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任免
中 央:
舒國增 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熊維平 任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
馬忠玉、周 民 任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
徐占斌 任國防科工局黨組成員
地 方:
張 淼 任貴州省凱里市委書記(兼任凱里市長、凱里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貴州爐碧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
肖發君 任貴州省威寧自治縣委委員、常委、書記(原任道真自治縣委書記)
楊興友 任貴州省委農工委委員、專職副書記,省農委黨組副書記(原任畢節市委副書記、威寧自治縣委書記)
(來源:當代先鋒網)
基層聲音
鄉鎮干部如何“接地氣”
“接地氣”就是要廣泛接觸老百姓,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反映群眾的愿望、訴求、利益,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切實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
“接地氣”,要進得了群眾門。進得了門,就是要進得了村、入得了戶。進村入戶是鄉鎮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密切聯系群眾的最前沿。鄉鎮干部只有走進農村和群眾家中去,才能了解具體情況、真實的發現問題、協調解決好矛盾、推動好工作落實。要進得了群眾的門,就必須去“官氣”和“學氣”,要以一名普通勞動者的身份與群眾接觸,真心實意地與他們交朋友,扎扎實實為他們辦實事,要學會說群眾愛聽、能聽得懂的真心話,只有這樣才能與群眾打成一片,成為群眾歡迎的干部。
“接地氣”,要辦得好群眾事。鄉鎮工作是具體的,群眾困難和問題更是具體。鄉鎮干部到村去,切忌走馬觀花、聽聽匯報、僅走走村干部家,不觸及具體問題和工作。一定要注意發現具體問題,解決具體矛盾,抓好具體工作,解決群眾的具體困難。辦好老百姓的事,當前,就是要解決好群眾最盼望的水、電、路的問題,解決好看病、讀書、就業難的問題,評定好低保、救助、危房改造等問題,協調好群眾各種矛盾糾紛,只有這些群眾最關心的具體問題得到解決,才能凝聚民心、永固民心。
“接地氣”,要干得了農家活。鄉鎮干部直接與群眾打交道,必須熟悉各方面的農村工作,如果不熟悉農村工作和不懂得農活,就無法指導和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如何增強做農村工作的本領:一是要多到農村去調查研究,全面了解老百姓所思、所想、所盼,面對面地與群眾談心、交流,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傾聽更多更廣的聲音。二是多向群眾虛心學習,用自己所學習的知識,結合實際,指導好群眾生產。三是多去農村開展生產實踐,要說給群眾聽、做給群眾看,以自己的理論素質和做農活的能力,取信于民。
“接地氣”,要建立長效機制。接地氣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民生訴求、解決百姓困難,要避免走過場、搞形式主義。因此,接地氣必須要長期抓和經常抓。一是建立服務群眾制度,定期下基層,不斷提高為民服務水平和能力。二是加強考核監督,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強對干部接地氣的考核督促。
鄉鎮是基層工作第一線,要做好群眾工作,作為一名鄉鎮干部必須“接地氣”、吸“靈氣”,要不斷增強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本領,學會說農話、干農活、懂農時,與群眾交朋友,切切實實為群眾辦好事、實事。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沙子坡鎮黨委書記 劉旭明
領導新語
孔學堂不是廟堂,而是學堂;孔學堂不是一個封閉的小講臺,而是一個開放的大平臺;建設孔學堂不是為了復古,而是為了復興,是要貫徹習近平同志關于中華傳統文化要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指導方針,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使其具有當代價值,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貴州省委副書記李軍在《光明日報》撰文如是說
縣域經濟是區域發展的基石,是發展升級的支撐。推動全省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基礎在縣域,難點在縣域,潛力在縣域。產業是“實”,城鎮是“形”。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升級,必須“實”、“形”結合,在發展壯大產業集群的基礎上,堅持以城鎮化為載體,大力推進鎮村聯動,有效轉移農村勞動力,聚集生產要素,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
——江西省長鹿心社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時指出
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主攻方向,把生態環境修復作為推動全省實現綠色崛起的主要抓手,進一步推進經濟結構向中高端邁進,實施好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規劃,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生態修復工作,堅定信心、常抓不懈、久久為功,以教育實踐活動整改的成效促進經濟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河北省長張慶偉主持召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落實征求意見座談會時強調
全市上下要加快城鄉統籌發展步伐,盡快打造一批城鄉統籌發展示范鎮,2015年力爭實現所有鄉鎮有廣場、有專業市場、有公園、有公廁,按照“居住休閑在城鎮、產業發展在農村”的思路,以“小而特、小而精”方式建設小城鎮;加快人氣聚集,做大城鎮規模;完善功能配套,提高小城鎮承載能力,推進全市城鎮化步伐。
——遵義市委常委、仁懷市委書記張翊皓在后山苗族布依族鄉調研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