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平
摘 要:要成為一個專家型的語文教師,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要具備良好的師德和崇高的心靈境界。“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要從心里面去熱愛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第二,要具備相當的語文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是語文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和保證;第三,要有深厚的思想和廣博的學養,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做一個教書匠,要在繼承古今中外前輩大家的教育思想的基礎上,不斷地探索總結出一套自己的教育思想;第四,要有自覺的文字意識并及時總結教育規律,一名專家型語文教師還要不斷探索研究教育規律,提高教育理論、教育科研能力水平,理解領會其精神實質,并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進行探索、嘗試;第五,要勇于創新,開出自己心靈上的百合花,專家型教師更要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并且能夠及時把握教育時機,根據實際環境選擇和決策,調節自己的教育行為。
關鍵詞:專家型教師 師德 專業 學養 創新
每個教師的成長都要經歷一個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的發展過程,正所謂“學無止境”,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具備新型的專業知識結構,擁有相應的專業能力和練就必要的專業技能,向學者型、專家型的教師目標邁進。
現在,某些教育研究機構把教師分成三種類型是有道理的:一種是“生存型”的教師,他們把工作看成是無可奈何的選擇,將教師職業當作尋找更好職業的跳板;第二種類型的教師是“享受型”的教師,他們把學生的成長當成教師最大的快樂,在付出和給予中獲得內心滿足;第三種類型是“發展型”教師,他們把自己看成是教育活動的反思者和研究者,以自我教育作為教師生涯的推動力。那么,學者型、專家型教師又應當怎樣去做呢?筆者認為,學者型、專家型教師要學會志遠,學會認真,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研究。要成為一個專家型的語文教師,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要有良好的師德和崇高的心靈境界
高尚的師德包括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強烈的事業心和奉獻精神;科學的世界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強烈的責任感和對學生的尊重、關心和愛護;處處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規范、人們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師的人格作為師德的有形表現,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師人格能產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要從心里面去熱愛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教師的人格對年輕心靈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道德箴言,任何獎勵和懲罰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種教育力量。
“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心靈境界決定教師的品位和層次,境界越高,走得越遠。“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等老一輩教育家帶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只有樹立遠大理想,才能成就不平凡的業績。教師要對自己所教的學科多一份發自內心的癡迷,多一份純粹忘我的投入,多一份理想主義的瘋狂,多一份內心沉靜和高貴氣質的沉淀。如果我們能像熱愛生命一樣熱愛工作,在工作中釋放自己的熱情,獲取一份快樂,獲取一份自信,我們就一定能夢想成真。
二、要有相當的語文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
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是語文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和保證。一般地說,專家型教師的知識結構包括普通文化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學科知識三方面的內容。普通文化知識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養人文素質的內在價值,它能豐富人的文化底蘊,使人性更加完滿。學科專業知識,不僅要求教師對自己所教學科的基本內容有深入透徹的了解,還要了解學科的架構,發展脈絡及學科信念等內容。教育學科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教學法及教育科學研究等方面的知識,這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專家型語文教師的專業能力除了應具有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決策能力、交往能力外,還必須著重培養自己相應的教育科學研究能力,如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的收集、處理能力,開拓創新能力,組織能力,撰寫科研論文能力等等。
三、要有深厚的思想和廣博的學養
人是根會思想的蘆葦,要成為一個專家型的語文教師,必須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做一個教書匠,要在繼承古今中外前輩大家的教育思想的基礎上,不斷地探索總結出一套自己的教育思想。我們要做一個有心的語文教師,除了按照教學常規認真備課、上課之外,我們還要經常思考和寫作,反思自己的過程是否高效,是否符合教育規律和先進的教學理念等等。通過不斷的探索、改進,自己的教學水平一定會得到長足的進步,日積月累,我們就能成為一個有思想的語文教師。
語文教師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不僅要懂得語文學科知識,還要博覽群書,了解其他學科的一些知識,要有廣博的學養,知識面要寬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被后人尊稱為“孔圣人”,他的知識應是很豐富的了,但為了教好學生,他還是學而不厭、發憤忘食。普通的語文教師自然更要努力學習,促進自身的進步發展。教育理論書籍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催化劑”,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是經過實踐獲得的正確經驗,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有極大的指導作用。要想加速自己的專業成長,我們必須要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書籍。讀書,確實應該成為一名語文教師的習慣。
四、要有自覺的文字意識并及時總結教育規律
一名專家型語文教師還要不斷探索研究教育規律,提高教育理論、教育科研能力水平,理解領會其精神實質,并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進行探索、嘗試。對于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選擇、教材的應用等等,要在學習實踐過程中,學會并習慣總結整理,把看到的、想到的及時記錄下來,平時養成寫課后筆記的習慣,碰到好的內容及時總結成教學案例,這樣日積月累,我想一定會大大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專家賈玲說:一個教師不在于工作多少年,而在于用心工作多少年。一個教師成長的關鍵是自主成長,反思是教師自主成長的關鍵。一個缺乏反思的教師,即使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不可能有大的長進。教師掌握一定的反思方法,并形成反思的習慣,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方面。寫作對于教師的成長有巨大的作用,將教育中的故事記錄下來,寫下的是文字,收獲的是教育智慧、專業發展和教育的幸福。筆者建議每位教師都從事教育寫作,長期積累下來就會成為一筆巨大的財富,可以讓自己終身受益。同時,我們在寫作的過程中也能夠體驗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
五、要勇于創新,開出自己心靈上的百合花
專家型教師更要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并且能夠及時把握教育時機,根據實際環境選擇和決策,調節自己的教育行為。專家型教師既要尊重科學,不盲從和迷信權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穎別致的教學內容,還要善于進行科學研究,能創造性地把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融會到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模式中去,對解決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主張。
臺灣作家林清玄在《心田上的百合花》中寫道:“惟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辦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我要開花,是因為知道自己是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一株花的莊嚴的使命;我要開花,是因為要用花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
最后,筆者針對專家型語文教師的養成再提幾點建議:
第一,堅持閱讀。閱讀能促使你不停地思考,對世界保持新鮮感,會在無形中提升你的品位,強化你的人格魄力,從而影響你的學生。
第二,讓學生摸得著你的關注,不要吝嗇贊賞的語言。要相信,你贊賞學生的成功,學生會再還你一個驚喜。
第三,每年資助一名貧困生,哪怕提供學生的學習用品也行。在這種“資助”過程中,你會發現,你的收益將遠大于你的支出。
第四,每天一片“金嗓子”,每天最好喝六杯水,用30分鐘的時間在球場上跳動一下,在幽靜的小道走動一下,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放松自己的軀體,做一名快樂的教師。
總起來說,專家型教師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不斷修煉的過程。板凳要坐十年冷,要耐得住寂寞,學會堅持。不僅要長期扎實的實踐、頑強自覺的學習、聯系實際的思考、充滿個性的創新,更要建立健全多元合理的知識結構、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和巧借外力的綜合素養。筆者相信,只要廣大教師對教育事業有一顆真心,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有一份誠心,對待學生有一顆愛心,立足長遠、勤于實踐、不辭辛勞、腳踏實地,做到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長,我們就一定會成為一名專家型名師!
參考文獻:
[1]劉學柱.期待出現更多作家型語文教師[N].中國教育報,2012-2-17.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