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英
摘要:古箏是我國獨有的一種民族樂器,在初中學校開設古箏課程有利于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也符合初中學生年齡特征。在初中學校開設古箏課程要制定合理的課程目標,在具體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要激發學生興趣,要教學得法,要搭建展示平臺,給學生施展才藝的機會。
關鍵詞:古箏教學 校本課程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器樂演奏對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古箏是中國獨特的一種民族樂器,它音色優美,高雅大氣,被譽為“東方鋼琴”,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我校是一所縣直初級中學,學校自2011年以來開設的古箏校本課程,并添置的50架古箏用于教學。本文試就初中學校開設古箏課程的優勢和實施策略方面進行一些初淺的探討。
一、開設古箏課程的優勢
(一)開設古箏課程有利于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古箏是我國非常古老的一種民族弦樂,據說它源于秦盛于唐,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所以這種樂器本身積淀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讓學生接觸它了解它學習它,就是為了更好傳承它。其次,古箏的很多樂譜也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云水禪心》等等,每首古箏曲目的背后都有著故事、人物、精神、意境,很多曲目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開設古箏課程,通過學習民族樂器演奏古典音樂,學生從小受到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二)開設古箏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是音樂課程的核心價值之一。古箏之美體現在多方面,其形式古樸典雅,其聲音動聽,其演奏行云流水。唐代詩人白居易涉箏的詩有二十多首,其中《箏》最具代表,詩中寫道:“慢彈回斷雁,急奏轉飛蓬。霜珮鏘還委,冰泉咽復通。珠聯千拍碎,刀截一聲終。”意思就是說古箏慢彈時如孤雁長鳴,快彈時如飛蓬旋轉,圓潤如玉佩鏘鏘,幽咽如泉流冰下,清脆如千顆珍珠碎裂,樂終如刀截戛然而止。詩歌形象真切地描繪了古箏演奏及其美妙無窮的聲音。對于古箏,無論是傾情靜聽還是親自演奏,都是一種美的體驗,美的熏陶,美的享受。
(三)開設古箏課程符合初中學生年齡特征
在初中開設古箏課程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是原來很多學生在小學時就有學習古箏,有些是學校興趣小組學習的,有些是校外培訓,上了初中以后,我們開設古箏課程,有利于鞏固和提升。二是學生到了初中,正值變聲期,讓學生多參與各種器樂演奏,以此發展其表現音樂的能力,豐富和提高他們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古箏課程實施的策略
(一)制定合理的課程目標
針對初中學生特點,結合生源實際,我們把古箏課程目標分為兩個級別三個層面。兩個級別就是入門級和進階級,有些學生是到了初中才開始學習古箏的,有些是在小學時已有一定基礎的,入門級從基礎學起,進階級就要根據其原有的基礎,有針對性地設置相應的學習內容。三個層面主要是指知識層面、演奏層面和欣賞層面。比如知識層面,我們主要要求了解古箏的歷史文化、基本結構等等常識,了解古箏音樂作品;演奏層面主要是基本技法、演奏技巧;欣賞層面主要是感受鑒賞能力。
(二)教學實施
民間歷來有“千日琵琶百日箏”的說法,意思是箏的學習與演奏相對容易,這也正是古箏受到歡迎和得到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古箏教學中首先要激發興趣,比如在學習古箏之前,播放古箏名曲讓學生欣賞,組織觀看同學表演……學生自然會產生“很好聽”、“我也想學”的念頭,這就是興趣的基礎和源頭。有了興趣,其次就是要教學得法。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循循善誘和循序漸進,這樣才能穩定興趣,并將興趣轉化為意志力。要重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不但要重視老師的示范、講解、交流、指導,也要發揮學生間的相互作用,學生相互交流、結隊學習很有利于學生進步。第三,要搭建展示的平臺。搭建展示平臺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有施展才藝的地方,通過施展才藝獲得認可獲得成就感。我們一般從兩個方面進行:考級和演出。考級和演出能從不同時空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藝術水平和演奏技能,讓每個學習者獲得信心和力量。
(三)課程管理與評價
古箏課程實施三年多,我們針對學生實際編寫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古箏教程——《古箏入門教程》、《古箏進階教程》。組建成立了學校古箏藝術室,學生課余時間也能進行各種學習活動。與市縣文化藝術館、演藝中心等館所共建活動,爭取機會讓學生在不同地方不同級別參加演出等活動。學校每年藝術節和元旦文藝晚會,都有古箏演奏節目。制定考核評價標準,每個學年對參與學習的學生進行考核,將其優秀成績或演出表現反饋給家長,記錄到成長檔案。古箏課程的實施,對老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不斷加強學習,提高理論水平、演奏技巧以及教學能力。
古箏,以其清麗柔和優美悅耳的音色以及行云流水般的演奏,造就其神奇的魅力,贏得眾多知音的贊賞。在學校開設古箏課程,不但豐富了音樂教學資源,傳承了民族文化,培養和提高了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同時也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形成學校獨特的辦學特色。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吳小蘭.論白居易的涉箏詩寫作[D].杭州:浙江大學,2008年.
[3]吳楠.淺論如何在古箏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J].知識經濟,2014,(21).