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晨鵬
(中糧生化能源(龍江)有限公司,黑龍江 龍江 161100)
我國的經濟效益審計起步較晚,在上世紀改革開放以后才逐漸提出來,由于起步晚,發展時間短,在經濟效益審計方面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如審計人員素質偏低、審計體系不健全等,這些問題嚴重地制約了我國經濟效益審計的發展,導致很多企業的經濟效益低迷。為了改善目前這一問題,我國的審計管理部門開始加強對這方面的管理,通過出臺相關的細則、加強監管等,規范我國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本文就目前我國企業經濟效益審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探究,進而提供對策建議。
在我國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發展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負責進行經濟審計的工作人員對其不夠重視,沒有準確地把握經濟審計的實質。在開展相關的經濟效益審計工作時,沒有就審計中所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對于一些重大事項也選擇性地提及。這主要是由于負責經濟審計的人員認為企業可以持續經營即可,沒有太大的必要做經營管理分析和評價。由于這一理解中的偏差,導致一些經濟效益審計工作難以達到預期的要求,經常出現工作上的偏差。
與開展企業年報審計類似,開展企業經濟效益審計也需要依靠立法來保證,但是我國的經濟效益審計由于發展的時間短,對于其重視程度不夠,在頒布的《審計法》中對于經濟審計的具體方法、要求、報告的模式等并沒有明確的規定。此外,法規中對審計機關的權限以及職責也沒有進行明確的界定。上述情況直接導致的后果便是負責經濟審計機構和人員在開展工作時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款可依,相關的重大事項也無法實行統一公正的標準評判,導致我國的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制度混亂,為經濟效益審計的開展帶來了嚴重的障礙。
在開展經濟效益審計時需要企業提供所需的必要資料,如固定資產明細、無形資產證明、歷年財務報表、憑證等資料。但是一些企業在提供經濟審計資料時不完整,有些資料選擇性的提供,甚至部分資料存在虛假的情況。這對于審計工作的開展極為不利,無法通過相關資料的收集,實現對企業真實的經營效果的分析,出具的經濟效益審計報告質量也就無法達到預期。
經濟效益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有一定的區別,在開展經濟效益審計時審計人員除了具備審計知識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經濟學、管理學、資產評估學等方面的知識。而我國現有的審計人員中很多的經濟效益審計人員在知識方面有所缺乏,難以對被審計的單位做全面、準確的審計分析。由于專業知識方面的欠缺,導致審計中無法找出被審計單位實際性和方向性問題,分析的一些問題難以深入到本質,由于這方面的限制,對經濟效益審計的結果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負責開展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人員應當樹立全局的意識,加強對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的理解。要認識到經濟效益的審計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更重要的是對重大經濟事項進行深入的分析,通過經濟效益審計對發現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應對措施,這才是經濟效益審計的主要任務。不能想當然地認為企業可以持續經營即可,沒有太大的必要做經營管理分析和評價。往往由于這一理解中的偏差,就可能導致一些經濟效益審計工作難以達到預期的要求,甚至出現超出預期的后果。
在經濟效益審計的人員做好自身的工作外,還需要政府在這方面出具明確的審計體系,為審計人員提供制度上的指導。首先就是在《審計法》中對經濟效益審計先關的事項進行明確的規定。在經濟效益審計的方法、標準,、內容等方面進行明確的規定。通過法律的明確,為負責經濟效益的審計機關和人員提供法律指導,規范經濟效益審計。由于各個行業中經濟事項有著較大的差異,這就要求針對不同行業,設定有效的審計細則,從而提高被審計單位的經營效益為,發揮經濟效益審計的作用。
由于經濟效益審計在現場的時間較短,審計資料就成了工作的重點,因此,在開展經濟效益審計時,不僅僅要注重審計手段和審計技巧,還需要加強對資料的檢查。只有真實、完整性的資料,才可能做好經濟效益的分析。對于經濟效益審計來說,通常較為完整的資料能夠使企業更加深入地認識自身,為被審計的企業提供有益的工作指導。
由于經濟效益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有一定的區別,在開展經濟效益審計時審計人員除了具備審計知識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經濟學、管理學、資產評估學等方面的知識。而我國現有的審計人員中很多的經濟效益審計人員在知識方面有所缺乏,難以對被審計的單位做全面、準確的審計分析,這就需要加強經濟效益審計人員的培養,完善審計人員的知識體系。此外,還可以加強高端人才的引進,這樣不僅可以減少人才培養所花費的時間,還可以通過高水平人才的帶動,提高會計師事務所內部其他員工的業務水平。
筆者通過對我國的經濟效益審計現狀進行了分析,總結了制約我國經濟效益審計的主要原因,并閱讀相關領域的文獻后,在借鑒了一些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進措施。然而經濟效益審計涉及的范圍廣,面對的問題也十分的復雜,不可能通過一個改革完成,需要在實際的經濟效益審計工作中逐步地完善。
[1]孫滿.關于經濟效益審計問題分析[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