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濤
摘要:優良的和有用的音樂緊緊依附于、取決于道德行為的規范。由此看來,音樂不僅僅可以陶冶人們情操,它的社會教化功能也毋容置疑。從音樂的審美角度來講,我國古代的“韶樂”因為其道德標準與藝術形式完美結合得到孔子的認同。因此選擇什么樣的音樂作為改善和教化社會環境的有效形式,其現實意義也不言而喻。三亞市是海南國際旅游島的窗口城市,建設美麗三亞也是每一位三亞市民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如何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傳播高雅藝術為動力緊緊圍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從而提高城市形象,逐步拉近三亞與世界發達國家的文明程度的距離已成為三亞人民所面臨的共同的重要議題。
關鍵詞:音樂 教化功能 三亞建設
一、音樂的教化功能在中外發展史中的倡導地位
梭倫是雅典的音樂首創者。他希望在他們的國度給人傳授音樂知識,以此來推動整個城邦的道德觀念,從而加強公民責任感。他認為好的音樂是城邦國家的福祉、力量與聲譽的基礎所在,音樂是高貴的顯著標志。柏拉圖對音樂進行了最為深入的美學和倫理討論。在古典時代,他是僅次于亞里士多塞諾斯的最偉大的音樂著述家,其著作多處論及音樂。在柏拉圖的哲學體系中,正像一般的希臘哲學體系,音樂在藝術中占首要地位。音樂的目的絕不是娛樂,而是和諧的教養、靈魂的完善與激情的中和(《蒂邁歐篇》)。為此,音樂在某種程度上是eros-觀念與現象之間的橋梁即:最直接的表達。文藝復興時期德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也非常注重音樂的社會作用,他說:“音樂是道德胚胎的源泉。”貝多芬說:“音樂當使人類精神爆出火花。”李斯特更是在激情滿懷中傾訴音樂社會功能,音樂“是具體化的、可以感覺得到的我們心靈的實質。它可以感覺得到地滲入我們的內心,像箭一樣,像朝露一樣,像大氣一樣滲人我們的內心;它充實了我們的心靈”。
二、音樂的教化功能在當今發達國家的延用
當今在西方發達國家,用高雅的音樂教化人們的心靈的習慣一直都在衍傳。筆者在德國讀書期間就親眼目睹了德國政府的這一舉動:德國漢堡有一個生活區的地鐵站由于來往中轉的車輛比較集中,此地也成了很多失業、閑散酗酒人員的聚會場所,此景象與這個優雅的商貿城形象實有不符,所以德國漢堡有關部門經研究決定每天定時在此處播放古典音樂,這一音樂圣地之國習慣使用的一系列文明之舉,影響和教化了本國市民的整體文明。無獨有偶,恰恰也在同一地點的地鐵內,筆者親眼目睹的同車廂醉鬼之舉更是令人驚嘆:有一位德國酗酒“友人”不小心把手里的啤酒灑在了地鐵的地板上后,非常自責欣然掏出隨身攜帶的手提袋(這些酗酒者一般都是事業人員,政府給他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他們喝醉后可能隨地休息,故常常隨身攜帶生活必需品備用)里的一件衣物開始認認真真地擦拭地板,口里還不斷地念叨“Mein neues Hemd”(我的新襯衣)。無論是巧遇還是普遍存在,這一現象都應引起所有的中國人深思,試想在中國即便是高級知識分子能夠在醉酒之后還能做到如此遵守社會道德規范的舉動嗎?終究是不是高雅音樂熏陶了德國普通市民的良好素養?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高雅音樂在德國無處不在,合唱和豎笛在小學階段是基本普及的,各個居民區的教堂也會有自發組織的合唱團,在教會周日的禮拜中每位教徒都會參與宗教歌曲的頌唱,休閑娛樂的公共場所高雅圣潔的音樂更是無處無時不在。
三、我國新時期的建設過程中對音樂的選擇和功能化的應用
20世紀以來,在中國的社會發展進程中,音樂以它特別的教化社會功能一直配合著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斗爭。以聶耳、冼星海等為代表的中國新音樂文化的開拓者,用音樂為武器,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中國的音樂文化建設事業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半個世紀,突飛猛進,對新中國安邦治國、經濟發展等各方面的發展道路上起到的積極影響和作用更是有目共睹的。
作為當代的音樂工作者,我們更應當充分發揮音樂社會功能,把音樂的美育、德育和教化功能對社會的影響和推進作用作為自己的基本職能和責任。遴選優秀的音樂文化,推進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進程,為中國夢想的早日實現盡心盡力獻計獻策。我們在音樂研究、音樂教育、音樂創作、音樂表演和傳播等多方面的相關工作環節中,江澤民總書記也曾經指出過“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四項要求來嚴格檢驗和發展我們的工作。音樂文化的“武裝”、“引導”、“塑造”和“鼓舞”功能,將會使我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邁上一個嶄新的臺階,也將會把新世紀的中國音樂藝術,推向一個新的、輝煌的發展高度。