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濤+李唯睿

發揮信貸資金的資源配置作用,引導和扶持地方特色農業走上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道路,直至其成長為地方經濟支柱產業,是一個地方金融機構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湄潭農村商業銀行所扶持的客戶群里,呈現并記錄了一個逐步發展壯大的群體和產業:從茶農,到茶葉加工戶,再到茶葉企業;從小面積種植,到規模化,再到產業化。
如今的湄潭,茶葉已是一大特色農業支柱產業。而這,也恰好是湄潭農村商業銀行成就的目標與業績。
與全省其他市(區、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一樣,湄潭農村商業銀行經歷了60年的風雨歷程。尤其近10年間,其改革發展的步伐更加快速:2005年8月,湄潭縣18家農村信用社統一法人組建為貴州湄潭農村合作銀行;2013年4月,改制為貴州湄潭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湄潭農村商業銀行的成立,標志農村信用社由合作社向股份合作制再向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轉變,邁向市場化、商業化的改革深水區。
圍繞發展理念
全力支持茶產業發展
湄潭是久負盛名的“黔北小江南”,又是遠近聞名的“中國西部茶鄉”,更是典型的傳統農業縣,也是全國重點產茶縣,茶產業是湄潭農村經濟中最重要的支柱產業。近年來,湄潭縣秉承茶產業發展理念,加大投入扶持茶葉基地建設和茶葉加工企業,茶產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根據縣情,湄潭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茶葉產業定位于民生產業、富民產業,定位于可持續發展、建設和諧富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優先發展產業。因此,扶持茶產業發展一直是湄潭農商行支持三農發展的重要業務。
湄潭農商行把思想統一到縣委、政府“優勢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敗在茶”的發展理念上來,全力支持茶產業發展,積極配合縣委縣政府產業結構調整部署,加大對茶葉產業的信貸投入。截至2014年,全縣茶園面積已達48萬畝,投產茶園36.5萬畝,涉及15個鄉鎮8萬戶茶農30萬人,茶葉總產量3.01萬噸,產值達到21.1億元,茶業綜合收入41.2億元,茶農茶青收入13.71億元,成為貴州茶業第一縣和中國名茶之鄉。
創新產品方式
有力助推茶產業發展
圍繞對茶產業的信貸支持,湄潭縣農商行進一步解放思想,探索創新服務方式。
為解決農戶和小微企業貸款抵押難的問題,針對茶農單戶信用貸款額度不能滿足自家茶葉生產資金需求的實際,湄潭農商行制定了《貴州湄潭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致富通”農戶聯保貸款管理辦法(暫行)》,由3~5戶農戶自愿組成聯保小組,小組成員相互承擔連帶保證責任,有效解決了茶農大額資金的需求。
“‘致富通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是指以農戶的信譽為條件,結合農戶的實際還款能力,通過評定農戶信用等級合理確定農戶授信額度,在農戶授信額度內發放不需要提供擔保的信用貸款。”湄潭農商行工作人員介紹道,今年他們對“致富通”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品牌業務大膽創新,在農戶建檔評級中將茶葉種植戶的茶園進行估價,作為農戶資產納入建檔評級范圍,以此擴大授信額度,合理滿足信貸資金需求。
此外,湄潭農商行通過采用擔保公司擔保的方式解決經營戶不能提供有效擔保的問題。依據在茶青收購季節資金需求“短、頻、急”的特點,農商行通過與大眾信用擔保公司、現代農業擔保公司合作,解決了部分茶葉企業和種植、加工、經營戶的資金需求。
“今年3月開始,我們對茶葉加工企業在春茶收購高峰期間推行信用貸款。”工作人員介紹,現在湄潭農商行正積極穩妥推行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對陸圣康源公司、茗茶公司、栗香茶葉公司、四品君茶葉公司等小微企業發放3000萬元春茶收購信用貸款,及時解決了茶葉加工企業季節性收購資金的困難,取得很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
