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旋
摘要:合唱與指揮是集合了聲樂、音樂史、視唱練耳、和聲、樂理、音樂欣賞和合唱、指揮多種音樂知識和技能的一項綜合性藝術。應怎樣正確地處理聲音訓練和表現音樂的辯證關系也是需要認真思考和實踐的問題,特別是要抓住合唱聲音訓練的獨特性,不能全套照搬獨唱聲音訓練的方法,特別是要防止合唱聲音訓練走向誤區,不僅不能完成好合唱作品,更會貽誤學員的合唱能力的培養。本文作者結合自己作為合唱隊員和訓練員的多種實踐活動,總結一點防止誤入的訓練方法,希望能在合唱訓練的革新和進步上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合唱 聲音訓練 誤區
對于獨唱者,強弱自如的豐滿的音響是良好的嗓音訓練的結果。科學的良好的嗓音訓練對獨唱者和合唱隊員是同樣適用的,但是合唱藝術也畢竟有其自身的獨特規律和要求。一個好的合唱隊的聲音訓練畢竟不能完全照搬獨唱聲音訓練,就像一個好的獨唱演員不一定是一個好的合唱隊隊員,一個好的合唱隊不是把獨唱優秀的人集合起來就自然地解決了合唱聲音訓練的問題一樣。本文要談到的是幾個特別對合唱有訓練價值,并且在合唱曲目的排練中也特別需要注意的與獨唱訓練不同的問題。
一、歌唱機能
(一)不需要獨唱的“搶氣、偷氣”
要把嗓音機制準備好,合唱隊員應會慢的深的呼吸。每一聲部都計劃好在哪里讓一部分人換氣,而另一部分人仍在唱,沒有理由搶氣。通過隊員的交錯換氣能不停地把整個樂曲唱完,這也是合唱訓練中要經常練習的方式。要使合唱隊員有意識相互配合、聆聽本聲部其他人的聲音、其他聲部的聲音,不要像唱獨唱作品一樣都在一個地方換氣、拖拍都拖一樣的時值(本文不是主張合唱不要整齊規范,當然在有些地方是要整齊劃一的,比如在起音和休止后的進音部分)。
(二)拒絕粗暴的聲門起音,在氣息上起音
合唱有時為了保證干凈利落的起音或為了整齊劃一做好準備,使用相當生硬的、對嗓音發展不利的聲門起音。聲帶是靠空氣通過聲門起動的,氣流把聲帶抽到一起,并交替增減聲帶上下的壓力,使其快速打開和閉合。是氣流的干擾產生音響,不是聲帶彼此摩擦或通過聲帶的空氣阻力產生音響。當人體憋氣時,身體的保護機制使聲門閉合,要用很大壓力才能打開緊閉的聲門。以強硬的氣流把聲帶沖擊開使其振動發音會使聲帶嘶啞充血甚至病變。
“唱在氣息上”或“唱在氣息的反彈上”,就是打開聲門讓氣息引起發音。把氣息看成是個球,被拋下后慢慢的回彈,在吸氣與呼氣之間不至把呼吸憋住或僵住。在歌唱中氣息不斷內外運動,聲門就這樣保持打開。唱在反彈上和表現驚喜的感覺有助于避免呼氣前閉合聲門。還有一點是腹上部的行動獨立于肋間肌和背肌。腹上肌會內外移動、收緊和放松而與其他肌肉不牽連時,才能最有效、最精確地控制呼吸。
斷音的元音練習,可用送氣音“h”起音。在出聲之前先出點氣,感到腹上部輕微的有節奏的內外跳動。
對于為了有準備和整齊的起音,通過練習能解決該問題。指揮的手勢將示出嗓音將從何處開始,不懈地練習將使這些肌肉和神經的配合協調到不加思索即可使用的地步。
(三)杜絕聲門斷音, 以氣斷聲(針對斷掉元音)
