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制造企業,如果不注重科技研發,沒有自己的主打品牌,只能在市場上居于附庸地位,最終成不了氣候。
“我們取得技術專利和科技成果達70多項,始終把技術創新作為突破重點,科研經費投入占銷售收入的6%,科技創新帶來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山東日發紡織機械有限公司總工李子軍說。
山東日發紡織機械有限公司是我國最早生產無梭織機的廠家之一,是無梭織機主要研發、制造基地。“作為制造企業,如果不注重科技研發,沒有自己的主打品牌,只能在市場上居于附庸地位,最終成不了氣候。”李子軍告訴記者,公司始終堅持自主創新,注重科技研發,在國內外打響了特色品牌,從2009年開始,與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全面提升技術水平。“如今,公司是山東省織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技術創新走上戰略發展的軌道,使聊城成為全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生產高速無梭織機品種最全的專業制造區域,產品進一步步入高端化、多樣化。”李子軍說。
近年來,該公司通過自主創新、產學研相結合,陸續取得70多項專利和科技成果,涵蓋智能化噴水織機、毛巾織機等核心產品、上百種系列的高端紡織裝備,主導產品均達國際先進水平,呈現節能環保、自動化程度高、高速高效等顯著特點,遠銷歐州、亞洲、非洲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20多個省市區。“目前,我們正在建設的日發現代新型紡機科技園項目,總投資50億元,達產后將形成年銷售收入100億元,稅收4.2億元。屆時,聊城市將成為世界一流的高端紡織機械研發制造基地。”李子軍對企業的前景充滿信心和豪情。
在聊城高新區,像日發紡織機械有限公司這樣依靠技術創新取得良好發展的企業并不少見。該區在經濟新常態下,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積極引進和培養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注重創新產學研用平臺,不斷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全面提升科技支撐引領發展的能力。以高新項目為支撐,形成“以項目招人才、用人才建平臺、借平臺帶基地”的良性發展格局,進一步突出高新技術優勢,打造國內重要的節能研發生產基地、高端機械制造基地等,著力打造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帶動作用明顯的大企業大集團。開工建設了九州研發創業服務中心、魯西質檢中心、高新科技城、創新科技園、環保科技園等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天翔數據采集器模擬人項目、深圳精密量儀、宏運達電梯、上海醫藥中間體等一大批項目彰顯技術成果。其中,天翔數據研發項目生產的模擬人針對亞洲人的特征自發研制,具有國際水平;鑫亞公司DK-32電控柴油機,具有單缸柴油機功率最大、油耗最低、重量最小、排放最好的特點,是國內首款獨立自主設計、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品牌。
截至目前,全區引進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泰山學者”、海外高層人才、院士專家27人,其他各類高層次人才200余人,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和創新企業、省級重點實驗室共1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省級科技平臺達到22家。先后獲得市級及市級以上重大科技項目支持27項,申請專利授權59件,擁有專利數量348項。
(本刊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