“在現階段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資金鏈緊張的形勢下,農商行始終做到‘不壓貸、不抽貸,這給了我們充分的信心和保證。”在談及與湄潭農商行合作的感受時,陸圣康源公司總經理感慨道。“最贊的是農商行創新的貸款服務,最高額抵押、庫存商品抵押有效緩解了我們規模較大企業回籠資金的壓力,為企業大大節省了融資時間和融資成本。”湄潭農商行對部分龍頭企業采取最高額抵押、庫存商品抵押、商標質押的方式,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對蘭馨茶業公司、南方嘉木公司、遵義陸圣康源公司、栗香茶業公司等企業的貸款,均采用了最高額抵押循環使用以及庫存商品抵押的方式,有效解決了企業資金需求。同時,制定《貴州湄潭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商標專用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試行)》,推出商標質押貸款,發放給四品君茶葉企業、伏瑩食品企業商標質押貸款650萬元。
針對各環節
全方位支持茶產業發展
作為支持“三農”主力軍的湄潭農商行,立足縣域,以產業發展為導向,充分發揮農商行貸款“靈活、方便、快捷”覆蓋面廣的優勢,針對茶葉種植農戶、個體加工經營戶及生產經營企業,從茶葉種植、生產加工到銷售各環節,全方位積極支持茶產業的發展。
“全縣有茶農8萬戶30萬余人,湄潭農商行每年通過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農戶聯保貸款、抵押貸款、擔保公司擔保貸款等方式,發放茶農貸款1.5萬戶,金額4億余元”。湄潭農商行始終以茶農為主體,以推廣無性系良種優化升級為前提,積極做好信貸支持工作。
在湄潭整個縣城有茶葉生產、加工和營銷企業及個體商戶、加工大戶467家,其中注冊企業152家,重點龍頭企業52家(國家級龍頭企業5家,省級龍頭企業12家,市級龍頭企業22家、縣級13家)。農商行為加大對茶葉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提高茶葉的生產加工能力,每年對茶葉企業發放流動資金貸款超過1億元,其中累計對湄潭蘭馨茶業有限公司貸款4050萬元、貴州黔風生態實業有限公司貸款290萬元、湄潭縣栗香茶業有限公司貸款2600萬元、湄潭茗茶有限公司貸款3570萬元、南方嘉木公司貸款2000萬元、陸圣康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3800萬元、陽春白雪茶業有限公司貸款750萬元、四品君茶業有限公司貸款3150萬元、盛心茶業有限公司貸款600萬元、蕓香茶業公司貸款200萬元、百道茶業公司貸款150萬元、湄江磚茶廠貸款80萬元,使這些企業獲得快速發展。
茶葉經營戶、超市、專營點等個體工商戶,甚至連茶青經紀人都是促進茶產業發展的關鍵平臺,為促進茶葉生產與銷售的有效銜接,湄潭農商行加強了信貸支持,每年對個體工商戶發放的茶葉經營貸款超3.8億元,對1000多戶茶青經紀人,每年發放貸款超6.7億元。
“湄潭鎮核桃壩村有‘西部生態茶葉第一村的美譽”,提到核桃壩村,負責下鄉檢查貸款的李主任眼里充滿了驕傲。核桃壩村共有826戶農戶,全部種植茶葉,每年湄潭農商行對該村發放茶葉貸款近1億元,惠及全村農戶,基本覆蓋了所有有資金需求的茶葉種植農戶及加工戶。
“沒有湄潭農商行,我們不會有今天這么好的房子住。”核桃壩村村民劉師傅指著遠處的二層樓房說到。劉師傅原來一直在外打工,因父親身體不好需要照顧回到家鄉,看見鄉親們都在種植茶葉,他也很動心,但苦于沒有錢買茶樹苗和進行日常維護。湄潭農商行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幫他申請到5萬元貸款,劉師傅憑著勤勞的雙手,很快讓日子富裕起來。
劉師傅并不是孤例,核桃壩村兩次被貴州省委、省政府評為“小康村”,又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先進文明村”,通過政府、農戶、農商行三方合力打造,村民用勤勞的雙手過上了小康生活。(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