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遠彬 方曉峰

福泉市以“四化四機制”推進和諧礦區建設為突破口,緊緊圍繞建設社會和諧創新區的目標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民生導向和戰略導向,妥善處理礦區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依法治理與維護穩定、礦企發展與民生保障的關系,積極探索建立礦區社會治理、利益分配、民生保障、生態恢復等機制,構建政府、企業、村組、群眾“四位一體”良性互動發展新格局,推進和諧礦區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建設。
凈化礦區治安環境,建立平安礦區管控機制。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專群結合、依靠群眾”的原則,探索建立礦區社會治安聯防聯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工作機制,推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全面落實,確保政治安穩、礦區安定、生產安全、群眾安康。全面推行礦權招拍掛出讓制度,開展礦產資源“圈而不探、占而不采”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規范礦業權交易市場。嚴格控制礦業權投放數量,建立礦業權計劃投放機制,從源頭解決礦業權設置“多、小、散、亂”的現象,營造依法、規范、有償、有序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深入開展礦區隱患和秩序整治行動,依法查處違法違規使用土地等情況,依法打擊礦區“兩違”行為以及非法盜采、私挖濫采干擾企業生產經營秩序等違法行為,切實維護礦區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美化礦區生態環境,建立礦區生態治理機制。強化對礦山規劃、立項、建礦、生產的監管,突出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質量評價,抓好礦產資源評價、環境影響評價、生產工藝優化、生態環境恢復四個關鍵環節,實現資源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相互統一。突出試點先行、強化治理實效,以甕福集團為試點,啟動礦區環境污染治理,將礦山環境恢復、土地復墾治理同造林綠化、“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城鎮建設等生態環境建設工作有機結合,科學制定礦區地質災害隱患區域土地、房屋搬遷安置實施方案。同時,積極落實各項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措施,將超標排放污染物和嚴格破壞生態環境的礦山企業作為環保執法行動的重點,依法限期治理,責令關停或轉產。
助化民生發展環境,建立礦區居民利益保障機制。切實按照“互相理解,相互支持,睦鄰和諧,互惠共贏”的原則,鼓勵企業通過工業反哺農業、生態環境建設、扶持集體經濟、提供勞務和就業、贊助補償等措施,幫助礦區群眾實現利益共享。建立健全資源開發利益共享分配機制,探索建立包括產權分成、收益分享和利益補償在內的利益共享機制,統籌協調政府、企業、村組、群眾四者利益。建立土地資源補償機制,在全面做好土地確權登記的基礎上,探索推行土地流轉新機制,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落實礦區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改善礦區群眾生產生活狀況。注重保障礦區群眾生活質量,重視保障失地農民經濟權益,全面推行失地農民養老基本保險制度。健全完善礦區群眾轉移就業援助機制,積極抓好職業技能培訓,大力提高礦區失地農民就業、創業和職業轉換能力。鼓勵礦區企業采取勞務承包等方式,支持所在村組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幫助失地農民增收致富。
優化礦區民主法治環境,建立礦區共建共管機制。建立“5+3”(即集議、動議、合議、復議、決議和群眾監督、監事會監督、市督查組監督)基層民主管理機制,建立村民推選公道正派的群眾組成評議監督組,引導礦區基層組織和基層干部不斷創新群眾工作方法,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有效預防和化解礦區各類矛盾糾紛。利用組建和諧礦區促進會、群眾工作機構等形式搭建礦群對話平臺,暢通民意表達渠道,推動礦區所在鄉鎮與礦區企業建立地企共建機制,定期協商和諧礦區建設相關事宜,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環境治理、移民搬遷、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推進群眾與企業和諧相處,把和諧礦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作者單位:福泉市委改革辦 ?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