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星
摘要:誕生于十六世紀的大提琴,以它雄厚音色置身于樂隊中的中低聲部,在各種不同的作品演奏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樂隊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聲部。而這個重要的聲部的存在,要求有高超素質和能力的演奏員來承擔,對于如何來培養大提琴演奏員的素質和能力,本文從自身的大提琴演奏實踐中體會到的一些認識,從大提琴的誕生和發展、演奏技巧、音樂修養、心理素質等幾個方面淺談大提琴演奏員應具備的素質與能力。
關鍵詞:大提琴 演奏者 素養與能力
一、大提琴的誕生和發展
十六世紀上半葉,意大利著名的提琴制作家沙羅和安德烈·阿瑪蒂最早制作了大提琴,昭示大提琴的誕生。然而,大提琴剛剛誕生時僅僅屬于伴奏樂器,在樂隊里起著重奏和伴奏的輔助低音作用,沒有很深的技巧可言。到了十七世紀的中葉,意大利大提琴演奏家嘎不瑞埃利把大提琴的演奏技巧進一步提升,發揮了大提琴獨特音色的作用,使大提琴也能成為獨奏樂器,登上了獨奏的舞臺。
可是,大提琴的演奏方法在十九世紀之前,一直是沿襲將琴身夾在演奏者兩腿之間進行演奏的,嚴重制約了大提琴演奏技巧的發展。直到十九世紀上半葉,比利時的大提琴家塞爾維發明了大提琴支柱,才使大提琴的演奏變得方便和輕松。這種支柱的發明最大特點是解放了演奏者的雙腿,在琴體穩固的前提下便于大提琴的演奏技巧的發揮。使大提琴的演奏更加靈活、準確,為大提琴進一步提升技巧提供了足夠的條件和空間。同時,這一發明還吸引了女性進入到大提琴的演奏行列來,壯大了大提琴演奏員的隊伍。
大提琴的琴弓也經歷了由彎弓變直弓的演變過程。早期的琴弓是彎的,有很大弧度,弓毛也軟。雖然能同時拉奏三到四根琴弦的和弦,但由于琴弓的彈性大、弓毛軟很難控制,穩定性較差,很難實現在很多演奏中想發揮弓法技巧。直到直弓出現后才使演奏變的得心應手,才出現了更多的弓法技巧。
大提琴的演奏技巧在十九世紀以后有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德國大提琴家龍伯爾創造和開拓了大提琴拇指把位的演奏技巧后,不僅擴展了大提琴演奏的音域,還讓大提琴演奏的技巧更加豐富。完全可以與小提琴一樣可以自由的發揮技巧。
大提琴的音域寬廣,很具表情,音色如同人聲,美妙動人。是樂器中惟一能夠包括全部人聲音域的樂器。是我們人類聽覺感到最親切的聲音,是一種很具表情、近似人聲、美妙而迷人、又最富人性化的樂器。因而,它優美的音色給人以溫暖真摯、沁人肺腑的感覺,給人以藝術的享受。
隨著大提琴演奏技巧的發展,推動了大提琴獨奏曲的創作,出現了很多優秀的大提琴獨奏曲。有巴赫的名曲《G弦上的詠嘆調》、西貝柳斯的《浪漫曲》、圣桑的《天鵝》、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李姆斯基·柯薩科夫創作的《野蜂飛舞》等大量的優秀曲目,給人們留下了豐富的藝術寶藏。
二、大提琴演奏員的技術要求
大提琴演奏員首先要具備完善的演奏技術。它包括掌握優美的音色、精準的音準、熟練的弓法和把位、敏銳的樂感。
這就要求演奏者,對音色的掌握更加準確,對應曲目的內容準確表現出大提琴如人聲般的音色;還要熟練大提琴演奏的弓法和把位,諸如對握弓、運弓及各種不同弓法;對持琴、揉弦、換把、拇指把位、泛音的使用都應嚴格的掌握。對音準節奏方面一方面要有敏感細微的耳音辨別力,對于樂句的呼吸和處理技巧,以及對音樂色彩的表現力都要有很強的掌控能力。
作為一名大提琴演奏員,雖然演奏中音樂的展現很重要,但沒有精湛的技術作為基礎,是無法表現更好的音樂的。為此,大提琴演奏員必須掌握所有的演奏技巧,才能充分地表現音樂。
三、大提琴演奏員的音樂修養
大提琴演奏員應具備的音樂修養應該是:有明辨了解作曲家意圖、表現手法的能力,還要有了解與作品相關的知識背景的能力。還要具備樂理、和聲、曲式、復調等方面的知識。音樂修養不僅可以保障演奏技巧的完成,還可以在演奏整個樂曲中找到大提琴在樂曲中所處的角色和地位。同時還要了解其它聲部的角色分工。在這里大提琴演奏員首先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再則是了解其它聲部所處的地位,做到彼此相知,從宏觀層面把握整個作品。這樣做就會在演奏作品中,就不會一味地突出自己的旋律,壓過伴奏的和聲織體。反過來,當大提琴作為伴奏聲部時,就能傾聽旋律聲部的走向,把演奏作品當成是表演角色,該哪個角色突出,其它角色就要配合,絕不能去搶戲。大提琴演奏員能注意并做到這幾個方面,就能把樂曲演奏完整,把樂曲的風格情感充分表現出來。
四、大提琴演奏員的心理素質
大提琴演奏員的情緒和心理表現直接影響整個作品的表現。一些演奏員會在表演的舞臺上,出現心緒不穩、口干舌燥、大腦空白、手腳顫抖等現象,就是因為心理素質不高,缺乏心理素質的訓練和培養。
解決這些現象的辦法首先是從技術層面上下功夫,人們常說的“藝高人膽大”,有高深的技術就能減少怯場。另外是培養自己的專注度和自信心,有了在演奏中的專注度和自信心就會忽略演奏中的緊張和情緒失控。再則是學會與其它聲部合作,顧全整體,顯示合作的力量,讓演奏成為整體的結晶。
參考文獻:
[1]張蓓荔,楊寶智.弦樂藝術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名曲解說全集[M].臺灣:大陸書店,1983.
[3]李峰.怎樣調整樂隊演奏員的心理情緒[J].劇影月報,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