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克勤
摘 要:近期,國家出臺了《關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見》,明確把扶持博士后創新創業作為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著力點,制定扶持政策,引導博士后研究人員到企業創新創業,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江蘇省博士后在創新創業、助力產業升級轉型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較大成績。結合江蘇省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等,提出幾條思考意見。
關鍵詞:博士后 創業 創新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中圖分類號:G64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1(b)-0200-02
2015年是中國博士后制度實施30周年。2015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了中國博士后青年創新人才座談會代表,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博士后具有深厚知識基礎和探索創新能力,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高層次人才群體。他提出三點希望:一要爭做創新突破的探索者。二要爭做創業創新的踐行者。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推動產學研用緊密結合,更多深入基層實際,更多發揮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作用,將創新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與各地眾創空間有機對接,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水平,讓更多人擁有施展才華的平臺,創造就業崗位,創造社會財富。三要爭做世界創新潮流的弄潮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也指出要聚焦創新引領發展,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積極擴大國際合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扶持創新創業,更好發揮博士后制度在培養創新型青年人才、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的重要作用。
隨后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見》(國辦發[2015]87號)(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提出:堅持服務發展,扶持創新創業。把扶持創新創業作為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著力點,制定扶持政策,引導博士后研究人員到企業創新創業,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意見》的出臺,為博士后在創新創業方面提供了政策依據和指導,特別是為企業博士后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強大的原動力。
1 江蘇省博士后工作站基本建設情況
國家實施的企業聯合培養博士后為產學研用合作、科研成果轉化、企業轉型升級等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以江蘇省為例,截至2015年底江蘇省已經建立了400多家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站總數位列全國第二,占全國設站總數的11%,分布在全省13個市98個縣(市、區),地區覆蓋率達99%,涵蓋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現代制造、現代農業等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和重點行業,基本涵蓋了該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和重點行業。工作站在站人數超過110 0多人,博士后已成為最具創新創業能力的高層次青年人才群體,為江蘇的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特別指出的是,江蘇為充分發揮博士后制度在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和創業創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產學研結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在努力建設和發展工作站的基礎上,2008年在全省范圍內實施了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工作。實踐基地的設立作為工作站的有效補充,對于引導更多的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向企業集聚,加快博士后創新創業,都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截至2015年底,共建設有303家創新基地,為博士后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地平臺。
2 企業博士后創新創業能力存在的問題
