療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臨床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6):112-113.
[13]修麓璐,徐連鳳.督導式家庭無創通氣治療COPD并慢性呼吸衰竭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0,50(49):89-91.
[14]馮文帥,丁甜,李露江.BiPAP無創通氣治療慢性阻塞肺疾病所致重度呼吸衰竭56例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刊,2013,40(20):51-52.
[15]殷為文,周美華,陳小麗,等.舒利迭對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腦鈉肽和超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5):78-80.
[16]陳振平,劉學芬,黃曉霞,等.舒利迭聯合無創通氣搶救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臨床觀察[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2,18(3):31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