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月梅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最基本的形式,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能力的最根本、最重要的環節,就要求教師要上好每一堂課,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造就出更多適應時代需要的創造型人才。
關鍵詞:課堂教學 創新思維 創新能力
創新是指從新的角度去觀察、處理問題,從而產生新發現的過程,是從多個角度、多個關系并沿著不一樣的方向來思考問題,是用不同的思路,從不同的方面來尋找方法并解決問題,是一種主動的、積極的、無止境的探索過程。“迎接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堅持創新,勇于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國家和民族要取得進步就要勇于創新,要進行創新就需要有創新的能力,只有創新式的教育才能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因此,造就一代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已成為當今教育面臨的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作為教育工作者來說,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最基本的形式,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能力的最根本、最重要的環節,就要求教師要上好每一堂課,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音樂是一門有著極強創造性的藝術。音樂創新能深化學生對已學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理解、運用,同時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開拓學生創新思維。而創新作為音樂教學的領域之一,能夠更好地為學生創造有效的環境與方法,并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為學生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同時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從不同的層面去調動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那么究竟怎樣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下面筆者談談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更新音樂教學觀念,讓位開放
傳統的課堂教學存在“重教輕學”、“重知輕能”、“重理論輕實踐”等現象,“灌輸式”、“接受式”仍然存在,課堂教學缺乏活力,造成學生主體意識淡薄。“讓位”是指把教師在不同程度上侵占了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本來應由學生自主使用的課堂時空還給學生,以還課堂教學本來的面目。教師只當“導演”,讓學生這“演員”在先操作、先看書、先聽賞、先練習、先討論、先說理等嘗試內化過程中,去求知創新。例如:在欣賞《動物狂歡節》這課時,老師先讓學生去聽,讓學生自己嘗試著去想象音樂表現的是哪些動物,首先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然后讓學生聽后分組討論一下,并試著自己創作一些音樂來表現一些動物,創作好后先不要告訴大家你表現的是什么動物,然后讓其他學生來猜猜自己描繪的是什么動物,比比看,是誰表現出來的動物最形象。學生有了這樣的探索時間和空間,個個情緒高漲、躍躍欲試。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正確處理教學中主導與主體的關系
師生的雙邊實踐活動體現在音樂的課堂教學中,一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至關重要。例如,在發聲訓練中,老師示范發聲,通過講解與發聲練習引導學生體會其發聲要領的方法,學生則通過自己的發聲練習模仿并體會發聲要領。在反復的發聲訓練中,使學生逐步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二是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更能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教學效果。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重視學生如何學的問題。
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能夠充分認識這一點是作為音樂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的內因。音樂這個多元結構體系的構建需要基本的三大要素。第一是教養教育(雙基),如識譜知識、欣賞知識、嗓音保護知識、歌唱、樂器演奏知識等。形成一般的音樂技能,如視唱、聽音能力、唱奏能力、感受、理解、審美等能力。第二主要是道德、勞動和倫理等方面的態度、觀念及理想的教育。第三是指智力、聽覺、意志、運動、情感、個性等立面的發展教育。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克服“滿堂灌”和“隨意性”。教師的包辦代替無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而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更失去了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吃透了這三大要素,使得教師教的內容,能轉化為學生的精神財富,其關鍵就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要養成具有特色的教學,教師必須改革教學方法,一是從創造性活動入手,由淺入深,以即興歌唱、即興演奏,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學生,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產生濃厚的、持久的求知欲。同時在教學中通過對音樂技能、技巧訓練的重視,來提高學生在音高、節奏、速度、力度、音色、調試等方面的音樂素養。在學生歌唱、演奏或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同時引導和啟發學生感受音樂所帶來的愉悅。教師要善于從感性點切入,再經過理性的分析、講解,學生才能進一步理解到正是由于大跳的音程或是速度與力度的變化或是密集的音樂節奏或是和聲織體的伴奏或是配器的變換等等多種音樂表現手段的運用,才能使人從中獲得愉悅的感受。同時學生也進一步理解了音樂,對音樂作出評價,使學生的心田如石投湖水般蕩起層層漣漪,并產生躍躍欲試的創新“情境”。二是要兼顧個別。在音樂教學的具體環節上,要時時注意發揮音樂特長生,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的音樂才能得到表現。而對于音樂素質較差的一部分學生,作為音樂教師應當以鼓勵為主,讓學生放開包袱,對于音樂的學習盡力而為。嗓子不好不要緊,唱歌跑調不要緊,節奏把握不了也不要緊,只要你愿意,我們可以用一雙耳朵,用一顆愛音樂的心來感受音樂,享受音樂,來提高自身的音樂素質。