應以打開的聲帶把聲音斷掉,而不適用閉合的聲帶斷掉聲音。指揮的手勢顯示出在哪里斷掉,其后面的動作可能是表示吸氣或呼氣,為了整個聲部甚至整個合唱隊的整齊和靈敏,特別在一些“聲斷氣不斷”、休止或換氣非常短暫的、某些聲部有很多做“回聲、襯托”效果的時候更應采用這種斷音方式。以氣斷音的合唱在樂句末尾產生較好的“余音不斷”的效果。
1.聲門斷音
關閉喉嚨的斷音方式。指揮以握拳結束樂句時也不應使用聲門粗暴地把音斷掉。憋住喉嚨只會增加張力,反而更不能解除聲音。在樂句結束時通過擠壓喉部和聲帶會使音色改變、元音改變、缺乏回響、練習時間過長還會傷害喉嚨。
2.以呼氣把音斷掉
通常的結束唱的音的方式是放松聲帶把音斷掉,并通過聲門不斷地把氣平靜的呼出。歌唱的效果與以吸氣把音斷掉的差不多,但缺陷是唱下一句的空氣走向不對,準備動作要重新啟動。這種方式對有休止符前的樂句結尾效果較好。
3.以吸氣把音斷掉
元音的斷掉應該是平滑的,并且聲音好像仍在繼續,當聲帶打開和放松時空氣從它們中間通過。
用吸氣的方法把聲帶分開,它能使喉嚨為下一樂句提前做好準備,使樂句結尾放掉的氣息與下一樂句開始的氣息相結合。
(1)唱長音時,在音要結束時減小音量。
(2)快速地放掉氣息壓力并吸氣。(唱的音要平穩、輕松,不要增加氣息壓力,音是由共鳴傳送的。可用一些身體動作來輔助感覺:唱時把手伸在身前,離開身體,輕輕握在一起,拇指向上;把氣快速斷掉,在手向遠上方揮動的同時吸氣)。
可以在一些合唱曲中開放的字尾后加“k”,結束得很突然,并保持喉嚨的打開狀態。開始時慢練該樂句,重復時感到字與字之間喉嚨還是打開的。保持這種狀態逐漸加快速度練習,直到合唱隊員能用要求的速度唱這些樂句。
二、吐字咬字
一般來說,合唱比獨唱的吐字要更精確,因為人數眾多、聲部間詞相同而音高或節奏不同等原因,合唱吐字不清比獨唱更容易暴露。關于元音演唱的練習在關于聲樂嗓音訓練的書籍和著作中提及的很多了,在這里不再贅述。嗓音的優美在元音,吐字的優美在輔音。元音可以發展優美的嗓音,而對于吐字筆者想在此多強調輔音的發聲練習(當然良好的輔音也可增強元音的高位置)。 吐字和行腔所用的是不同的部位,但又是密切結合的。吐字首先起始于輔音,有很多也結束于輔音,合唱隊員更要練就既可清晰吐字又不妨礙嗓音線條的輔音。
韻母(也就是元音)的發音狀態和支持點,咬字則是指聲母(多為輔音)在喉、舌、牙、唇不同的起音部位。歌唱語言不同于說話語言,歌唱語言的韻母形成的位置不在口腔,而在咽腔;歌唱語言必須最大限度地延長韻腹,所以很多獨唱的咬字吐字訓練往往重視元音的練習,提出“字頭快、字腹長、字尾歸韻”的棗核型的兩頭短、中間長的咬字吐字方式。筆者發現很多學生在發字尾輔音之前就覺得已經唱完一個樂句了,把肋和腹部松掉了,這導致嗓音通道緊張或收縮,當然松掉也不是不能發出輔音,但是很困難。在發出輔音之后應呼氣以確保自始至終輔音都得到氣息和狀態的支持。
輔音的練習既要保持各個吐字器官的獨立性來防止輔音緊張導致的嗓音緊張,又要快速的變換輔音而不漏氣。
(一)把字首輔音唱在拍子前
合唱隊要在各種環境下和各種風格的演唱,除了無伴奏合唱不強調外,合唱隊與伴奏一起要把字首輔音唱在拍子前。如果把輔音唱在拍子上,聽起來就好像晚了,特別不容易和伴奏合上。還有前面要求的把音唱在氣上,先出點氣在出音;還有的輔音發音時比較長,就更要專門的恰當的定好每個字首輔音的時間。提前進入的手段通過練習形成習慣后,指揮只需偶爾提示即可,并不會打亂或復雜指揮的手勢。
