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艷林

馬二花是迤那鎮芙蓉新村的居民,三年前從三間破瓦房搬進了現在寬敞的“兩層小洋樓”,感覺“樣樣都方便,水也方便”。能通上自來水,這是讓馬二花搬到新家后最滿意的事。
水是制約迤那發展的瓶頸,過去,迤那鎮吃水要靠下雨天蓄水,干旱的時候還要從外面買水。今年,像馬二花這樣集中起來通自來水的村(社區)有五個,即使在水源點匱乏的大山村、雙營村、鄉民村、水塘村等村,也建有人飲小水窖近3000口。
上級幫扶建水利
自身造林蓄水源
迤那鎮水資源較為匱乏,年降雨量850毫米,分別比全縣、全地區、全省低110毫米、271.5毫米、456.1毫米。2011年,省委、省政府將迤那鎮作為“集團幫扶、整鎮推進”的試點鎮,時任省委書記栗戰書和省委書記趙克志先后7次親臨迤那鎮駐村蹲點考察調研,迤那鎮步入了歷史上“發展機遇最好、發展力度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
迤那鎮鎮長穆春林告訴記者,近年來,省、市、縣水利、煙草、婦聯、團委等部門支持迤那鎮水利設施建設資金近3億元,建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馬家水庫建設工程、茨營海子防洪排澇工程、勺峨著坪子防洪排澇工程、河渠治理等重點水利工程20多個,農村安全飲水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基本農田保護和灌溉設施進一步完善。今年啟動建設的穿洞海子水庫建設工程,計劃投資1.59億元,也在如火如荼建設當中。
“希望各級各部門及社會各界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繼續加大對迤那鎮人飲工程、農田水利建設工程支持力度,進一步解決好迤那鎮人畜飲水、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問題,特別是解決好迤那鎮小城鎮及周邊村寨的供水問題”。穆春林說。
在得到幫助的同時,迤那人并沒有忘記自身的努力。為了蓄養水源,治理石漠化,迤那鎮以天然林保護為重點,實施封山育林2萬畝;進行退耕還林,荒山造林4780畝;在青山、合心、文昌、中海等村種植經果林1.2萬畝、牧草1萬畝,綠化小城鎮街道4800平方米……啟動實施水保工程1萬畝、石漠化綜合治理5000畝,使生態環境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保護和治理,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的23%提高到如今的38.2%。
推進新型城鎮化
集中解決飲水難
2014年11月17日至20日,趙克志再次來到迤那鎮蹲點調研,這是他第八次來到威寧,第四次在迤那鎮食宿農家。在迤那蹲點調研期間,趙克志對水利建設和生態建設作出指示:一是為了解決好用水問題,迤那鎮要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工業化。二是為了子孫后代,要大力開展植樹造林。
“下一步最主要的是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把邊遠缺水地區的群眾吸引到小城鎮居住或就業,集中解決飲用水困難問題。”穆春林展望著迤那的人飲問題解決辦法。
在迤那火車站旁,兩排四五層樓高的房子鱗次櫛比,這是正在建設中的迤那示范小城鎮。迤那將自身定位為威寧西北部“次中心城市”,其中,在這個規劃面積4.73平方公里的集鎮,將集中安置800戶生態環境脆弱、生態條件落后、石漠化嚴重、交通不便的邊遠區、石山區貧困農戶。
農貿市場、幼兒園、學校、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已建成,鄉鎮衛生院不足1千米遠,搬到城鎮的農戶可以就近就業,孩子就近就學,生活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城鎮的集中飲用水將靠已經投入使用的馬家水庫,174萬方的蓄水量,將給城鎮居民集中輸送安全、干凈的自來水飲用,迤那、牛棚同城化供水設計方案已評審通過即將實施。迤那人的用水問題將會逐步得到解決。(責任編輯/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