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菁華
摘要:音樂社團活動是中學生音樂實踐的主要形式,音樂社團活動的開展給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提供了平臺。本文通過探討音樂教學模式,在教學基礎上分析音樂社團活動對學生音樂興趣的影響,并提出音樂社團活動和音樂課程相結合的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教學模式 社團活動 音樂課程 興趣 策略
一、概念的解析
模式主要指的是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方法論,把解決某類問題的方法總結歸納到理論高度。這個詞引入到教學領域,并加以系統研究的人是美國的喬伊斯和韋爾。教學模式主要是以一定教學理論為依據,用最簡潔易懂的框架來表示一些教學活動的流程。它包含著教學者的教學思想,像設計理念、教學的原則、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等都是在此教學思想指導下應運而生的。
喬伊斯和韋爾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式或計劃。”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不能單純的將教學模式當成是一種計劃,計劃容易按部就班,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將“模式”一詞引入教學理論中,是想以此來說明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或框架,表現教學過程的程序性的策略體系。
二、教學模式的演變
教學模式的演變是一個漫長又復雜的過程,從“講—聽—讀—記—練”到“感知—記憶—理解—判斷”再到“明了—聯合—系統—方法”后來又修改為“預備—提示—聯合—總結—應用”的五階段教學模式。我們用了較多的是杜威的“以兒童為中心”的“做中學”為基礎的實用主義教學模式。隨著教學模式的演變,教育也面臨著更新的挑戰,許多新的教學模式也應運而生。目前的發展趨勢:從單一教學模式向多樣化教學模式發展;由歸納型向演繹型教學模式發展;由以教師為主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發展。
傳統教學是一種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注重對學生灌輸知識,從根本上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在素質教育如火如荼進行的今天,這種模式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21世紀人才有很大的阻礙作用。針對這現象,我們提出了“音樂社團與音樂課程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概念”。
三、音樂社團與音樂課程一體化教學模式概念的提出
音樂一體化教學是運用現代先進教學手段,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使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的教學體系。教學過程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與接收增加了處理過程。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做到及時消化、吸收及鞏固,還能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它的應用體現了一種新的教學思想和新教育觀念,具有極強的互動性,使學生擺脫了單一的口授、板書的枯燥無味,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提升了學習音樂的興趣。
基于以上的理論基礎,筆者提出音樂社團與音樂課程一體化教學模式概念,其主旨在于將中學的音樂類社團的實踐活動與音樂課程的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將空洞乏味的理論課堂延伸到自主開放的實踐活動中去,將有利于打破傳統的音樂社團和音樂課,使教學內容相互貫通,師生教與學形成良好的互動。
四、一體化教學模式構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中學音樂社團與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一致
1.提高自身的素質。人的素質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思想素質、文化素質、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專業素質、民族意識等等。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聯系,形成一個完整的功能系統。一個人的素質雖具有先天性,但可經過后天的培養、塑造和改善的。最重要的途徑就是環境和教育。音樂作為一種人文科學、社會科學,滲透到社會環境氛圍中。通過對這種有組織的樂音和樂章體系的傾聽和審美,會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從而對主體的思想行為產生一定影響。
2.培養健康的心理。擁有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質對每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當今的青少年經常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意志消沉、狂躁、失控、輕生等等。音樂教育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建構高尚的人格品質和培養健康心理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應充分發揮音樂自身特有的價值優勢,在教學中抓住學生心理特征,激發其音樂興趣,塑造其健康的心理。
3.欣賞、技能相結合。音樂的魅力能使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產生聯想。而不同的學生對同樣的音樂產生的聯想不盡相同,對音樂知識及技能的掌握程度決定了學生對音樂產生的聯想的深度及準度。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學習音樂的態度及音樂基礎存在差距,其中不乏有些所謂“五音不全”的學生,他們可能對音樂談不上興趣,針對這類學生如果只追求知識的灌輸和技能的培訓,有可能使他們對音樂完全失去興趣,甚至對音樂學習產生厭倦,那我們首先要注重培養他們的興趣,配以音樂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訓。培養興趣最好的方法就是音樂欣賞。在欣賞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導他們走入音樂的意境中去,對音樂有了正確的認識后,興趣隨之會慢慢提升,再結合音樂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訓,就可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認知。
(二)中學音樂社團與音樂課程的教學內容相似
所謂教學內容就是指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由教育行政部門或培訓機構有計劃安排的,要求學生系統學習的知識、技能和行為經驗的總和。新課標里的高中音樂課程設計了六大模塊:音樂鑒賞、歌唱、演奏、音樂與戲劇表演、音樂與舞蹈、創作。
中學音樂社團從事的主要是合唱團、舞蹈團、民族樂團、管弦樂團等等實踐活動。參加的主要是高中生,因為他們水平有限,所以在活動中會選擇一些通俗易懂的或曾經在音樂課中接觸過的作品來演繹。其實,中學音樂社團和音樂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它們相互依托,相互支撐,優勢互補。
(三)中學音樂社團與音樂課程教學方式互補
音樂課一般采用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形式,即使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也在注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盡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社團中,學生就是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排練各種音樂作品,在課堂中講到的那些空洞的、抽象的概念,都可以在社團活動中得到實踐、操作和證實。
綜上所述,音樂社團與音樂課的目標具有一致性,它們的教學內容具有相似性,活動方式也具有互補性,所以,兩者的結合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