在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在具體運作中,也出現了較多的問題。
(1)企業導師發揮作用相對有限。企業博士后進入企業后,按照規定企業要成立項目指導小組對其項目予以隨時指導,但是由于企業自身創新能力的欠缺,企業導師自身的專業能力相對有限,對博士后的指導相對較少。
(2)缺乏水平較高的科研團隊扶持。紅花還需綠葉扶,獨木也難支。科研項目往往需要一個團隊的集體作戰,而有的企業缺乏一定水平的科研團隊,集體研發能力不突出,寄希望于一位博士后的能力,往往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博士后孤軍奮戰最終會使企業博士后雙方兩敗俱傷。
(3)企業博士后引領作用有待發揮。企業博士后進入企業從事科研研究,完成既定項目僅僅是一方面,《全國博士后管委會關于擴大企業博士后工作試點的通知》(人發[1997]86號)指出企業博士后要為企業引進和培養高水平人才。可見搭建校企合作橋梁,為企業引進和培養高水平人才才是校企聯合培養博士后的主要目的。而實際中企業在發揮博士后人員引領作用時,更多的是傾向于科技創新,而對人才引進和培養的重視程度則略顯不足,不能發揮人才聚集效應,不能很好地讓企業的創新持續化。
(4)部分企業重使用,輕管理。部分企業負責博士后工作的人員流動性大,更換頻繁,業務管理知識缺乏,使得博士后在站期間科研難以維持良好持續運作,甚至有的企業直接是博士后筆者同時承擔工作站日常管理業務。
3 提高企業博士后創新創業能力的幾點建議
國家關于博士后管理《意見》的出臺,為企業博士后創新創業提供了政策保障,為校企協同創新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條件。同時校企聯合培養搭建了合作的橋梁,產學研結合緊密。當然設站單位也要注意查找自身問題,找出解決辦法,力促博士后在站期間成果豐碩。
(1)三位一體,為企業博士后提供有效技術指導。一方面設站企業自身要提高科研水平,聘請高層次科研人員和自己人才組建項目指導小組,進而能夠使得博士后能夠在團隊中施展其才華,高層次人才的使用方式可通過外聘、兼職等形式靈活機動;二者是流動站合作導師要充分發揮高校科研優勢,為博士后在企業的研究提供最大程度的智力支持;三是同時可充分發揮博士后的橋梁作用,盡可能從高校科研院所吸引博士、碩士、學士等人才到企業工作,高校科研院非常希望自己培養的學生具有一定實踐能力,樂意把自己的學生送往企業進行鍛煉。如此企業項目指導小組、流動站導師、院校學生“三位一體”,形成合力,企業博士后在日常工作中方可游刃有余,成效顯著。
(2)優化科研環境,強化團隊作戰。企業除發揮導師作用外,還要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優化科研環境,為博士后創新創業提供良好地平臺。首要的是為博士后創新創業提供團隊支持,一個籬笆三個樁,事實已經證明,單打獨斗的科研模式已經不適應現在的項目研發。一定建立團隊配備助手,再者企業要加大投入,針對課題項目的特點,多方調查研究,舍得投入,給博士后創新創業提供必備的研發經費,不投入不會產出。
(3)強調產學研互動,促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博士后是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橋梁。企業要充分利用博士后科研平臺,吸引和使用更高層次的人才和先進的技術成果,必要可奉行“拿來主義”,直接將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予以轉化。南京工業大學在和江蘇長青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合作共培養了5名博士后,博士后作為紐帶,充分融合了學校和企業,企業和合作導師。使得導師團隊的科研成果能夠在企業成功轉化,企業自身的技術難題得以很快解決,產學研成效明顯。
(4)加強組織體系構架,強化在站管理。首先要完善制度體系,指定適合自己的相關管理辦法,規范博士后進(出)站與在站管理、日常(出站)考核、薪酬待遇、經費使用、導師(或項目指導小組)配備等內容,做到有章可循。再次要健全組織架構,企業要建立相對穩定的組織架構,能夠配置專門的管理人員,明確職責,分清責任,持久的為博士后解決繁雜的事務性問題,避免出現博士后進站后即是科研人員有是管理人員的“多肩挑”局面。還有就是嚴格在站管理,加強監督,強調激勵,激勵他們按計劃完成科研任務。考核可分為進站考核、中期考核、期滿考核和日常考核,考核結果與業績獎金掛鉤。這方面,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部分設站企業在當地政府的指導下相對運作良好,規范,相應設站單位成果豐碩。
企業博士后制度是科技成果產業化的一條有效路徑,是博士后創新創業的寬廣平臺。當前的博士后培養政策和內外部環境已博士后創新創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校企要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博士后培養方式,優化校企合作模式,真正實現博士后的創新創業,為企業轉型升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王超.校企合作:博士后研究成果與企業資源的整合[J].江蘇高教,2013(1):94-95.
[2] 王一鳴.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再探討——產學研合作的深化與創新模式的會聚[J].科學管理研究,2013(4):41-44.
[3] 戴翔.產學研合作中企業博士后協同創新研究[J].人力資源,2015(6):134.
[4] 葛昀洲,趙文華.美國研究型大學校企聯合培養博士后管理體制分析——基于羅格斯大學RPIF項目的研究[J].復旦教育論壇,2015(4):94-99.
[5] 高修鵬.創新形式下的企業文化與青年創業的關系[J].東方企業文化,2015(4).
[6] 金方增.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戰略探析[J].中國高校科技,2015(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