(二)唱響輔音
一般演唱時元音都較為響亮和拖長,輔音如果唱的太輕則會造成歌詞很難被聽懂或者字詞強弱不均勻。所以決不能忽視輔音的發音,輔音發音的共振峰其實遠遠高于元音共振峰,讓良好有力的輔音去和元音一道清晰的傳送歌詞。良好的輔音可增強元音的音響,絕不會影響或遮蓋元音發音。輔音多是摩擦音、爆破音,有的是聲帶不振動的音,所以發輔音要調動更多的能量和氣息,練的時候要有意識地把其唱響和強調出來,但各個發音器官不宜有壓力感(可以有口腔和唇齒的適度壓力,但不能有聲門的壓力)。唱響輔音所需的力量被轉移到隨后的元音上,為元音提供正確的發聲位置、高頻率的泛音、音高和動力。
開始要多次的嘗試均衡輔音和元音之間的強弱比例,可以采用在所要唱的音高上大聲唱輔音,比如“m ”、“ n”,然后以輕聲加上元音音響。合唱隊員可能會覺得輔音唱的比元音更響,可以用錄音的手段進行辨別和調整。注意要防止緊跟輔音的元音唱的太強或延長了輔音使字拉扯的變了形。輔音唱響但不能唱長,各個聲部聲音的線條和吐字的力度都是均勻和流暢的。
清輔音如“z”、“c”、“ s ”、“zh ”、“ch”、“sh”時的唇齒摩擦音不能擠占后面音符的時值,唱時下巴放松嘴是張開的。清輔音的唇齒摩擦要整齊劃一,甚至可以要求第一排的隊員唱而其他隊員完全不唱。
5 4 3 2 1 ---
Si sai sa sao su
保持舌頭的穩定,只用口中的氣唱“s”以免在輔音上漏氣。
濁輔音需要振動聲帶發音,所以不用象清輔音那么突出強調自然就有一定的音響,但要注意濁輔音的唇齒音的音高問題(輔音無音高,但是有高頻的嘶嘶聲,這里說的音高是指輔音為其后拼讀在一起的元音音高所作的準備和狀態)。要唱得清楚、有控制、音高準確,還沒有嘶嘶聲,可用加長的濁輔音設計練習來解決。例如:
5 5 5 5 5 ---
ga gao gi gou gu
同一音高的練習,半音半音的上下擴展音域。不論涉及吐字器官多大幅度的移動,保持輔音和元音都是向前的,此練習要唱的非常連貫。
(三)唱外文歌曲時更要注意輔音
1.混淆的輔音
比如英語中的“ing”常常唱成拼音的“in”,以“n”代替了“ng”。受到中文咬字發音的習慣影響,舌位太靠前了,“going”唱成“go-in”、“loving”唱成“lov-in”。應多加強軟腭的力量和軟口蓋吐字的練習,加強對輔音吐字咬字的重視。
2.錯誤的連讀
外語歌曲中的單詞之間常涉及到連讀問題,隊員常常不知道哪里該連又該如何省略輔音,在某些字間的連續而使人聽不懂這個句子時,解決辦法是需要吐字練習的同時,把字分開和改變對這個字的輔音元音強調。
3.該省略的輔音
比如英語中的雙“t”的單詞,只發一個“t”,這樣才不會阻斷前面的元音的發音。還有一種情況是拼寫中沒有“t”而讀時有“t”,這是要把輔音連過去而省略“t”。
4.特殊的“r”
“r”的情況更為復雜。在歐洲一些語種里,比如意大利語、俄語中它是要求輕彈或者滾動幾次舌頭發音的,法語和德語在講話時都使用軟口蓋——軟腭的“r”,但在古典式歌唱不使用它。英語中的“r”有時發音像元音的滑音,是有聲的;有時不讀出來;有時是復合元音的一部分,與大多數復合元音一樣,最后的音響必須非常輕并不被強調。根據它所處的位置和前后音的性質而有不同處理。
