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慶濤

編者按:近日,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這是新形勢下指導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文件。如何實現“有本領過硬的骨干隊伍、有形式多樣的服務載體、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機制、有群眾滿意的服務業績”?本刊記者深入德江縣堰塘鄉進行了采訪。
銅仁市德江縣堰塘鄉探索推進基層黨建新思路、新舉措和新辦法,開展“民心黨建”,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長效機制建設,開創了“黨建強起來、組織活起來、人心聚起來、發展快起來”的生動局面,激活了基層黨建工作活力。
堰塘鄉黨委書記冉茂邦介紹,“民心黨建”工作就是服務群眾,為群眾謀利益,帶動全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013年,全鄉召開鄉村干部、黨員群眾座談會41次,鄉領導班子帶頭走訪困難家庭123戶,全鄉共走訪947戶,收集各類意見和建議48條,解決各類問題69個,切實做到了不走過場、不走形式。
零距離服務群眾
如何扎根基層、貼近民心?關口村支書、省級勞模何祖富用實際行動作出了回答。
何祖富挪出一間村辦公室、掛牌、添置設備,并向村民發出代辦事項宣傳資料,率先成立了黨員便民服務代辦機構。合作醫療證需要到鄉合管站連網上戶,何祖富主動為群眾代辦,一天收集了380本合醫證,當天便辦好返回到村民手里。
“只要是減輕村民負擔的事,哪怕是生產生活中的小事我都能代辦,讓他們輕輕松松搞生產、一心一意謀發展,盡快踏上致富路?!边@是何祖富對村民們的承諾。從此,在鄉政府所在地到關口村的路上,不管天晴還是下雨,無論是早晨或晚上,總會看見他的身影。
黨員便民服務代辦點為基層組織職能由行政型向服務型轉變,起到了凝聚民心作用。
“拿什么來幫他們呢?我只有盡心竭力為他們代辦點事,回報他們對我的信任?!眱赡陙?,七里溪村支書鄭朝兵用行動證明了感恩群眾的心。
村民石強想發展烤煙種植,鄭朝兵得知后,跑鄉政府、進煙草站,硬是要來了30畝烤煙種植項目,幫助石強當起了烤煙大戶;農戶李文才養了100只羊,入暑期間出現不良癥狀,鄭朝兵迅急跑到鄉畜牧站請來畜牧獸醫人員,由于醫治及時,李文才的100只羊安然脫險……
星火燎原,如今,堰塘鄉在所有行政村(社區)創建了“黨員便民服務代辦點”,得到群眾的歡迎和贊許。這些黨員便民服務代辦點,通過設置意見箱、開通民情熱線、發放連心卡、在堰塘網設置咨詢專欄,積極構建“民情快車”工作平臺,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訴求,讓群眾“不出門、不見面、不上訪、不花錢”便可以快捷、無障礙地向黨和政府及時反映問題、提出合理性建議,變“群眾進多扇門,辦一件事”為 “進一扇門,辦所有事”。
同時,堰塘鄉建立服務基層常態化機制。探索建立 “三聯機制”(聯點包線、聯鄉包村、聯組包戶)、“三訪活動”(接訪、走訪、回訪)、“三送活動”(送政策、送項目、送溫暖)等工作機制,力求“人人有服務點、人人有服務對象、人人心中有群眾”。
衡量“民心黨建”的效果如何?關鍵看群眾是否滿意。
“我今年馬上滿60了,想咨詢下辦什么手續才能拿養老金?”5月30日,堰塘鄉便民服務大廳里,水平社區柴家壩的村民張觀革問道。
“把身份證收好,可以了,卡來了村里會統一下發?!眲诒K翱诠ぷ魅藛T微笑地把身份證遞給了張觀革。時間顯示,從進門到出門,一共才花了4分多鐘。
“我們要求人人爭當形象大使,個個成為群眾親人,遇到群眾問路,要主動帶路、主動幫忙,把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變成‘零距離。”冉茂邦說。
“點題服務”讓群眾滿意
“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核心在服務,重點在建設,根本在群眾滿意?!便~仁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皮貴懷說。