三、創新思維的培養則需不斷強化音樂教學的實踐性
所謂“行知”,是一切認識均來自于行為,知識從實踐中得來。認識脫離了實踐成了無源之水,教學如果離開了實踐也是如此。因此,在課堂教學要始終堅持實踐的觀點,努力做到手腦結合,知行統一。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親身的實踐活動來完善音樂的技能技巧訓練,充分體現以實踐為主的音樂教學手段,并借此發展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首先要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能主動參與的其中。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有興趣或是喜歡的情況下,學生才能動起來。反之,就會懶洋洋地不愿參與其中。這就需要教師要多運動腦子,想辦法來提高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的興趣。例如筆者在教學生學習歌曲《青春舞曲》這首歌時,先播放流行歌手謝曉東演唱的改版后的《青春舞曲》的音樂錄像,在這一音樂錄像中,謝曉東是以搖滾樂的形式邊唱邊舞的。為什么會播放這段錄像呢?因為現在的學生都很喜愛流行音樂,對流行音樂的興趣遠大于民歌,所以當學生聽到謝曉東唱的《青春舞曲》時,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這時再讓學生轉入學習《青春舞曲》的時,學生就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即興表演新疆舞蹈及自行編排舞蹈時也不再感到無味、拘謹,而是大膽參與,積極配合。當然,方法不限這一種,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調動學生的興趣,在這里就不一一例舉,要靠老師們自己慢慢捉摸了。
其次,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情境。我們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充滿音樂氣氛的教室,讓學生一走進音樂教室就能感受到身心愉悅,同時也可運用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如應用彩電、小電影、幻燈、錄音及多媒體等,增強教學直觀性,讓學生不光通過耳朵來感受音樂,同時還要發揮眼、口甚至是鼻來感受音樂,讓音樂形象化,例如讓學生聽幾段音樂,讓學生用幾種水果來形容你所聽到的音樂,或是用色彩來表現所聽到的音樂,或是運用多媒體為所聽到的幾段音樂作繼接等,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第三,發揮想象,即興創作表演,發展創新思維。現在的學生不泛豐富的想象力,這時教師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這一能力,讓學生不拘一格,充分發揮學生的聯想、藝術想象和個性特點,張揚個性,即興表演、創作。如在聽一段有標題音樂時,教師可以先不告訴學生標題,讓學生們先聽,聽過后根據自己的理解、想象發表聽后感,這時你會發現學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門的,有的學生對這音樂的理解可能會跟另外一位學生的理解正好相反,這時教師不要先急著否定學生的答案,而是對學生對自己的答案給出原因,然后再告訴學生這個音樂的標題是什么,再讓學生們聽一遍,這時教師要告訴學生,如果這段音樂如果沒有這個標題,可能大家的理解都不算錯誤,可如果有了標題后,那么這段音樂就有了特定的音樂情境,那么這時,再讓學生來欣賞,啟發學生根據音樂的標題來感受音樂,讓學生在同樣的音樂中再次領略音樂語言,來了解音樂的表達手法,從而提高音樂鑒賞能力及創作能力。在音樂的學習中,即興創作可算是非常能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一種手段了。可以即興創作一段音樂,或即興創作一段舞蹈,或根據音樂情境創作一幅畫等,教師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從旁協助或與學生一起進行創作。激情地創作將會讓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創作思維活躍,更好地提高創新能力。
四、注意音樂教學中的情感因素
列寧曾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而在情感驅使下通常人會做出驚人的事情來,意氣風發與失落沮喪都是情感所現,適時恰當的運用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則會激發學生的創新火花。
情感的激發離不開教師強烈的工作責任心與和藹慈祥、公平的教學態度。在課堂上,教師要用深厚的摯愛、滿腔的熱情熏陶學生,用火一般的激情開啟學生的心扉,或是精神飽滿、熱情洋溢的、用那甘甜如露的話語滋潤學生的身心,才能讓學生敢于創新,樂于創新。教師嫻熟的課堂藝術和高超的業務技能是師生情感能否和諧交融的必要因素。教師在課堂中要常帶微笑,做到設問準、提問活、發問巧,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求知,自覺地進行創新。總之,教師要把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體驗表露給學生,以情動情,彼此溝通情感體驗,這將創造出一種最佳的音樂教學情景,會使學生經常保持一個輕松、愉快、樂觀向上的良好情緒環境中學習,從而獲得良好的音樂教學效果。
五、及時反饋音樂教學中的各種信息
課堂教學是雙邊的師生活動,是雙向的信息傳遞過程。師生要密切配合,同時教師對課堂教學情況要做到心中有數,及時矯正錯誤,以便能夠適時的調控教學過程,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學習效果。教師要善于發現問題,作出正確示范,通過教學信息的及時反饋,及時總結經驗,找出教學中的不足,更加深入地挖掘教材,設計出更加感性的、高效的材料。根據實際情況,做好教學信息的雙向傳遞,秉著“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宗旨,隨時隨地的采取措施,改進教學方法,為學生創新搭橋鋪路。
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創作性的活動也是高度復雜的意志活動,因此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僅與音樂學習中感知、思維等智力因素有關,而且與情感、意志、性格、個性等非智力因素也有著密切關系。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不可忽視,頑強的學習意志、熱烈的學習情感、自信樂觀的品德等,往往是學生敢于創新、樂于創新、勇于創新的內動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對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之外,也要不遺余力地做好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頑強意志力的培養,從生活上、思想上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做學生擁有更強的責任心,更大的創造力。
總之,音樂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并時刻注重開展創新教育,其主渠道就是我們的課堂教學。緊緊把握這個教學重點,培養出更多的適應時代需要的創造型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