三、訓練手段
(一)不過于依賴鋼琴
在鋼琴伴奏下獨唱演員可以唱出大頻率幅度的音仍被認為是允許的,而合唱隊員如果也如此演唱就會出現疑似音準或和弦色彩不標準等諸多問題。一是嗓音是音響共振峰、基音、泛音等多種總合而成并可無限變化的,二是鋼琴平均律的半音和弦樂四重奏的純律半音相比本身就不佳。眾所周知,目前使用的主要音律如十二平均律、純律、五度相生律等本身的音高及音與音之間的距離就不等。為了音準良好,合唱隊員不能只聽鋼琴來校對音高,還必須互聽來提高耳朵的敏銳性和培養配合意識。
加強無伴奏歌唱的訓練習慣,通過無伴奏歌唱讓隊員學會聆聽周圍的嗓音。即使排練的是有伴奏的合唱曲,排練時也多用無伴奏排練,將來不會因場地和音響等原因使一些隊員聽不到伴奏而影響歌唱。
(二)音程示范
可以用分辨音色和音程的方式來訓練音準。例如,以男聲聲部為例,一位男低音和一位男高音先唱個八度,然后是純五度。即使有稍許的“碰撞”或干擾,但這兩種音程是在和諧悅耳的范圍內。然后男低音持續主音,讓示范的男高音分別唱個略高和略低的純音程,然后再把它們變和諧。經過這樣的示范和練習,合唱隊員就能聽出音程是否準確。之后讓更多的聲部加入,從二重到四重、六重、八重等等,直到全體男聲都準確的唱八度、五度。訓練其他聲部和其他音程也是如此。
(三)不要單純的練聲開嗓
練聲階段不僅僅是練習嗓音技能和機能的,還要調節元音、輔音的音色,頭聲、混聲和調準音高——音程的任務。預先精心選好要排練的曲目,比如這一階段都排練D大調的作品,固定嗓音訓練的練習,都以D大調下行琶音開始,經過練習合唱隊員能在沒有任何音高提示的情況下以D大調準確的把練習唱出。
(四)關系調性
當合唱隊能在指定的音高上起音了,可按照樂曲的調性關系安排排練的順序。比如D大調和b小調,E大調和 A大調。不用樂器或定音器惡的幫助讓隊員學會找到關系大小調及其屬音和主音的關系。
(五)原位和轉位和弦練習
在音程練習已經解決的基礎上,在無伴奏的情況下唱某個大調的和弦。不要求時值,指揮提示換音的位置:“男高聲部高半音,女低聲部高半音,男低聲部高半音等等”。四個聲部中每一個聲部都要升高、降低或還原半音,最后都回歸原來的和弦。鋼琴只在最后回歸時彈一個音,用來檢驗逐音符的移動是否準確。此練習主要靠耳朵。當然還可以設計出很多訓練轉調的練習,最后首尾最好在同一調性上可以更方便地檢驗是否跑調。
基金項目:
本文為河南理工大學2013年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成果,項目名稱:綜合性高校音樂專業合唱指揮課程教學改革,項目編號:2013JG027。
參考文獻:
[1]倪淑萍.高師合唱教學的曲目選擇和技巧訓練[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2]趙浩然.楊鴻年童聲合唱與指揮理論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2年.
[3][美]理查德·奧爾德森.嗓音訓練手冊[M].李維渤譯.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