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露
摘要:變聲期是兒童聲帶發育的一個特殊時期,變聲期的兒童可否唱歌?可否進行有效的音樂教學?答案是肯定的。圍繞變聲期的教學有它特殊的教學方法,只要學生科學用嗓、教師合理的組織教學,變聲期的訓練就可以使變聲的兒童安然度過變聲期,保護好他們的聲帶,有效地提高兒童唱歌的積極性。
關鍵詞:變聲期 兒童 生理規律 訓練方法
在中小學的音樂教學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即:兒童在一定年齡階段,他們會發現自己的聲音變得沙啞、音調不穩、唱歌時發音吃力、喉嚨有輕微得腫痛,這樣的異常情況一般要持續一年左右的時間,給學生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壓力,他們會感到惶恐不安,羞于開口,其實這就是我們稱之為“變聲期”。作為一位音樂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變聲期生理變化,掌握變聲期的特點,做好兒童嗓音的保護和恢復的工作,這對于兒童們以后的音樂學習都將會產生積極的作用,本文就此問題作一初步探討。
一、兒童變聲生理的一般規律
所謂變聲期,單從聲音來講,是人類從童聲轉變為成人聲音的這段過程,醫學上又叫進入“青春期”、“性成熟期”。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一部古典醫籍《皇帝內經》就具體描述過這個時期的生理變化,書中說:“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男孩和女孩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由于身體內部激素的不斷增加,身體開始發育,青春期特征出現了。一般來講兒童從出生到10歲以前,這個階段的男孩和女孩聲音并沒有什么區別,都屬于“童聲”,但是到了青春發育期,隨著第二性特征的出現,男孩和女孩的聲音就有了顯著的不同,出現了所謂得“變聲期”,變聲期中的兒童由于身體各部位的急速發育,各部器官很難再保持原有的平衡,這種不平衡作用又使得兒童在發聲時喉部肌肉群不能靈活運作,從而產生了前述的變聲現象,變聲期兒童的喉部肌肉總是喜歡充血、水腫且分泌物增加,這些都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所以音樂教師要適時寬慰和引導學生,教學上要有耐心,當學生時常發出異樣的聲音時切莫譏笑或訓斥學生。
二、變聲期嗓音的訓練
關于兒童變聲期的訓練,爭論不斷,目前仍無定論,關于這方面的觀點很多,歸納起來不外乎兩種,一種就是要求絕對禁聲,其代表人物是19世紀意大利喉鏡的發明者Carcia,他的聲樂學生一到變聲期就安排音樂理論的學習,過了變聲期才進行聲樂訓練。第二種就是仍然要求學生唱,其代表人物是英國著名的喉科專家Mackenzie,他稱之為“保護性的練習”。對于這兩種對立的觀點,筆者傾向于后者,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所以變聲是正常也是反常的情況,說它正常指的是它屬于兒童青春發育的普遍現象,說它反常是指它打破了兒童身體平衡的這一階段過程。如果單純強調禁聲并不利于變聲的進展,事實上你也永遠無法要求變聲期的小孩完全禁聲,你即便管住了課堂,難道你還能管住他們的課外嗎?那么對變聲期學生的嗓音訓練到底該如何進行呢?筆者認為要保練結合、力求做到有節制的用聲和有方法的練聲,具體說來,可采用如下步聚:
(一)節省嗓音
教師要隨時提醒學生在變聲期不要高聲喊叫,盡量少說話,過多的說話會使發聲器官容易疲勞,甚至受到損傷,正如戲曲界的老前輩說:“人過千言,不損必傷”。
(二)加強呼吸訓練
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呼吸方法進行反復練習,要先練呼吸后練發聲,聲嘶嚴重者可練純呼吸,良好的呼吸基礎是日后唱歌的堅實后盾,常用的呼吸方式有緩吸緩呼、緩吸急呼、急吸緩呼、急吸急呼四種方式,訓練中可以帶上母音輕聲輕習,也可以選擇歌曲的一些例句來練習呼吸。如:《大海啊,故鄉》 、《送別》等曲目,還可以打“嘟嚕”——即雙唇輕閉,氣沉丹田,然后保持使氣息連續沖擊雙唇,使之發生聲音。
(三)練好中音區
中音區指的是鍵盤上小字一組的音域部分,這一部分音高正適合變聲期兒童練習。變聲期兒童不宜唱過高和過低的音,因為發高音時要用力使聲帶靠攏,過多的運用了披裂肌群的力量,唱低音時則把聲拉長,需要環甲肌用力工作,因為這兩種發音都偏用某一部分肌肉,所以容易損害嗓子。在教學曲目上教師要盡量選擇旋律平緩抒情的曲目,調性安排要適度,巧妙移調,避開更高的或者更低的音,盡可能讓學生在中音區的演唱。
(四)訓練內容巧安排
變聲期適當練唱是可以的,但練唱的時間要有節制,每次練習數十分鐘不宜太長,在一堂音樂課中,教師可以安排多種多樣的音樂活動,先唱一下然后再欣賞音樂,或者器樂小合奏等,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兒童的嗓子得到了保護性的休息,緩解了聲帶長時間充血的狀態。
(五)注重開口音(啊)與閉口音(衣)的練習
發聲練習是變聲期聲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變聲期發聲練習是多種多樣的,但要注意開口音(啊)與閉口音(衣)的練習,因為開口音(啊)可以使聲帶拉長,閉口音(衣)則使聲帶縮短,開口音與閉口音要同時練唱,便可以使兒童拉長聲帶與縮短聲帶的機能同時得到平衡發展,為兒童嗓子的發育打下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兒童變聲期的訓練要以保為主,以練為輔,保練結合,教師要精選教材,靈活多變地對學生進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