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軍
今年6月以來,多地紛紛召開有關會議,均將投資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這不僅僅是因為投資是穩增長的重要途徑,也是政府調控的重要手段,更主要的是,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可以立竿見影。當然,拉動經濟增長的手段還有很多,如抓改革、促轉型、推創新等等,這些都是拉動經濟增長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手段,但它們發揮作用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對當下比較急迫的穩增長任務而言,顯得有些“遠水解不了近渴”。
穩投資雖然是穩增長的有效手段,但也要注意,由于資源具有稀缺性,投資不能全面開花、廣種薄收,而要重效率、可持續。避免盲目投資,將穩投資與抓改革、調結構結合起來,要為抓改革、促轉型創造條件,而非制造障礙。
第一,建立科學的項目決策機制。任何一個投資項目,立項之前必須經過充分的論證,要有第三方提供的可行性分析報告,并充分考慮專家的意見和建議。
第二,完善投資預算的硬約束機制。一個項目,投資多少,投資時間多長,必須先要有預算。還要通過法律和考核制度,確保預算的嚴肅性。
第三,建立投資決策的責任追究制度。“誰投資,誰負責”,只要出現投資項目失敗等情況,就要像民營企業投資失敗一樣,有人承擔失敗責任。
第四,明確投資的標準。投什么、不投什么,一方面要看市場需求和未來的投資回報率,另一方面要看投資的標準。投資標準主要是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標準、環境保護標準、安全生產標準、技術標準、效率標準等。
第五,做好投資項目庫建設工作。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依據市場需求,建設好投資項目庫。對項目庫的項目進行科學分類,為投資主體進行投資提供導向。
最后,要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要求,充分發揮市場對投資的引導作用,依靠社會投資來穩投資。只要社會投資上來了,投資的效率和可持續問題就較好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