5月3日,正在信訪室值班的堰塘鄉干部田景猛接到求助電話。露青村烤煙大戶龔先龍,栽種的100畝烤煙苗全部進入了移栽期,但是他的大部分烤煙土是復墾的“撂荒地”,整地費時耗力,眼下還有近40畝的烤煙地正在搶抓單廂起壟。為了不誤農時,龔先龍想起了鄉里正在開展的“點題服務”,希望鄉干部幫助聯系一臺微耕機以解決眼前的燃眉之急。
接到龔先龍的“點題求助”電話以后,田景猛通過電話協調,從隔壁村借了一臺微耕機,并于當天將微耕機送到了龔先龍的烤煙地里,幫助他完成了剩下的農活。
堰塘鄉的“點題服務”活動,著力解決“干部不知情、服務不到位、群眾不滿意”的問題,讓群眾直接按需點題,安排派黨員干部去具體落實。據了解,自開展“點題服務”活動來,堰塘鄉共收到群眾“電話點題”80余人次、群眾與黨員干部“面對面點題”40余人次,全部得到了解決?!包c題服務”范圍涵蓋了農業技術、政策咨詢、計劃生育,鄰里糾紛方面,解了民難,順了民心,得了民意。
除此之外,堰塘鄉在各基層黨組織中開展“三優一特”活動。以“三優一特”服務群眾主題活動載體,不斷深化“點題服務”制度。各基層黨組織分別推薦2名黨員參選,評選出“服務優”、“發展優”、“維穩優”和“特殊貢獻獎”,在全鄉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
今年,在同步小康駐村工作中,堰塘鄉把對駐村干部的考評,完全交給群眾,讓群眾來評價駐村干部的工作業績。同時,在駐村干部半年測評中,對群眾滿意率低于60%的,要求限期進行整改,低于40%的,要求派出單位重新選派駐村干部。
創新方式凝聚力量
隨著“民心黨建”工作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基層黨組織成為服務群眾的堅強堡壘,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持續增強,黨執政的組織基礎不斷鞏固。
“好了,大家都各讓一步,都是為了村里發展,何必斤斤計較?!?月3日,高家灣村老干部高應齊正在調解一個遷墳糾紛。
高家灣高效農業園區是貴州省100個高效農業示范園區之一,規劃核心區3000畝,示范區8000畝,輻射面積20000畝,園區以蔬菜、食用菌、特色果樹為主。在園區建設初期,土地流轉和征地拆遷成為村里最大的矛盾。
創新服務載體,圍繞群眾多樣化需求,堅持立足實際、盡力而為,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開展服務。
“我們當時就想請村里德高望重的人站出來調解糾紛?!贝逯哐能娬f,但是要想請他們出來,卻并不容易。
村里有了想法,鄉里有了動作。去年8月初,冉茂邦和鄉長黎克海來到村里,邀請5個老干部“出山”,希望他們站出來,協力推進高家灣村的發展。真情所至,金石為開,5名老同志最終接受了這一“重任”,就這樣,高家灣村夕陽紅調解隊成立了。
“我們選了5個老黨員、老教師、老支書,一是他們在村里有較高的地位,二是他們都懂法曉情,是調解矛盾糾紛的不二人選。”冉茂邦說。
73歲的高應齊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說:“村里正是發展的關鍵時期,不能因為糾紛阻礙發展?!?/p>
不到40天,高家灣高效農業園區核心區搬遷了近百座墳墓,村里流轉的3000畝土地平整完成,兩年的土地流轉款全部付給了村民。期間,沒發生過一起聚眾鬧事和上訪。5個老人每天都在園區建設現場,冒著酷暑去做村民的工作。
矛盾糾紛不斷得到化解,帶來了村里的大發展。園區生產的農產品,賣到了貴陽、成都等地。高應齊的3個兒子和兒媳都在園區里打工,有搞運輸的,有采食用菌的,有栽蔬菜的,有給草莓蓋地膜的。二媳婦勤勞吃苦,每月平均有28天都在家門口“上班”,工資能拿到3000多元。
如今,高家灣已有4家公司進駐,公司和村民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和諧,實現了互惠雙贏。(責任編輯/姚 ?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