2014年10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從這樣的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努力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習主席的講話具有劃時代的作用,他的講話預示著我國的文藝作品品質將有一個飛躍,同時也充分肯定了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在我國經濟建設突飛猛進的時代對人們精神靈魂的影響地位,在這樣先進的思想目標號召和指引下。新世紀的中國音樂,也將永遠為中國先進文化的不斷向前發展而搖旗吶喊、推波助瀾。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普及高雅藝術是任重而道遠的,也是精神文明建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高雅音樂以一種獨特的姿態影響和推動著城市的發展。在將高雅音樂滲透于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通過對于一些城市的觀察,比如上海、北京就能很直接地反應出音樂對于一個城市發展的巨大意義。上海市高雅音樂的普及與發展相對于國內很多城市都是比較領先的,無論是從音樂的教育上,還是大眾音樂文化發展戰略都是和國際接軌的,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注重培養人們對于高雅藝術的認知和修養。在上海的高校中,他們很重視高雅音樂的教育和傳播,有更加完善的教育體制,通過對學生的教育再加上藝術實踐,讓更多的在校學生感受到高雅藝術的魅力所在,讓學生不僅有接觸高雅音樂的機會還有能夠展現高雅音樂的平臺。高雅音樂的普及使得人們能夠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感受到音樂的熏陶和心靈的釋放,這種高雅的藝術氛圍也通過城市的建設和人們的熱愛一步步變得更加濃厚。現代的城市一定是多元化的、綜合化的,通過對文明建設和精神建設的不斷提高,城市的總體水平必定是高規格的。
四、 發揮“音樂的教化功能”在“美麗三亞”的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我們著眼于三亞市“美麗三亞浪漫天涯”的精神面貌發展目標,這個正在快速發展中的國際旅游島的美麗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和廣闊的市場,在急速發展經濟建設著重旅游文化的發展戰略下我們更加應該將高雅音樂滲透其中。營造三亞高雅的藝術氛圍,提高三亞市市民的整體素質和音樂藝術欣賞層次,首先就要依靠各大高校的力量,動用高等院校的專業力量和社會職能和責任,積極組織讓高雅藝術走進中小校園,走近廣大學生。在通過學生的輻射力滲透與社會,使廣大市民在接觸和感受的過程中了解高雅音樂和地方優秀民族音樂,知道什么是高雅藝術,從而獲取更多關于高雅音樂方面的知識,感觸高雅音樂的神圣、純凈并接受其洗禮。那么,如何將高雅的優秀的音樂更加直接的展現給人們?以音樂會和講座的形式再合適不過,通過面對面的藝術交流和滲透使得觀眾在欣賞高雅藝術的同時帶來思考。視覺和聽覺上的碰撞更能產生人們心靈上的共鳴。縱觀三亞市的各個高校中小學,可望而不可及的高雅藝術氛圍嚴重匱乏。學生們對高雅藝術的認識處于空白狀態。這種現象嚴重阻礙了精神文明的建設,三亞市市民的精神層面也會因此落后于其它城市,國際旅游島的建設應當是和國際接軌的,我們更應該讓來自全世界的游客感受到三亞濃厚的高雅藝術氣息,提高國際旅游島居民的音樂欣賞水平和文化道德修養,提升三亞城市形象,拉近國際旅游島與國際化文明城市的距離,這對于三亞市的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結語
首先三亞市政府應加大力度支持三亞市高雅音樂在全市范圍內的研究和推廣工作,支持相關研究人員做好調研工作,并且擬定高雅音樂藝術知識進校園的相關政策和試點推行工作,做好相應的計劃和部署。通過直觀演示,給市民提供與高貴典雅的藝術作品親密接觸的契機,創設濃厚的氛圍,凈化人們的心靈,提高市民的文化品味和精神境界。通過實踐演出活動鼓勵研究人員和政府職能部門聯合進行理論分析和論證,提煉出相關提高三亞市精神文明建設步伐的相關對策,為三亞市藝術教育和市容市貌的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據,配合市政府出臺系統的方針政策和配套的管理監督體制,以達到營造國際旅游島熱愛高雅藝術氛圍的最終目的。
基金項目:
本文為2013年三亞市哲學社會規劃資助課題,項目名稱:《三亞市少數民族文化傳媒化研究》,項目編號:三社科[2012]8號文。
參考文獻:
[1][美]保·羅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樂[M].顧連理,張洪島,楊燕迪,湯亞汀譯.貴陽:貴州出版集團、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
[2][德]黑格爾.美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