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蕾

摘 要:根據2004—2011年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年鑒的相關數據,研究內蒙古耕地面積的時空變化情況,通過Arcgis軟件分析其空間變化的分布格局特征,運用SPSS軟件主成分分析法探尋影響其變化的主要驅動因子。
關鍵詞:耕地面積;時空變化;主成分分析;驅動力
中圖分類號:F30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2-0051-02
一、數據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2004—2011年內蒙古耕地序列數據,通過Arcgis 軟件研究耕地面積的時空變化,利用SPSS軟件應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討耕地變化的驅動因子。
二、耕地面積時空變化分析
(一)耕地面積時間變化分析
分析年鑒數據可知耕地面積總體呈下降趨勢,2006—2007年減少面積34.7萬公頃,年減少率0.046%,2011年人均耕地面積下降為0.028公頃,兩者下降趨勢基本一致。
(二)耕地面積空間變化分析
耕地資源、盟市人均耕地資源空間分布呈明顯空間格局(見圖1、圖2),由東北部相對充沛過度到西南部相對稀缺。
三、驅動因子分析
指標選取為總人口x1,非農業人口x2,國內生產總值x3,糧食總產量x4,房地產開發投資x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x6,農民人均收入x7,每公頃耕地生產農業產值x8,固定資產投資x9,造林面積x10,人均GDPx11,農村用電量x12。
(一)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可減弱變量相互干擾,由(見表1)載荷矩陣歸納驅動因子。
(二)耕地面積變化的驅動力
1.人口因子驅動。內蒙總人口數2011年達2 481.7萬人,增加的人口為滿足需求必然向耕地等農用地擴展。
2.經濟發展驅動。2011年內蒙國內生產總值翻了5倍,單位面積土地用于第三產業收益遠高于糧食生產效益致耕地流失。
3.農業科技驅動。農村用電量的增加,農業結構調整活躍耕地不斷向其他農用地轉化。
四、結論
本文研究成果表明,內蒙耕地面積和人均耕地面積總體呈下降趨勢,空間上呈明顯帶狀分布格局,資源稟賦由東北部相對充沛過度到西南部相對稀缺。主成分分析耕地變化驅動力歸納為人口增長、經濟發展以及農業科技三類。
參考文獻:
[1] 吳冬梅,陳會廣,牟燕.耕地數量變化驅動力分析[J].資源與產業,2007,(2):47-50.
[2] 王秀蘭,包玉海.土地利用動態變化研究方法探討[J].地理科學進展,1999,(1):81-86.
[3] 邵曉梅,楊勤業,等.山東省耕地變化趨勢及驅動力研究[J].地理研究,2001,(3):298-308.
[4] 王楠君,吳群,陳成.耕地數量變化及驅動力研究——以徐州市為例[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6,(1):22-24.
[5] 汪涌,蔡運龍,蒙吉軍.中國耕地流轉驅動力研究綜述[J].資源科學,2007,(3):177-182.
Abstract:The spatial-temporal change of arable land area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i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modification data from 2004 to 201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area and per capita area of arable land had been declining. With the method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riving forces of farmland quantity change were analyzed increasing with population,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Key words:arable land area;spatial-temporal change;method of principal component;driving force[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