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國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討不同血液檢驗指標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 選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作為觀察組,回顧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記錄患者的紅細胞分布寬度(RDW)、血小板計數(PLT)、血小板分布寬度(PDW)、血小板壓積(PCT)與平均體積(MPV)、心肌肌鈣蛋白I(cTnI)水平、心肌肌鈣蛋白T(cTnT)水平及高敏心肌肌鈣蛋白T(hs-cTnT)水平、血液中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等多項血液檢測指標。選擇同期在醫院接受體檢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為對照,比較兩組患者各項血液檢測指標之間的差異。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RDW、cTn、CK-MB、Hcy等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血小板相關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冠心病患者的多項血液指標與病理變化有密切聯系,可作為冠心病患者的診斷依據,尤其是RDW的檢測,既能對患者心肌損傷的情況進行診斷,還可預測患者的預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血液檢驗指標;冠心病;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 R44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8(c)-013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ifferent blood test indicators detected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e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classifi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The basic clinical data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Many blood test indicators including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platelet count(PLT),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thrombocytocrit(PCT) and mean volume(MPV),cardiac troponin I(cTnI) level, cardiac troponin T(cTnT) level,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 (hs-cTnT)level, blood creatine kinase (CK-MB) value,and serum homocysteine(Hcy) level were recorded.Another group of 100 healthy volunteers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categorized into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of each blood test indicator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RDW,cTn,CK-MB and Hcy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platelet-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Many items of blood test indicator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ir pathological changes,and can be considered as diagnostic basis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especially RDW,which makes a diagnosis of patient′s myocardial injury and also predicts a prognosis,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Blood test indicator;Coronary heart disease;Clinical application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大,其發病率呈顯著上升趨勢[1]。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被認為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同血液檢驗指標對冠心病病情判斷和預后改善具有重要價值,其病理、生理發展過程跟血小板和紅細胞相關參數具有密切聯系,為探討不同血液檢驗指標對冠心病患者的診斷價值,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作為觀察組,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制訂的冠心病分類標準[2],且經臨床多種方法檢測確診。入選的患者均無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惡性腫瘤、嚴重感染、甲狀腺功能異常、其他類型心臟疾病的情況。回顧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資料,其中男性59例,女性51例,年齡46~79歲,平均(63.2±3.1)歲。選擇同期在醫院接受體檢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齡45~80歲,平均(65.1±3.3)歲。兩組受檢者均有完整的病歷資料,且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別采集兩組受檢者的靜脈血,健康志愿者在清晨空腹條件下采集血液標本,經肘靜脈采血,采血量為6 ml;冠心病患者在主治醫師進行臨床診斷后,于次日清晨空腹采血,根據患者的病情不同,需要多次采集。分別應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其配套的試劑對患者的血液標本進行檢測,所有檢測均在血液標本采集后2 h內完成[3]。
1.3 觀察指標[4-8]
分別將兩組受檢者的紅細胞分布寬度(RDW)、血小板計數(PLT)、血小板分布寬度(PDW)、血小板壓積(PCT)與平均體積(MPV)、心肌肌鈣蛋白I(cTnI)水平、心肌肌鈣蛋白T(cTnT)水平、高敏心肌肌鈣蛋白T(hs-cTnT)水平、血液中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等血液檢測指標進行記錄和比較。其中RDW的標準參考范圍為:11.6%~13.7%;PLT為:100×109/L~300×109/L;PDW為:15.5%~18.1%;MPV為:7.8~11 FL;PCT為:0.105%~0.275%;cTnI為:0.000~0.034 μg/L;cTnT為:0.000~0.010 μg/L;hs-cTnT為:0.000~0.014 μg/L;CK-MB為:0~24 IU/L;Hcy為:5~15 μmol/L。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RDW、cTnI、cTnT、hs-cTnT、CK-MB、Hcy等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PLT、PDW、MPV、PCT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3討論
研究認為冠心病發病的原因在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或有血栓生成,引起血管狹窄甚至堵塞,最終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9]。現代人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改變,使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大幅升高,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10];冠心病患者的各血液指標變化情況與其病理變化息息相關,對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指標進行檢測,并通過血液指標的異常及時發現患者的病理改變,對于患者的有效治療、預后改善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對比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多項血液指標,發現除血小板相關指標外,冠心病患者的其他血液指標均顯著高于健康人,其中冠心病患者的RDW越高,病情越嚴重,預后水平越差,原因在于患者的基礎代謝率較高,造血原料缺乏引起貧血[11];同時,心絞痛發作時會使收縮血管因子大量釋放,進而造成腎臟的缺血性損傷而致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量降低;患者體內炎性因子的作用也會對鐵離子的代謝造成影響,即RDW能反映患者的心肌受損嚴重程度[12]。
cTn是反映心肌細胞缺血性損傷的血清標志物,在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的診斷中都有重要的意義。cTn水平的升高機制主要在于心肌發生損傷時,患者胞漿內的肌鈣蛋白透過細胞膜進入血循環并大量釋放,并隨病情的進展,血清中肌鈣蛋白水平相應升高[13]。心肌梗死的患者,冠狀動脈血供急劇降低甚至中斷,相應心肌出現持續嚴重的缺血性壞死,作為心肌細胞特異性標志物,cTn在血清中的水平能有效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可作為臨床診斷的重要輔助手段。cTn水平的升高一般發生在心肌損傷后6~8 h,其診斷窗較寬,其中cTnI和cTnT分別在7~10 d和10~14 d[14]。
CK-MB是存在于人體骨骼肌和心肌細胞胞質中一種酶。有研究證實,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病的3~8 h,CK-MB的水平會開始升高,并于發病后的8~24 h達到峰值,通過其水平升高的程度可對心肌梗死的情況進行基本判斷。Hcy也有類似的變化,調查數據顯示,Hcy水平每增加5 μmol/L,心腦血管病的發病風險可升高近1.5倍[15],可通過其濃度檢測對冠心病的發病風險及發病后的危險程度等進行預測。
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血小板相關參數比較,雖略有升高,但總體并無顯著差異,血栓學說認為,冠狀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動脈內膜中有血栓形成,而血小板在冠狀動脈血栓的形成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造血細胞受到刺激后產生并釋放大量血小板,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應該會隨著異性質的增大而升高,但是本研究并未體現這一變化,可能因為病變發展到一定程度,血小板與其他相關參數已發生了一系列動態變化。
上述血液指標均與患者的病理變化有密切聯系,可作為冠心病患者的診斷依據,尤其是RDW的檢測,既能對患者心肌損傷的情況進行診斷,還可預測患者的預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安麗.淺談不同的血液檢驗指標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5):41-43.
[2] 孟榮.不同血液檢驗指標在冠心病患者中檢測分析[J].大家健康,2013,7(11):78-79.
[3] 張鵬.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和凝血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7):29-30.
[4] 高鵬輝,遲忠芹,梁文暖.不同血液檢驗指標在冠心病患者中檢測分析[J].健康之路,2013,12(8):469-470.
[5] 尹剛.多項血液指標在冠心病診斷及預后判斷中的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15):1982-1984.
[6] 楊保堂.血脂檢驗在心腦血管病診治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學信息,2014,27(10):203-204.
[7] 楊睿悅,趙海建,李紅霞,等.老年人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與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3,32(6):742-743.
[8] 杜云生.不同血液檢驗指標在冠心病患者中檢測分析[J].大家健康,2013,7(11):83-84.
[9] 張曉輝,張全福,姚濤.血液指標在腦梗死合并冠心病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3,36(4):65-67.
[10] 林志鳳.不同血液檢驗指標在冠心病患者中檢測分析[J].健康大視野,2013,21(9):20-21.
[11] 武志鋒.幾種血液檢驗指標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臨床意義探討[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7):229-230.
[12] 王燕,張洋,鞏姣梅,等.紅細胞分布寬度和高敏C反應蛋白對老年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預測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4(13):1679-1681.
[13] 紀云鵬,朱紅芹.某省2008-2011年血液檢驗室間質量評價結果分析[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3,3(1):95-97.
[14] 李小寧.心腦血管病診治中血脂檢驗的臨床應用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3,13(12):64-65.
[15] 李龍強.不同血液檢驗指標在冠心病患者中檢測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5):65-66.
(收稿日期:2015-03-13 本文編輯:王紅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